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三国119

第一百一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姜维的建议是让监军卫瓘抓邓艾,如果邓艾反抗,那就是明摆着造反,如果被束手就擒那就不用说,反正下场都是一样的,于是让卫瓘带人去找邓艾,只带了几十个人,这些人很聪明,知道自己貌似只是用来验证邓艾是不是造反的,那可太危险了,卫瓘说别慌,他自有办法,先打印抓捕邓艾的檄文若干份,声明只抓邓艾一个人,跟其他人无关,不要再跟着邓艾了,早出来还有奖励,晚出来还要守牵连,然后只准备两辆囚车,姿态做的很漂亮;

等到天亮,所有看到檄文的邓艾部下都来投奔卫瓘,然后趁着邓艾还没起床,连邓艾带邓忠全部抓获,家里还是有些忠心的人,一见主人被抓还过来抢,正要打起来,钟会的人马到了,那就没啥好说的了,能降的降,不能降的都跑了,钟会和姜维好好羞辱了一下邓艾父子,就把这父子俩发配洛阳了,钟会来到成都,收编了邓艾的部队,钟会跟姜维说,现在这个成就感才是我一直想要的,姜维说是啊,那差不多收手吧,功劳太大,主人会介意的,可以模仿张良去学仙,钟会笑了说,我还不到四十岁,应该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就,怎么能现在就退休呢?姜维说如果不想退休,那以你的能力和才华就要早做打算,不用我多说什么,钟会说你懂我,从此两个人每天都在一起商议大事,姜维还私下给刘禅写信,让他再忍几天,姜维还是想兴复汉室;

这天,钟会正在跟姜维商议,接到司马昭的邮件,邮件里说怕钟会收拾不了邓艾,所以司马昭亲自来了,钟会说我的兵马比邓艾多那么多,司马昭知道我能办这个事,为啥还要亲自来?这不就是摆明了怀疑我呢吗?姜维说君疑臣则臣必死,邓艾就是例子,这一下就彻底让钟会不犹豫了,事成得天下,败了也能退回西蜀,和刘备一样,这大概也是钟会和邓艾的区别,钟会是想做刘备,邓艾只是诸葛,差距就在这里;

姜维说最近郭太后去世,可以此为由说有遗诏讨伐司马昭,钟会说可以,还让姜维做先锋,这个自然没有问题,但是怕其他诸将不跟着,钟会说明天是元宵节,请所有人来喝酒,直接说这个事,不同意的直接杀就是了,第二天,钟会还就真这么干了,逼着所有人签字画押,逼着别人做这种事,本身就注定了失败,钟会有个心腹叫丘建,此人跟被困的护军胡烈关系很好,不忍见老首长受这个委屈,就提老首长通风报信,所以做事难,难就难在用人上,一个不小心就是致命的失误,想反叛朝廷终究不是那个时代谁都能拿出的勇气,绝大部分还是要维护自己的正义感,于是钟会和姜维就都挂了,势单力孤,平时你当大将军的威风不是你自己的,是司马和朝廷给的,现在你自己创业,连队伍都带不起来,姜维真叫死不瞑目;

这边弄完了,那是不是就该把邓艾放了呢?因为抓邓艾的是钟会,可钟会现在成了坏人,是不是就说明邓艾是好人呢?现实当然没有这么简答,因为抓邓艾的卫瓘也参与了这次杀钟会的的行动,如果邓艾被释放了,估计饶不了卫瓘,于是邓艾就这么死了,真可怜;

这回成都彻底的清净了,该死的都死了,十几天后,贾充到了,才维持住秩序,留卫瓘守成都,带刘禅回洛阳,东吴孙休已经知道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让陆逊的儿子陆抗带兵防御,老将丁奉总督全局,人才也是凋零;成都南面的建宁城太守霍戈得知成都失守的消息后痛哭三天,但他这里确实太闭塞,交通不便,他派人出去打探,如果刘禅还在就投降,如果不在了就一起殉国;

我觉得刘禅这种人是一辈子都不会理解什么是殉国,不能说刘禅没有信仰,他信的就是生存主意,而且生活条件越高越好,到了洛阳之后,司马昭一通数落后主,刘禅也不说话,跟对诸葛姜维一个态度,必须承认,沉默是有力量的,即便是刘禅的沉默,刘禅最终得偿所愿,过上了自己最想要的富家翁生活,虽然不是一方的霸主,但如果从刘备当年创业的角度来看还是成功的,有提升,不用卖草鞋了,不仅是物质生活质量提升,貌似还有一些政治资本,所以有些事到底算不算成功,还是得看起点,黄皓这次彻底没救,被司马昭剐了,这是注定的下场,最终的审判迟早要来,司马昭杀他也是为了收买人心,彰显自己的正义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如果真有坏心眼,想黄皓这种人杀不杀无所谓,还留在刘禅身边就是了;

