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愉快的聊天

今天晚上和老妈出去散步,原本是打算放松愉快的闲聊,没想到却因为沟通不当差点引发矛盾。对话是这样的:

我:刚刚路过的那个女的,我认得。因为她脖子上带着颗巨无霸珍珠,我之前就见过她这样夸张的配饰,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妈:那不是珍珠,就是个珍珠样的饰品。

我:我知道。戴着那么大的饰品看起来显得特别粗犷。

妈:去旅游那会我就看到有那么大的水晶(比划)很漂亮,当时就很想买下来,当做毛衣链一定很好看。

我:那么大的水晶,价格也不菲,做个毛衣链用不着买水晶呀。好看的仿制品多的是,还可以常换。

妈:无奈的摇摇头。

我:既然那么想要,当时怎么不买下来呢,现在才后悔。

妈:沉默……

空气顿时凝结,我心直口快,说话不带脑子,知道自己恐怕又犯事了,但又担心多说了哪一句又要引起老妈不快,不敢多言。老妈也开启闭口模式。沉默了一阵,我心里发毛了,原来轻松愉悦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我担心又像上次那样两人沉闷的的一路无话的回来,所以我先试图打破沉默,试探性的问了句:你刚才是不是生我气了?没想到她却淡淡的说:没有啊。我又问:那为什么刚刚那么无奈的摇头沉默不语,好像我犯了什么错。她:我不说话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接你的话,怕等会一开口又把你气炸。我:我宁可你说句话,也不要这样沉默没有回音,让人害怕。她:我就是怕一说话你又以为是在针对你,所以才不敢开口。我:散步就是要放松一点,你突然就不开口,我更慌。她:你现在说话火药味很浓,我不喜欢走在大街上被人看热闹。我:我俩正常说话,怎么就火药味浓了呢。她:不语。我:我不想走了,先回去。她:那你走吧……

回来我仔细的回忆了这段对话,觉得自己的回应确实不妥。妈妈当时没有买下水晶,心里是有不甘的,可是我没有体会到她的感受,还继续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说话。妈妈没有回应,我只顾虑到自己的感受,却没有考虑到她自己其实也很憋屈。后来说话音量也许也逐渐提高了,但自己并未觉察。回想当时的心态,妈妈说想买水晶时,其实我希望自己能帮她买的,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买,我原想打消她后悔的情绪,可临到出口时却说了相反的话,使她更受打击。这个话题原本可以调换到轻松点的频道,但自己没有跳出情绪,即便打破了沉默最后还是落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中。想起之前的一些对话情景与今天的如此相似。一旦觉得自己占了理,就带着咄咄逼人的架势,而不是奔着让双方都能愉快聊天的方向去,所以最终不欢而散。

一次普普通通的闲聊却以不愉快的结尾收场,值得反思。自己曾看过不少关于沟通类的书籍,与朋友同事间的沟通也较融洽,可是在亲近的人面前却常常因为一点豆大小事而拌嘴,最后闹的不愉快。分析总结过去的经历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

1.不能及时体察别人和自己的情绪变化。沟通时,不善于观察他人情感波动,容易按照自己的习惯性回应,说话不带拐弯,最终把天聊死。没有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而使语言受情绪牵动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没有平等尊重的对待亲近的人。在与自己不熟识的人面前,自己往往会展现更多的关注度与宽容度,即便出现意见分歧,也会尽量避免争执,尽量达到求同存异的和谐结果。而在亲近的人面前,却毫无隐藏的暴露自己的缺点,却理所应当的认为他们应该要理解自己的言行,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不是像普通人一样平等尊重的和他们沟通。

3.太在意别人特别是亲近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内心想要迎合,达到他们的期待,另一方面在回应时又在采取相反的、对着干的态度。当妈妈沉默时,我就会紧张,担心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说错什么惹她不高兴。有时候会被他们不经意的言语所伤害,但自己却没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用同样的方式回应,结果照成二次伤害。总之,在沟通时,我并没有做到做语言的主人,而常常会被外部的情境压力和情绪带着走,说出言不由衷的话。

亲人之间,对彼此的痛点和弱点就越加了解,所以一旦引发争吵一开口就容易切中要害,给对方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同一屋檐下,难免不拌嘴。但若是频频如此终究会互相伤害。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语言模式,也许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但即便如此,还是可以下一次沟通时多一些自我觉察,真诚的表达自我,真正关心对方,听懂对方言语背后的内心需求。沟通不再言辞多么华丽而在于是否真诚的建立连接。一次不愉快的聊天或者是下一个愉快聊天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次不愉快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