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薪酬的多元化视角
二、薪酬发展简史
(一)工资(wage)与薪酬(compensation)
一、薪酬管理的重要决策与公平性要求
二、薪酬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新要求
第一章 薪酬与薪酬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员工付出的脑力、体力、时间、技术、创新以及实现的绩效),所给付的相应的报酬或答谢。
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报酬:是员工从企业那里获得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货币性报酬和非货币性报酬。
薪金:又称薪俸、薪给、薪水,一般劳心者的收入为薪金,劳力者的收入为工资。
基本薪酬:是指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
可变薪酬: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薪酬管理: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影响因素,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二、填空
三、简答
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
物质薪酬和非物质薪酬
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
全面薪酬
基本薪酬
可变薪酬
间接薪酬或福利与服务
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薪酬管理战略是企业的基本战略之一
薪酬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外部因素:
国家法律法规
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
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
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
企业的发展阶段
企业的财务状况
员工的个人因素:
员工所处的行业和职位
员工的绩效表现
员工的工作年限
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外部竞争性
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
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公平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
薪酬制度设计的要点:在于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职位分析和评价
薪酬调查分析
设计、确定薪酬结构
确定薪酬水平
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一、 战略性薪酬管理
(一) 战略性薪酬管理及其目标
战略性薪酬管理:通过为组织提供正确的人员以及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对组织战略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持的各种薪酬管理活动。
主要目标: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逻辑及其设计步骤
1. 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基本逻辑
华为公司的薪酬体系
华为公司简介:
二、战略性薪酬的新发展:总报酬战略
(一)总报酬战略与总报酬模型
总报酬模型(以员工为主)
一、 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
一、名词解释
薪酬战略:是关于组织对于整合组织资源,决定资源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项目,达到引导组织期望行为与强化组织价值的决策框架。
成本领先战略:它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战略,即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产品。
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通过采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使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它是指企业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创造与众不同的东西。
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单一产品或服务,或者将产品或服务指向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顾客群。
稳定发展战略:是指企业保持现有的产品和市场,在防御外来环境威胁的同时保持均匀的、小幅度的增长速度。
收缩战略:是指企业面临衰退的市场或失去竞争优势时,主动放弃某些产品或市场,以维持其生存能力的战略。
二、填空
三、简答
最核心的薪酬战略要素有五个方面:
薪酬基础
薪酬水平
薪酬结构
薪酬文化
薪酬管理
薪酬战略是与组织总体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决策
薪酬战略是一种具有总体性、长期性的薪酬决策与薪酬管理
薪酬战略对组织绩效与组织变革具有关键性作用
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控制劳动力成本,保持成本优势
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和协调资源,使各项活动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功能
人力资源战略性地位的提升
薪酬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
薪酬管理权限和权能的扩大
转变“唯技术论”的薪酬管理
保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
减少事务性活动
实现日常薪酬管理活动的自动化
积极承担新角色
一、职位薪酬体系的特点、实施条件和操作流程
(一)职位薪酬体系的特点及适用性
职位薪酬体系:对职位本身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这种评价的结果赋予承担的人与该职位的价值相当的薪酬这样一种基本薪酬决定制度。
特点:
(二)实施职位薪酬体系的前提
(三)职位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流程
二、职位、职位分析、职位说明书
(一)职位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二)职位分析与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一、职位评价简介
二、职位评价系统
职位评价系统的建立一般有三个过程:
工作评价有以下作用:
三、职位评价方法
其中,排序法是指职位评价者首先对职位说明书进行审查,然后根据它们对公司的价值对其进行排序。
四、职位评价方法之一——排序法
岗位分析
选择标准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排列
岗位定级
等级排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
五、职位评价方法之二——分类法
分类法,是指在进行质量因素分析时,有时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交错在一起,使得数据杂乱无章,无法直接得出分析结果,因此需要种统计工具把错综复杂的多种因素分开。分层法就是这样一种数据分析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它是将收集来的数据按来源、性质等加以分类,将性质相同、在同条件下的数据归在一起,从而将总体分为若干层次,分别加以研究。
六、职位评价方法之三——要素计点法
指对职位的各要素打分,用分数评估职位相对价值,并据以定出工资等级的一种技术方法
优缺点
第三章 薪酬理论
一、名词解释
边际生产力:最后追加的生产要素单位的生产率称为边际生产力(或边际生产率)。
边际收益递减:在生产的两个要素中,如果其中一要素不变,另一个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那么,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所带来的收益是不断减少的。
效率工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保留工资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激励因素:就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对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什么事情有重大影响。
