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青春!

席慕蓉的《青春》紧扣“青春”这一主题,通篇比拟,以现在为基点追忆逝去的青春。第一节总领全诗,着笔于青春的两个端点,彰显青春得失;第二节则细笔勾勒青春的形象,呈现一幅传神可感又朦胧淡雅的画卷,对青春的珍视委婉蕴藉而又酣畅淋漓;第三节情感已达高潮,直接点明“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全诗一脉相承,结构浑然,炽烈的情感蕴含于文字之中,余韵无穷。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也曾泪流满面,也曾想过放弃,不论如何,都走到了最后,有了一个也许并不十分满意的结局,尘埃落定,心里却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不是因为结局是否符合心意,而是当回首往事时,记不起当初的自己为何要选择走这段路。

  相信读到这几行诗,很多人都会产生共鸣,有些时候会是这样,也许是为了最初的一个忽上心头的念头,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付出了所有精力去追寻,等真正到达了终点,却想不起最初的期盼。

  席慕蓉短短三行就将这种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泪水启程”概括过程的艰辛,“结局写好”暗示结果已定,将范围框定为“所有的”读来有种悲伤之感,字中是透露着作者的果决,这种果决是极度渴望之后的摒弃,也许是对自己所追寻之事的一种理性的释然。“忽然”更像是修饰想起,是忽然意识到自己忘记了曾经的目标。“所有的”和“忽然”连用,个中辛酸已然明了。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这一段写得极富艺术气息,青春如一位年轻的姑娘,轻盈灵动。“古老”即为曾经,已过去很久,至少内心的判断是如此,“不再回来”,时间已逝,内中含有丝丝怅惘,又对青春视若珍宝,与下面的苦苦追索相照应,无论如何的去追索,极尽所能,倾其所有,可是命运弄人,青春既然已去,便如云影一般,无处追寻,一个“掠”字好似蜻蜓点水一般,大有雪过无痕,雁过无际之感,淡淡的面容被时间冲洗地近乎无色,归云聚拢,天色黯淡,群山远岱渐渐融于暮色之内,化于自然之中。

  此节用比喻的手法将青春的一去不返写得含蓄蕴藉,其中似乎还暗含了一个对比,“夏日”和“年轻的你”的对比,提起“夏日”,往往会想到“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诸如此类的词组,心头之上是一种特别鲜明浓重的感受,而“如云影掠过”和“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就给人以清新素雅之感,借助程度的对比,通过“夏日”浓重之感来写对青春的记忆之深,突出青春时期在整个人生历程中的独特地位,之后的“极浅极淡”又将“我”在前行、青春留在原地、二者距离愈发拉大以至于最后只剩模糊的倩影可观这样一种渐进的状态勾勒出来。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地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此节以“书”喻“青春”,“发黄”表示这本书已成为老物件,赋予青春以时间的厚度。与其说是“命运”所造就,不如说是作者以“命运”指代自己的人生际遇人生选择,为何“拙劣”?因为时间匆匆,来不及细致地装订,只能草草结束。

  也许是年少不知青春美好,不加珍惜,等到明白过来青春已经逝去,只能草草地挥手告别。只能含泪一遍遍地追忆逝去的青春。可是又不得不承认,逝去的终究是逝去了,只能一遍遍地抱怨它的“仓促”,实则不想接受青春已逝的现实,满含着对青春的珍视。与前面两节相比,此节情感表达更为直率,近乎喷薄而出,既然追索不得,只能含泪一遍遍追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