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公开课《一氧化碳》课后反思

11月3日上午第二节课,我在九三班上了一节化学公开课《一氧化碳》,作为理化生组教研组长,我们组就来了两个老师听课,还有本班班主任和历史老师,根本没法进行点评。

一、备课

本次备课比较简单,我只是把教材帮的课件和原来的课件进行重新整合、删减、排版,删去了两个视频。我还把“煤气中毒”的新闻报道改成鹤壁市的真实新闻,体现了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人文性。

课件没有修改模板,全部都是“教材帮”的logo。我也没有完全用“五步教学法”,只是让学生在问题中寻找答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校公开课来说,我算是很用心了,但是没有达到准备优质课的标准。

二、上课过程

学生配合还算不错,师生互动和谐、活跃。时间把握很准确、板书设计很完美。

三、亮点

1.老师讲解方面

(1)煤气中毒事件我引用了鹤壁市淇县的煤气中毒事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离我们很近,更加接地气。

(2)一氧化碳的毒性机理


“先映入我们视线的是血红蛋白和氧气,他们是好朋友,感情特别要好。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恶魔,这个恶魔就是一氧化碳,它很厉害,也很强势,非要和血红蛋白成为好朋友,硬生生地把一氧化碳孤立了,一氧化碳不能和氧气在一起,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这段内容我讲得比较生动有趣,感觉像是在讲故事,学生听起来也比较有意思。

(3)如何鉴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讲完后,我出了一道题目“如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的不同,学生记得更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路。

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更加深了对它们性质的记忆,还复习了化学方程式,将化学方程式与实验融为一体,不再是死记硬背。

2.学生回答问题方面

(1)有人回答:“可以分别打开集气瓶,用鼻子闻,如果中毒了就是一氧化碳,如果没事儿就是二氧化碳。”

我点评“这位同学的回答也很不错,居然用自己的身体健康来鉴别,也真是豁出去了。他用到了什么性质?对,一氧化碳的毒性。这种方法虽然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上不能用,因为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一氧化碳的含量也比较小,效果不明显。”

(2)有人回答“将气体收集到软塑料瓶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如果瓶子变瘪了,气体是二氧化碳,如果不变瘪,气体是一氧化碳。”

“说的很好,上节课知识掌握的很牢固。这个方法利用了什么性质?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将气体再转移到塑料瓶中太难了。”

(3)“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点?你们能找出来吗?我们一起来找茬!找一找哪里不一样吧。”

有人回答“一个是两个酒精灯,一个是一个酒精灯。”

我反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点燃呢?”

3.板书设计

我认为本节课的板书还算工整,把本节课的重点全部写出来,让学生记在课本上,便于学生记忆、巩固、复习。

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用途。

4.老师点评语言

(1)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

(2)你们真的很厉害,刚学过的知识都掌握了。

(3)不要害怕犯错误,我们就是在错误中学习。

(4)回答得很完美,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掌声鼓励。

四、不足

1.粉笔字有待提高。

虽然一直在练字,但是坚持不够、反思不足、时间不够,根本做不到精益求精,而是敷衍了事、纯粹地完成任务,达不到每周三次以上写字的频率。

2.一氧化碳的毒性机理讲的太多。

这个不是重点,可以删点内容。

3.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给学生时间太少。

4.学生默写化学方程式写在听写本上,没有让同桌互换进行批改、纠错。

5.语速还是有点快,有时候会说错话。

6.穿着有点厚,没有化淡妆。

7.课件制作有点糙,教学环节没有明显指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公开课《一氧化碳》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