保健因素:即工作本身之外的环境条件属于不满意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二、填空
生存工资理论基本内容要点: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他的最低生活费用。
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满意)、保健因素(不满意),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
期望理论:M=V*E。
三、简答
工资不是由生存资料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决定的
在工资基金确定后,工人的工资水平取决于工人人数的多少
国家制定最低工资法保护了少数收入最低的工人,损害了多数工资比较高的工人的利益,这就是工资基金论的结论。
效率工资理论所需要探究的是工资水平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保留工资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效率工资有利于减少劳动力的流动
效率工资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
效率工资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
员工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投入以恢复心理平衡
员工可以通过改变其产出以恢复心理平衡
员工可以对其投入与产出进行心理曲解
员工可以通过离职或要求调到其他部门工作,以恢复心理平衡
员工可以另换一个报酬与贡献比较低者作为自己的比较对象,以恢复心理平衡
员工可以对他人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心理曲解
社会主义工资仍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但要借助于商品、货币、价值、市场等范畴来施行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工资分配应以企业为单位,企业有工资决定与分配的自主权
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由企业的有效劳动与个人劳动贡献双重因素决定
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与经济效益
建立工资谈判机制,工资水平及其增长以及工资构成等由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谈判决定
要明确效率工资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对雇员的激励与监督问题,消除员工的偷懒、欺骗行为,这是实施效率工资的首要目的
实行效率工资是有条件的
要考虑企业和员工是否共同遵守互惠原则
实施效率工资,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效率工资实施的条件,注意与其他激励手段相互配合,设计出与企业相适用的激励组合
要主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人的行为过程就是需要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满足的过程,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和爱的需要
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司的政策和制度
技术监督
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工资
职务保障
个人的生活
工作条件
职务地位
工作上的成就感
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
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
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
要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
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天生懒惰,厌恶工作
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
安于现状,反对改革
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
不大聪明,易于受骗
社会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员工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人际关系是形成员工身份感的基本要求。
不仅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处境和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和娱乐一般自然
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
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后果
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一、技能薪酬体系的概念
(一) 技能薪酬体系的概念
技能薪酬体系(Skill-based Pay,System)是指组织根据一个人所掌握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能力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支付基本薪酬的一种报酬制度。这种薪资制度通常适用于所从事的工作比较具体而且能够被界定出来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办公室人员。技能薪资计划通常划分为深度技能薪酬计划以及广度技能薪酬计划。
(二)技能薪酬体系的基本类型
1. 深度技能
深度技能(depth skill),即通过在一个范围较为明确的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技术或专业领域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2.广度技能
广度技能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广度技能表现于能力的横向结构上,他提倡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鼓励员工成为通才;
(三)实施技能薪酬体系的前提
1. 成立技能薪酬计划设计小组
2. 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3. 评价工作任务 创建新的工作任务清单
4. 技能等级的确定和定价
5. 技能的分析、培训与认证
(五)技能薪酬体系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技能薪酬体系的优点:
2、技能薪酬体系的不足之处:
总结优缺点:
优点:持续性学习、灵活性、人员使用数量的精简。
缺点:潜在的官僚主义、对成本控制的能力要求较高。
一、能力的概念以及能力模型的建立
(一)能力的基本概念
这里的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力,而是能够预测的优秀绩效的特定能力组合。这里所谓的能力是指胜任能力(competency)、胜任力或胜任特征,即实现某种特定绩效或者表现出某种有利于绩效实现的行为的能力。
(二)能力模型的类型
二、能力薪酬方案的设计和管理要求
(一)能力薪酬体系的实施前提
(二)能力与薪酬挂钩的几种方案
第四章 岗位分析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岗位分析:又称工作岗位分析、工作分析、职务分析。它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工作规范: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以及职责、程序的具体说明。
工作说明书:也成为岗位说明书,是描述工作者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做的正式的书面文件,工作说明书主要包括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个部分。
关键事件法:对部门的效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重大影响的事件。
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制定薪酬的基础是:岗位评价。
三、简答
工作标志
工作综述
工作权限
