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成长之路:读书•思考•实践

在大学读书时,我曾给高中语文老师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段写道“我的偶像是浮山中学的汪学勤老师。老先生一辈子拿着枪战斗在教育的前线上, 我要向老先生学习,老先生是我的榜样。”老先生是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特级教师,我是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其退休已将近十年了。用老先生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草根老师”,我的眼前浮现出他一边挑着粪桶在田埂上劳作,一边在语文课堂上龙飞凤舞地讲解课文,一边穿着夹克衫去安徽省政府开会。老先生获奖无数,但他从不张扬,一辈子低调做人、低调做学问,他说过“快乐是属于自己的”。我正是受老先生的影响,高考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被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录取。2017年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牛栏山一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两年多的岁月,有艰辛、有成功、有迷惑,但不管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我还是坚定地向前走,因为牛栏山一中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里我收获到了成长的喜悦。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我在牛栏山一中的工作与生活,那就是“读书”、“思考”与“实践”。

一、读书:明心见性

有段时间我沉溺于书海而不能自拔,“两耳不闻窗外事”,将自己装在套子里冥顽不前,在课堂上我夸夸其谈,课下与学生的交流甚少,最后的结果是我没有将自己的读书体验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至于学生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差。我怀疑我自己,读完很多书后,我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要读书?书应该怎么读?后来我醒悟,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读书的本身,而是为了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我们通过读书来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读书从而更好地发现语文教学的规律。

每当课前预备铃响起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颤抖的,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我情不自禁地会跑向教学楼卫生间洗把脸、舒口气。我不知道接下来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我讲的内容合理吗?我为什么这么教?这样教是基于考纲的规定,是基于我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与理解,还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我说服不了我自己。我是一名年轻的新教师,我可以为自己错误找理由,但是这错误的代价太大,会有多少的学生因我的错误而误了人生的道路。于是,读书可能是我目前最能发现语文教学规律、获得间接经验的一种好方法。为了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专业能力,我尝试读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去读。

读教学杂志。为了丰富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订阅了《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与学》等主流教学杂志,每期必读,每篇必梳理。我将期刊按照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等栏目进行分大类,每大类底下再分小类。在阅读之前,我会从论文的标题和关键词入手来问自己,这篇文章如果让我来教我会怎么教,带着问题来正式阅读论文,将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思考进行匹配,然后提炼论文中的亮点,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无论平常多忙,我都会给自己设定每天必须读2篇论文的目标,课间休息时读,夜晚在家里的书桌前读,在地铁上读……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发现一种文本解读法或教学设计法,有时兴奋地手舞足蹈。

读学术专著。课本中的文章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我们在备课时,只掌握了这一角是不够的,还得把握冰山的全貌。在文学专著阅读方面,我尝试由点到面地阅读,由课文中一篇建立起阅读专题体系。以我备课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当我在初读时,我对此诗产生了不少的疑惑,如作者写梦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诗人描写这么多的景色?李白在写此诗时到底经历了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如果只弄明白了诗歌的表层含义,那么我站在讲台上是不自信的,那么如何解决疑惑呢?我购买了有关李白的研究专著来阅读。阅读王运熙的《李白精讲》和康震的《诗仙李白》,我了解了李白放荡不羁、充满坎坷的一生;阅读李长之的《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和黄世中的《唐诗与道教》,我寻找到了李白思想矛盾之处,出与处、建功立业与隐遁求仙始终困扰着李白。在现实生活中,李白是被压抑、被幽闭的;在梦境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充满勃勃生命力与真性情的李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文学作品面前,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发现文学中的真味。

二、思考:见微知著

我无数次抱怨学生不爱学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但是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只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价值。针对于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种种现象,我想只有从细处着手,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然后提出改正的措施。我以学生的语文学案作业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记得入职第一年时,语文组给学生印了很多学案,一段时间过后,但是发现大部分学生遗失了学案或将学案零碎地堆放在一起。通过学生的学案整理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是零散的,其还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有序地高效地学习语文,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质量较好的笔记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笔记本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一是将学案上的相关材料,及时地抄写或者剪贴在笔记本上。二是每次做完学案后,从典型的例题中总结出要点,将要点或反思写在笔记本上。三是及时收取笔记本,统计学生的作业情况,哪些同学没交作业及其原因,哪些同学对于问题有独特的想法。通过学生的作业,我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教育研究点。四是让学生学会定期地在作业本的扉页上对语文学习内容做目录摘要。学生通过做目录这种方式可以复习巩固语文知识,构建学科思维导图。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与鼓励,学生的语文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在点点滴滴地进步,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三、实践:事必躬亲

青年教师的成长还离不了学校大力地鼓励与支持,学校给我们搭建各种教学实践平台,从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高二语文组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亲,不管我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他们都积极地帮助我。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师父——郭庆玉老师,从2016年教学实习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郭老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经验传授于我,他告诉我语文教学得了解学生,应该把自己的语文能力转变成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是一个专业性的读者,而我们的学生是非专业性的读者,那么学生就需要在教师专业性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语文。从郭老师的教学经验中我了解到语文教学不是把一个概念教给学生,而是将这个概念进行展开,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语文教师的价值恰恰就在于将自己的理解过程示范给学生看。我以相关的篇目为例谈谈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素读。拿到一篇文章,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我从学生的视角来解读,学生在读这篇文章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当我读完《国风·卫风·氓》后,我问了自己以下的问题:为何以“氓”为题?女子是怎样的形象?为何男子容易变心?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有什么特别之处?女子为什么会一步步陷入如此的悲惨处境?女子对男子的无奈,为什么还要描写曾经快乐的时光……小到一个词语、一个修辞,大到全诗的思想情感,我不断地追问自己,虽然有些问题很简单,但那是我最真实的原始阅读感受啊,这也可能是学生的阅读困惑啊。

教学设计。对于文章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但是否有必要把我们知道的和盘托出地给学生呢?那么这里就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选取问题,我会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个教学点。以《琵琶行》为例,我设计了四种教学方案:一是修辞教学,掌握诗人描写音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尝试写一段自己熟悉的声音;二是话题式教学,以“相遇”为话题,学生搜集相关的名人事例,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然后学生围绕“相遇”进行微写作;三是音乐诗专题教学,以“琵琶”为关键词,学生搜集有关琵琶的音乐诗、音乐文化的文章,同时还搜集不同的音乐题材诗歌。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展开,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四是诗序教学,阅读小序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将小序和正文从内容上进行比较,发现序和正文之间的异同点,从而了解《琵琶行》的叙事艺术。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但是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特别喜欢余映潮老师说的一段话“没有人踩踏过的雪原展现出纯美的境界。深深的、美丽的积雪下面掩藏的是神秘。在没有尽头的雪野中前行,需要细细地甄别方向。长时间地跋涉着,要忍耐可怕的寂寞。”未来的教师生涯还很长,仍然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向前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读书•思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