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卜卜
来自黎猫读书会
第一周思考题
一.读书摘要:
通过高情商提升个人社会价值,让你从受欢迎升级到被需要。
二.金句/语录:
1.高情商者会让别人感到很舒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让别人感觉舒适的人就是高情商者,还可能是取悦症患者。让别人感觉舒适,并不等于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别人乐意帮你,你很幸运,那是情分,反之,也无可厚非。(P005)
2.“价值锚点”既是高情商变现的关键,也是鉴别高情商的炼金石。(P007)
3.只要是手心朝上向别人索取,不管怎么伪装你都优雅不起来。只有把单向的索取变得双向受益共赢,这件事才能更加体面。(P016)
4.先讲价值,因为“必有重谢”真的很低端。(P018)
5.要学会做自己的CEO,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要拥有让别人知道并记住你的能力。(P031)
6.有效的社交应该是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自我精进,身边的人都在默默地相互关注,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发生碰撞,实现资源的优化。有效的社交应该是一个可以自动运转的体系。(P033)
7.态度决定了你在他人资源列表当中的位置。(P034)
8.作为一个高情商的奋斗者,当现实给你的回馈跟你的努力严重不匹配甚至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时候,比起坚持,你更应该做的是把事情重新捋一遍。(P034)
9.具有较高成就需要的人,在实现中的表现看起来才能更像是一个能够成大事的人。(P037)
10.几乎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漂亮的故事。(P043)
11.时刻记得,奋斗者的脚步不停,你的故事就没有结束。(P048)
12.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才能过高效的人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奋斗者。(P50)
13.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P053)
14.你大可以假装努力,但结果不会陪你演戏。(P058)
三.思考题:
Q1.请问你怎么理解《从受欢迎到被需要:高情商确定你的社交价值》?请简述此书与前书(《精力管理手册》《加速:从拖延到高效》《人生效率手册》等)的区别?
【答】:没有把其他的书都看完不过我觉得大不同之处,之前应该是偏向于精力管理、时间管理、效率管理。本书则是讲更高级的做成事的方式,要一本一本的看完运用。
Q2.用“三点定位法”为自己描绘“社交自画像”,说明“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进行自我评估,描述自己的缺点并将如何改进;
【答】:我是卜卜,我的职业是:互联网HRBP/小民宿/终身学习实践者。
我能提供的资源是:就业指导/职场分析/健康饮食搭配/
我的喜好:运动/旅行
我在:建立个人品牌和高情商落地打造需要系统学习
我的自我评估:目前个人品牌和价值缺少系统和整体化打造,当然也需要深耕
Q3.有人说:“高情商就是会说话。”请问你认同这句话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不完全认同,会说话其实是其中一方面,有些会说话的也许只是取悦型人格。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价值锚点把高情商进行“变现”,这个才是最关键的,让会说话可以成为我们重要的助力。
Q4.请描述你的价值观,也就是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答】:支持积极主动,极致利他,反对消极被动,自私自利
支持成长精进,反对安于现状
Q5.作为新晋奋斗者,请举例说说你对利他思维的理解。
【答】:利他其实也是双赢,当你积极主动为他人提供所需帮助时,展现的是你的价值,也满足了对象的需求。自然而然这样的人是高情商人群。未来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更多。
四.启发与收获:
1.价值锚点是高情商的关键,要学会提炼和提升自己的价值
以前的我交朋友属于比较随心和随性的状态,不太积极主动,也不会展现自己,因此真正积累的人脉其实很少。算是有人缘,但没变现。
现在的我意识到高情商的关键是价值,特别是我展现给别人的东西,这是思维的巨大转变。至少应该要学会认识自己,并且展示自己,提炼自己的价值。
我的行动:1完善自己的自我介绍三点法并不断修正
2在公开场合用这个介绍自己
3朋友圈备注信息整合
[if !supportLists]2. [endif]高质量借力,学会优雅的寻求帮助,多用共赢思维和“兑付型产品”
以前的我其实不太会寻求帮助,自己当然也比较累,觉得不太好意思,其实主要是因为不太懂方法。
现在的我意识到要学会高质量借力,同时要有沟通技巧,前提是要学会共赢,特别是帮助方心理平衡。
我的行动:1学会高质量借力的思维,解放自己
2活用兑付型产品,特别是当中要事先说明价值(提前给到预期好处)
[if !supportLists]3. [endif]活用朋友圈,打造个人品牌价值
以前的我把朋友圈作为个人生活和公司宣传的平台,更多就是期待点赞,完全没有运营思维,近3000人的好友,资源超级浪费啊!
现在的我意识到要会聪明的运用朋友圈,打造自己的价值被知晓,很多时候机会和资源就会来
我的行动:1减少发无聊的个人内容
2多发个人价值的,正面奋斗者形象的(比如最近健身的分享)
附件: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