霍戈打听到刘禅没死,率众投降,也算有信用,第二天,刘禅来答谢司马昭,司马昭请他吃饭,席间表演北魏的歌舞,随行的蜀官都很感伤,然后司马昭又命人表演蜀国的歌舞,这就有些侮辱了,但只能忍着,有的蜀官开始哭泣,唯独刘禅看的还挺带劲,一点不良的情绪都没有,司马昭看完跟贾充说,就这么个无情无义的货,就算诸葛亮不死也救不活,何况姜维,然后问刘禅,想家吗?刘禅说,这里好快活,不想家,过了会,刘禅换衣服,郤正跟出来,对刘禅说您不能说不想家,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得说想,祖宗墓地都在,非常想,天天都想,一边想一边哭,这么回答司马昭才会对您放心,刘禅重复了好几遍才记住,过了会,司马昭又来问这个问题,刘禅就按郤正教的回答,但实在哭不出来,就闭着眼,司马昭听完后说这话听着像是郤正说的,刘禅马上睁开眼说,你咋知道的,一下把司马昭和身边的人都逗乐了,司马昭反复来问,就是确认刘禅是不是真傻,之前只是听说,也确实把国家弄丢了,折哦度是表象,还是需要仔细确认,刘禅身边的这几个人什么脾气也都知道,司马这么做全都是在做测试,刘禅成功通过,不是因为城府深,而是真的天生傻,所以大智如愚,说的没错;

司马昭收复了西川,这是大功劳,是要封王的,曹奂反正也做不了主,随意吧,爱当什么当什么,这里面值得深思的是,司马昭这类的大臣到底算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个创业者,他每一步都是为自己的发展做准备,而不是真心依附于什么,而且像收复西蜀这种事,多少凶险在里面,任何一个环节万一出了问题都是大麻烦,这可是在邓艾钟会姜维等这些超级聪明人之间来回斡旋,这游戏不好玩,既得做事,把事情做得漂亮,还要处理好人事,不能发生混乱,互相制约,这需要极高的真正帝王级别的驭人之术,司马昭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这种情况在当时是无解的,因为只能有一个皇帝,如果是现在就好说,可以给这类下属分股权;

封王是一个里程碑,连同从司马懿开始都有追封,司马昭有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攸,哥俩性格不一样,一个外向热情,一个内敛稳重,因为司马师没有后代,司马昭就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保留了司马师这一支血脉的延伸,司马昭也经常对别人说,这个天下本该是司马师的,可见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厚,即使现在,这都是非常罕见的兄弟情谊,甚至立自己晋王的储君都想立司马攸,表达自己对哥哥的追思,但大臣都反对,你们哥俩好事你们家的事,但立储这是天下的事,大臣们默认的前提已经不拿曹奂当皇帝了,而是司马炎,如果是未来皇帝的事,那司马昭也能想明白吧,最终还是立了司马炎;

此时的司马昭连起居出行的日常规制和老婆的称谓都变成皇帝专用的,基本就是皇帝了,但他只是劳碌的命,来不及享福,一下子中风去世了,司马炎继位,安葬完毕后,司马炎要办大事了,叫贾充裴秀来问,当年曹操是不是说过这么句话,就是如果真有天命让曹操当皇帝的话,曹操只是周文王,大概是说父辈创业子孙称帝,贾充多明白,一听就懂,赶紧说曹操确实说过,司马炎又问那曹操跟我爹司马昭比呢?贾充说,曹操是功劳很大,但民间都是畏惧他的威严,怕他恐惧他而已,而司马昭大人除了威严更有美德,天下人对您家除了敬畏还有感恩,这完全不一样,贾充真的太会聊天了,那司马炎就可以毫不掩饰的抛出想法,那就再受禅一次吧;

这天司马炎带剑上朝,但曹奂已经感觉到了危险,一直有些恍惚,已经好几天没有上朝,司马炎不看你不出来,那就直奔后宫,直接问曹奂,您现在的天下谁出力最多?曹奂知道这是设问句不是疑问句,赶紧感恩,司马炎一听就笑了,说你既然这么平庸,干脆让位吧,曹奂心理应该对篡位有准备,只是真正到来的瞬间,还是措施不及,旁边黄门郎张节还想主持正义,狡辩两句说司马要篡位,马上被打死,这事由不得曹奂,贾充裴秀马上开始准备禅让大典;

司马炎称帝,曹奂成了陈留王,太傅司马孚还是承认自己只是魏臣,跟着曹奂走,这真的是身份救了司马孚,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辈分和资历太老,无人能撼动,这要是换了别人敢这么做,估计得灭族,曹魏就这么终结了,只剩最后一个,东吴;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三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