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学音乐,这些年(二)初识小提琴

冯驭年龄渐渐大起来,可以跟着我去听音乐会了,因为交响乐的舞台上小提琴的数量最多,也最显眼,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你要问我为什么不带他去听民乐或者声乐吗?哈哈,那当然是因为我希望他选择小提琴了。同时我也觉得小提琴这种乐器轻巧便携,可以一直陪伴着孩子,将来参加学校乐团的机会也会多一点。所以征得他同意后就决定从晓雯基础班毕业以后,选择小提琴来专门学习。同时,和我们一起上基础班的另外两个小朋友,也打算学小提琴,大家就结伴选老师。

临近基础班毕业时,我到处打听,请人推荐,拣理念一致、上课时间和价格都合适的老师一共试听了四个。最后选了一位从台湾来的赵老师。

赵老师大约五十岁,出身于书香门第,毕业于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获小提琴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双学位,后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进修,获音乐教育硕士,定居青岛后任广电少儿乐团指导老师。这位赵老师在两岸各地专职从事少儿音乐教育多年,经验非常丰富,曾带学生在国内国际参赛获奖无数。她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再加上她采用的铃木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倡导快乐学琴的教法,所以课堂气氛相当轻松活泼,内容又深入浅出,孩子们试听后一下子就爱上了。再去试听别的老师后,他们仨对赵老师仍然念念不忘,一致要选择她。

准备好琴后,晓雯的基础班也胜利毕业了。紧接着在一年级后的那个暑假,我们就开始了学习小提琴的漫长旅途。刚一开始孩子们获得的赞扬是相当多的。因为他们不同于赵老师的其他零起点的学生,他们听力已经练得比较准,识谱视唱更是不在话下,再加上在基础班学的键盘乐器是用大谱表,左右手配合弹奏,而小提琴只需要左手按弦,用只有一行的高音谱表,这样反而比原来更简单了。

不过随着课程深入,很快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第一,他们习惯了晓雯音乐基础班的学习模式,老师的参与度比较高,一周两次课,课下作业老师也会在微信群里督促和检查,再加上我们这几个家长都一直陪读,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就有点不够。

第二,晓雯基础班是那种游戏合作式的小班课程,大家比学赶超,兴致勃勃。乍改成一对一的器乐课,他们颇有点不适应,在对小提琴的新鲜感褪去之后,就觉得无趣了。不管赵老师多耐心幽默,起初的基本功练习还是免不了有点枯燥,在能拉出来动听的音色之前,反反复复的杀鸡连家里的听众都有点抓狂。

第三,不管是我本身的育儿理念,还是晓雯的教学理念,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天性基础上来进行启发引导的,这使得孩子比较有主见,不好约束,遇到困难时垂头丧气又听不进建议。孩子到了七岁半,再来约束他天天练琴多少分钟,让他规范站姿、弓法、指法,他就浑身不自在,远远不如从小就培养习惯的效果更好。我必须要承认自己的散漫也直接助长了孩子的惰性。在他不严格按照指法弓法练琴时,自己紧盯着实在太累,慢慢也就随他去了,只能在下次上课时让赵老师纠正,这势必拖慢了学习进度。

面对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不是晓雯基础班的模式或者老师不好,而是我一开始过于依赖音乐学校和老师了,发现问题后我就想,必须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独立陪学模式,才能尽快进入良好的小提琴学习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陪儿子学音乐,这些年(二)初识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