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那些年

最近,总是会提起,距离大学毕业都已经2年了。当自己回忆以前的往事,发现有些片段竟已经开始变得模糊,内心会有一丝淡淡的心酸,有点不忍心让这些美好的时光碎片就这样悄然逝去。想想自己曾经写了好多关于紫金港的文章,不如也写一篇关于玉泉的吧。

我对玉泉校区第一印象,大概就是那破旧的不要不要,特别潮,以及没有独卫和阳台的七舍。依稀记得后来120周年校庆,60年代和70年代的老学长们回来还感慨宿舍一直没变,想想就有点忧伤。住宿虽然不大行,但吃还是可以的。玉泉有好几个食堂,懒惰的我只是频繁出没在靓园,怡膳堂和二食堂楼下的清真。说实话,我觉得还是紫金港的食堂更好吃。当然玉泉的选择确实也不少,靓园&全家的早餐,怡膳堂的午饭,和青芝坞的小餐馆成了日后吃饭的主力战场。偶尔周末或空余时段,就喜欢拉上好友三五个去黄龙那边扫荡一波,算是小小怡情一下。


7舍寝室

玉泉和紫金港最大的区别,我觉得就是通宵供电吧。乍一听好像是我们可以通宵打游戏了,其实是我们都开始了通宵写代码。自打进入大三,专业课的压力一上来,大家都开始了玩命般的恶竞。“什么?好多组用上了了图形界面,不行,我们也得加”,“嗯?他们报告写了50页,我们也得来个50+”,诸如此类。不过好在我们这届计算机才刚刚开始火起来,也恰好躲过了课程改革,相比之后的学弟学妹们,日子还算是轻松的。不过有时候看看社科人文的小伙伴,不免还是感叹工科的任务可真多。(当然后面毕业后了解到社科人文同样也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当时作为社会的准码农,大家的穿着打扮显然已经开始有了职业的特征。什么拖鞋,白T,衬衫,蓬头垢面似乎已然见怪不怪。那时候总是有自嘲的段子,什么一个月唯一跟女生说话的机会是“阿姨,总共多少”,“13.5”,“诶,好的”。当然更宅的做法,就是一天到晚都在寝室点着外卖,然后在代码和炉石\LOL中切换。半夜还得抢在12点前洗漱完毕,要不然就赶不上末班车的热水。而洗漱完就仿佛松了一口气,感觉可以开始真正的夜生活。什么点个外卖或楼下阿姨那里买个泡面,再配上了电视剧,生活显得简单而又快乐。


深夜大家debug

那时候大家的课余生活都比较单一,主要时间还是花在了上课和写作业上。当然,空闲的时候,还是很享受跟室友们一起来一把痛快的英雄联盟。尤其是像本科的宿舍,大家彼此机位离得非常近,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给提醒。其余时候,可能就是刷刷剧或者看看综艺吧。依稀记得,那时候CM(我的紫金港+玉泉四年室友)很喜欢看暴走大事件,然后不知怎么的,我就被他带入坑了。以至于我后来吃外卖的时候,也喜欢来一场暴走大事件下饭。我另外一个室友94(因为身高1米94所以外号94,不过现在好像96了)当时有一阵子一直在看伪装者,然后偏偏我躺在床上的视角刚刚好,竟然也断断续续走了一遍剧情。剩下的那位室友华神相对更喜欢打游戏,会很认真地去练习英雄的技能。每当我打游戏不认真或者比较草率,便会被他嫌弃一番哈哈。总之,每每回忆曾经的寝室生活,我都会有点庆幸,感谢命运总是分配给我特别和谐有爱的室友们。而上天对于我这么优秀的室友们可真不公平,分配了像我这样缺德的室友。现在想起来最愧疚的大概就是,以前冬天走廊有风,特别冷,而我一大早出门的时候,总是忘了把门关上,害得靠门的94经常被冻醒。最后,94绝望地调转了睡觉的方向。感觉自己最后能安然毕业,真是感谢94的不杀之恩[拜谢.gif]。


LOL寝室四人组

除了以上这些,闭上眼想想,玉泉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地方:

比如那时候自己非常喜欢串的寝室们,什么2027,2033,2011,喜欢看司令和殷哥打英雄联盟,喜欢找团支书闲聊,喜欢找海斌聊电子产品,喜欢听天哥幽默的对话,还有就是请教各种大神们编程的问题,比如熊神,鹏哥,司令,炳辉大腿等等。


大腿们帮忙debug

比如那个毛爷爷的雕像,看着学生们在他眼前走了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再加一年。

比如那个被封为公主楼的8舍,装着玉泉80%+的妹纸,也装着一部分玉泉汉纸的另一半。

比如那个说旧不旧说新不新的,计算机上课专用的曹光彪,以及里面各式各样的课程和各式各样的老师。比如让人头大的数据库设计,选课决定生死的计算理论,颇为严格的密码学,学了半天不知道学啥的操作系统,疯狂写报告的软件工程,1.5堪比5学分的嵌入式,随便翘课的web,以及授课大法fatmouse,一枝独秀的楼sir,压力山大的施sir,超严格的小白,和令人既敬畏又害怕的姥姥。


曹光彪&计算理论
任性的楼sir

比如可以通车的新桥门,可以通往小林刺身的北门,可以通往青芝坞的小南门,很少有人走的正大门,和7舍学生最爱走的小桥门。

再比如当时能不断熬夜的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玉泉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