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绸伞

文/  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一(1)班      杨思羽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江南烟雨缱绻,撑一柄绸伞,从修林茂竹中过,不失为人类诗意栖息的绝佳方式。河畔三千翠竹,濯过更显风骨,青石小路,曲径通幽,姑姑家的木屋仍如几年前清婉动人,门前悬几柄竹伞,伞面斑斓、桃红杏白、莺歌燕舞、庙宇亭台、云水烟岚……所印出千姿百态,是世代流传的木印图案,在其上刷以特制桐油,日晒雨淋也无妨。那伞骨似比往年更为身轻如燕,一份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减之一毫则纤弱,多之半点便丰腴。小扣门扉,长姐笑着引我进门。见她手上戴着手套,便知定是在制竹伞。我立刻央求同去,到后院一观,堆了满地青竹。她千叮万嘱:“别乱动哦, 这是今年从浙江才运来的淡竹,扎了手就不好了。”我点点头,姑姑家世代制伞,手艺精湛,而制伞的第一步就是号竹,每年都会从浙江初选三年以上的淡竹,但最终用上的半数不到,选竹之严苛,方法之正宗,实属难得。我些疑惑:“怎么不见姑父?这竹选完不还得锯竹、劈条、撇青什么的?”“这你就不懂了吧。科技发展是会带动生产发展的。那么工序手工做有时还比不上机器做得精准,马上选完你姑父就会把它们送到加工点了。”末了,还开句玩笑:“是不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啊?”我应着声。长姐又拉着我去姑姑处:“其实不止发展,还有创新哦!”进了门,姑姑在给制得将完的绸伞剪边,但最令人惊讶得是伞上美景,不再仅是祖传木印,还有不少时下流行的古装剧场景。那伞面熟悉又陌生。“这是新刻的木印?”“那当然,现在竞争激烈,只吃祖传的老本可远远不够。”我恍然大悟:难怪姑姑家的绸伞在这一带制伞大家中仍独占鳌头,原是时代与传统的结合,那轻轻一杆的风华,其实就是相融的祖传手艺与流行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真正的优秀传统艺术只有顺应时代的滚滚洪流,才能经久不息,焕发生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竹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