从“少说话、多干事”到“多干事、多说话”

从我离开学校到部队的第一天起,老兵就循循教导我们新兵:少说话、多干事。我们也奉它为人生的座右铭。于是在部队的时候,大家都抢着表现,为了多干事,我们藏扫把,为得是早上在吹响起床号前,就把大院打扫干净。为了少说话,在班务会上能不发言就不发言,对隔壁班的战友能不接触就不接触。尽管后来,自己也成了小领导,但这个脾气一直没变,除了做事,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也不主动搭理别人。看见上级,有人喜欢贴上去,我却喜欢绕道走。因此,我也没有少吃亏,多次在调级方面受到些影响。给领导的印象:朱敏这人是个听话的老实人,仅此而已。今年的早些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少说话、多干事”这条人生信条有点问题了,我开始醒悟、纠编,我现在以为“多干事、多说话”、既要会做事,也要会说话,才是正道。

这儿的“多说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宣扬自己的能力。我先讲语言表达能力。我发现,现在的年青人普遍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和同事交往话语不多,正式场合发言面红耳赤、辞不达意,敬个酒只会一句“你随意,我干掉”,平时缺乏这方面有意识地锻炼。有时,我们把自己上面的种种表现归结为性格内向,其实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天生就会说,会说是一项需要刻意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在部队的时候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每周开班务会。星期天的晚上,每个班十个人,都要在宿舍总结一下本周的情况、布置下周的工作。每人都要发言,无论新兵还是老兵。有时一些班长为了有意提高某一个人的说话和组织能力,还会特意让某一个人来组织班务会,有时还会让他来带队出操。我见过许多“榆木疙瘩”最后都开了窍。

罗振宇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一个人的即时表达能力,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维敏捷程度和说话水平。现代社会对说话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沟通变得越来重要。以前农耕时代,我们不需要和别人协作日子也能够过下去,自己打粮、自己纺纱织布照样能活。可现在不行了,协作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离开了协作我们无法生活下去。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共同来完成,相互协作,那就离不开沟通,而沟通就需要精准表达,会说话。

提到“会说话”,很多人还有一个误解——会说话就是八面玲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事实上,无论是领导也好、同事也好、家人更不用说了,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真正的会说话,是能够通过沟通,实现与人协作的目的,最终解决问题。有人总结了会说话的三个层次:第一层,让别人能听懂你说的;第二层,让别人喜欢听你说的;第三层,让别人主动照你说的做。这就不展开了。如果愿意就去找找这方面书籍,并造着去练习就对了。

第二个方面,宣扬自己。我以前这方面有误解,我以为只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好坏自有评说,不必表扬和自我表扬。有时还把那些推销自己的行为当作是虚伪表现,反感、有抵触情绪。现在看来这些观点和情绪都是错误的。多干事的同时学会多说话、为自己吆喝这是最好的工作方法。“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那浓香的气味会随风扩散出去。你多说、多吆喝就是那个风。很多事,你以为自己做了别人都会知道,可情况并不是如此。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差异是很大的,“大家知道”“大家明白”许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认知和推论,其结果往往是“大家不知道”“大家不明白”。宣扬自己从一个单位来说,是提升单位形象的需要;对个人来说,是打造个人标签、品牌的需要,最终结果是影响力的提升。最近,单位领导强调比较多的是:既要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我想加一条,还要在拉的车上装个铃铛,一路走,一路响。

愿大家都是那个“多干事,多说话”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少说话、多干事”到“多干事、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