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2马马虎虎续写了精彩

作为一部续集,值得为它鼓一下掌。

《故事技巧》里,编剧大卫总结,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会熟练应用认知差。认知差的其中一个技巧,就是误导

陈思诚继续了第一部的风格,虽然在效果上会差一点,但这次对误导的使用更多了一些。

一是用道家符号误导凶手是中国人。这一点是我们思维的死角,大脑是个极端懒惰的东西,只选择最快的路径。所以,只要使用一个“钩子”,就可以顺利吊出我们的预设前提。道家符号一出,中国人这个预设就冒出来了。

二是用各种暗示误导宋义就是Q。在各种细节上都让人怀疑宋义。另一点是,因为有第一部的认知,所以观众都会知道最后必然有反转,反转的焦点都集中在宋义。当然最后宋义是顺风杀了人,但点名他不是Q。这都是在为第三部做铺垫了。

但从细节上看,比上一部水准还是下降了。《探案1》无论是几条线上还是案件本身,都显得合情合理。相比之下,续作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有些草率。

前作的推理集中在杀人方法上,通过线索层层推进,抽丝剥茧,很有嚼劲。这部的推理则是杀人动机,通过推断凶手的作案规律来抓捕凶手,拯救受害者。

这样一来,从一开始带两人进入案件的动机——帮某个大佬抓凶手——就被大大削弱,与此同时,与凶手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又没有体现出来,各路人马之间交错的复杂性感觉有点生硬,因为每一队人马都显得动机不足。

另一方面,推理过程的处理过于草率了。道家符号这么好的意象,只是成了一个镇压死者的摆设,作为对方“懂风水”的一个证据而已。最后的五行杀人全靠在监狱里灵机一动,环环相扣的感觉全失。

宋义作为反转设定,戏份还是太少了,描画过于肤浅。既然你的思想内核是阴阳之道,善恶难断,作为这个思想“内部载体”的秦风就应该表现更多内心冲突,而作为“外部载体”的宋义,就不能显得这么单薄,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用尼采“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纯属装,如果要引用,可以参考《犯罪心理》。

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等第三部东京出来的时候,仍然会贡献电影票。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人街探案2马马虎虎续写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