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C 2018 Q1 总结

EPIC生态构建

EPIC最初是我在《从芯片到云端》一书中确定下来的IoT云端架构,也会作为日后对外合作的基础。其中包括:

  1. EPIC Devices,各类终端设备
  2. EPIC Gateway,网关与边缘计算
  3. EPIC IoTHub,设备连接服务
  4. EPIC WebApp,应用服务集成
  5. EPIC AppProto,原型移动应用
  6. EPIC Analytics,数据分析与智能

在团队建设之前,主要集中力量完成EPIC IoTHub/WebApp的任务,以及部分选定市场的系统总成。目前选定的市场包括:

  1. WiFi/BLE/NB-IoT智能锁,含门锁和车位锁等,含Devices/IoTHub/WebApp;
  2. NB-IoT/eMTC资产定位与冷链管理,含Devices/IoTHub/WebApp;
  3. NB-IoT/LoRaWAN畜牧业,含Devices/Gateway/IoTHub/WebApp;
  4. Sub-1GHz/Zigbee的ESL,含Devices/Gateway/IoTHub/WebApp。

成本与利润

  • IoT成本中心构成:硬件、软件开发、市场运营;
  • IoT利润中心构成:硬件销售、软件版税、网络服务、增值服务。

IoT如同人的肉体和思想,缺一不可。硬件为肉体,软件和服务为思想。缺乏思想则是行尸走肉或僵尸,缺乏肉体则更加凄惨,是鬼魅而已。金钱则是血液。所以一个合理的IoT企业,三者缺一不可。

销售情况

之前销售LoRa开发板,曾经是主要的硬件现金来源。但是最近工信部征求稿出现后,明显LoRaWAN的热度下降,所以LoRa的开发精力会转向海外市场,当然433/470MHz的销售选项不会取消。

在构建LoRaWAN完整方案时,Gateway这边遇到一个拦路虎,STM32F103的USB堆栈在低版本Linux中无法得到支持,所以,考虑到这是Linux/Device firmware交叉问题。目前开发暂时停滞。准备通过基于STM32F4或ESP8266/ESP32的MicroPython来回避这个问题。

mbed C++的开发效率远低于MicroPython,这意味着未来许多小型工程中,采用VHLL的方式会逐渐占据主流。尤其是主流MCU/SoC越来越便宜的情况下,采用极度节省的开发手段会造成周期加长和市场份额丢失

Python/Lua/JavaScript这三种VHLL,都有各自优劣和拥趸。此外原厂SDK和mbed/Arduino都是需要得到支持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或团队可以同时支持这么多固件开发,所以各个中小团队之间共享硬件,各自定制固件会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利用工业标准的关键封装可以轻易地进行MCU替代,为后续降低成本留下合理的路径。

EPIC White Devices 白牌硬件

在IoT讨论过程中,发现许多团队(包括硬件团队)上移到应用,不愿意承担硬件成本和库存,想要将硬件外包。但是IoT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固件、应用上,硬件定制主要体现在I/O和配置选项上。不过IoT在从0到1,从1到100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市场优选的硬件。而在从1到100的过程是可以产生足够利润的,虽然不是暴利,仅够糊口而已。

外壳会选用公模设计。

White Device = OEM Device

眼下,我在选定的若干应用中收集需求,提供公开市场的OEM硬件,满足自身及合作方的硬件需求。当然,会提供一些基础代码作为参考。请读者们代为转发。

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EPIC 2018 Q1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