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
工作活动和程序
绩效标准
聘用条件
任职资格
一般要求,即生理性要求,就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体力、视力等方面的要求
特殊要求,是指对任职者除生理要求以外的心理、兴趣、培训等方面的要求,特殊要求根据工作的性质和要求而定。具体包括: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要求、职业道德、生理与心理素质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工作说明书中的内容为招聘工作的选拔测试过程提供了客观依据
对应聘者是否具备适当的工作能力进行验证
根据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可制定组织内不同岗位间的薪酬比率
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选择适当的访谈对象
针对岗位分析的目的,使用结构化的访谈方法
进行记录
客观的收集信息
岗位评价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和物而不是人
岗位评价是对组织各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
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的过程
表现岗位的量值特征
确定岗位级别排列
确定薪酬分配的基础
确定员工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的参照系
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
工作分析的计划阶段
工作分析的准备阶段(成立工作小组、有效的沟通)
工作分析的执行阶段(收集工作背景资料、设计调查方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
工作分析的分析阶段(整理资料、审查资料、分析资料)
工作分析的完成阶段(编写职务说明书、总结分析过程、分析结果运用)
维护和更新阶段
优点:
主观随意性较小,可靠性强
相对客观的标准使评价结果易为人们接受
比较通俗,容易推广
缺点:
设计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评价要素定义和权重的确定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而且要素选择、等级的定义带有主观因素
一、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的概念
二、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决策的类型
一、劳动力市场对薪酬水平决策的影响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二、产品市场及企业特征对薪酬水平决策的影响
一、薪酬调查概述
市场薪酬调查是应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来获取相关企业各岗位的薪酬水平及相关信息,再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绩效,确定企业薪酬的市场定位。
正式薪酬调查:商业性薪酬调查、专业性薪酬调查、政府薪酬调查。
非正式薪酬调查;
二、薪酬调查的实施步骤
实施阶段
结果分析阶段
三、薪酬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一、薪酬结构与薪酬的内部一致性
二、薪酬结构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
三、薪酬结构的设计步骤
一、宽带型薪酬结构的概念
二、宽带型薪酬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与企业传统的薪酬结构相比,宽带型的薪酬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作用。
宽带型薪酬结构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
宽带型薪酬结构能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宽带型薪酬结构有利于职位的轮换。
宽带型薪酬结构能密切配合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变化。
宽带型薪酬结构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
宽带型薪酬结构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
三、宽带型薪酬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决策
一、绩效奖励与激励
绩效的影响因素:
为了确保员工实现优良的绩效,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理论 | 内容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激励因素: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 |
保健因素: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系、个人生活、地位、保障与下属的关系 | |
期望理论 | 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
公平理论 | 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
强化理论 | 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 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 不利时, 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 从而修正其行为。 |
目标设置理论 | 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成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把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
委托——代理理论 | 当经理人员本身就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时,他们拥有企业全部的剩余索取权,会努力地为自己而工作,这种环境下,就不存在什么代理问题。 |
二、绩效奖励计划的特点及其实施要点
一、短期绩效奖励计划
优点:
缺点:
绩效加薪矩阵:
二、个人绩效奖励计划
优点:
缺点:
三、群体绩效奖励计划
四、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包括两种类型:
一、组织薪酬战略中的特殊绩效认可计划
作用
局限性
二、特殊绩效认可计划的设计
设计步骤
三、特殊绩效认可计划的审查与评价
一、员工福利的特点和影响
二、员工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广义福利与狭义福利
二、法定福利与补充福利
三、法定福利包括:
补充福利是指在国家法定的基本福利之外,由企业自定的福利项目。企业补充福利项目的多少、标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企业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的影响以及企业出于自身某种目的的考虑。
补充福利的项目五花八门,可以见到的有:交通补贴;房租补助;免费住房;工作午餐;女工卫生费;通讯补助;互助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法律顾问;心理咨询;贷款担保;内部优惠商品;搬家补助;子女医疗费补助等。
三、集体福利与个人福利
四、经济性福利与非经济性福利
一、福利规划
二、福利管理
一、销售工作特征与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
二、销售人员的薪酬方案类型
三、设计销售人员薪酬方案的步骤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及其薪酬决定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设计
一、外派员工概述
二、外派员工的薪酬设计
一、管理人员概述
管理人员的特殊性
管理人员的工作特征
二、管理人员的薪酬设计
三、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设计
一、薪酬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二、薪酬预算的环境
内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三、薪酬预算的方法
一、薪酬控制的意义和难点
二、薪酬控制的途径
三、薪酬的税收成本控制
四、人工成本控制
一、薪酬沟通的重要性和要求
二、薪酬沟通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