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 真的是孩子心理太脆弱了吗?“请家长”式教育造成的悲剧

9月17日,某所中学九年级男生跳楼身亡。#14岁男生被母亲扇打后跳楼坠亡#的标题上了热搜......


让人痛心。最终还是点开了热点话题。事前因玩扑克被请家长,监控显示器显示男生在楼道里被其母亲教训,期间扇了他两个耳光,掐了他的脖子,拿手戳他的脑门。期间教室里的学生和走廊里的个别老师都在场。母亲在被带离后,男生站在原地沉默了两分钟,转身不带犹豫的爬上栏杆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

走向死亡的两分钟

一个正青春鲜活的生命就此陨落

他的母亲是悲伤的,他的同学也有很大的心理创伤。究竟是谁错,我想并不在于一个责任人。是这一整件事情,是各方的责任和不正确的处理,导致了这样一场让人痛心的悲剧。


最让我难过和“愤怒”的或许还是“请家长”式教育以及那两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去安慰和关心一下这个男生。哪怕有一个人进行了干预,或许都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有人或许会说:“哎呀,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的很,打不得,骂不得,还很矫情,玻璃心可难教育了,动不动就做出极端的事情。”然后露出一种无奈的表情。


真的是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过脆弱了吗?真的是他们矫情吗?真的是他们太极端了吗?


有多少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过?有多少人注重过现在孩子的心理教育?有多少家长去反思过自己?又有多少家长和老师真正认真去跟孩子和学生沟通交流?


曾今有个学生,上我课心神不灵,问她是怎么了,原因是因为另一个老师请家长,她很害怕。询问缘由之后,我才知道不过就是一件老师自己可以跟学生解决的事情,可是这位老师偏是要请家长。


不论是否是因为成绩的问题请家长,都会很紧张会害怕。更怕的就是那些只会跟家长告状,说学生这不好那不好的老师。


家长对于老师是很信任的,不带怀疑。孩子跟家长说情况的时候,家长都是带着怀疑不信任的心理去听,极度的不信任,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产生鸿沟。真心希望那些老师可以不带有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去反映情况,否则孩子回家就是一顿打。


我曾今的几个学生就是这么跟我说的,因为被请家长,回家少不了一顿打。


孩子得不到信任,更不愿意跟家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矛盾越来越大。家长跟孩子的沟通交流,也只剩下了争吵和打架,根本无法有效的沟通,更不能很好的相处。


越来越多的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不懂自己孩子在想什么,不跟他们交流。


如何与孩子相处沟通呢?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他当成孩子看。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源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还在不断的成长。成长的过程免不了会犯错,不要过分指责和盯着错误不放。


当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当成年人看。


作为成年人在受到批评的时候,是难为情的,是觉得没有面子的,是伤自尊心的。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孩子虽然是孩子,但是他同样有成年人一样的心理想法,不是说他是孩子就没有这些心理。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说话技巧的。与孩子交流时,不能总是命令式的语言,而应该跟他是平等朋友式的进行沟通。一味的命令和抱怨指责,只会适得其反。


列举几个沟通的对比:

你这孩子,我和你说话呢,你怎么不听,你怎么回事?

我觉着你今天好像有心事,是不是发生什么了,能不能跟我说说呢?



你这孩子怎么还不回房间,这么晚了还不睡觉,都在这磨蹭个啥?你要我说几遍回房间!

还有十分钟到睡觉时间咯,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呀?



小孩子懂什么?你这脾气怎么这么犟呢!我都是为了你好,能不能懂点事!

你可以说不,但是我想要知道你说不的理由,这样我才会理解你的想法呀!


以上其实就是换了一种说话方式,但是效果就会很不一样,这其实就是非暴力沟通,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的书


《非暴力沟通》里说到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故意......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这位14岁的青少年,被请家长,家长来觉得丢面子,孩子当众被扇耳光觉得伤自尊。


可惜悲剧已经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谈 | 真的是孩子心理太脆弱了吗?“请家长”式教育造成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