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

  昨日,孩子绘画班有集体户外写生活动,难得孩子爸也有时间陪同。一家三口随着大队伍一起去植物园,原本惬意的一天,却在返程的公交车上被蒙上了灰色暗影。

    公交车上,儿子玩着刚在植物园纪念品小卖店里买的小木偶。突然前排座位的一个妇女转过头来跟孩子打招呼,跟孩子攀谈。起初,我没有在意,因为我是一个不善于去社交的人,所以对孩子,我是鼓励他去交朋友的。可是,听着听着就感觉变了,她开始套孩子的话,问一些敏感话题。什么生日、生肖、幼儿园、谁接送……我才开始警惕,车子一到站,我不管是不是我要到的站,就匆忙的带着孩子喊上前座的老公下车。

      下车后,我跟老公分析,越分析越害怕。老公说,他也一直在判断,他想打断那个妇女问得太多,又怕自己警惕心太重,错怪人家了。我理解他,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善良,为人要谦逊懂礼。我们希望孩子的内心是充满阳光,希望他用善良的心去看待世界。然而,我们该如何去教育孩子“陌生人有可能是坏人”的意识……

    我们一直强调的保护好自己,却忘了,保护好自己不仅仅是保护好自己在与小朋友相处时保护自己不受伤,还要在陌生人面前学会保护自己,因为他还小没办法判断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要有一颗警惕心。第一次,我跟老公推翻了一惯“宝贝放心,勇敢点,有爸妈在呢,不会让你受伤”的安全感教育,而是给他灌输“宝贝,你要有一颗警惕心,懂得保护自己,因为爸妈不可能永远在你身边”的危机意识。

    前段时间,我的几个微信群都被转发了这样的微信,首先是一张摄像头下两位妇女的照片,接着是一段文字描述:

️转发:大家注意此二人,这两个人偷孩子的!××物业已经贴了告示。××物业也提醒大家。请相互转告任何地方看好孩子!

这样一条转发瞬间轰炸了沉默很久的微信群,纷纷愤怒意难平,其中已为父母和将为父母的群员们尤为甚,当然也包括我。搞得是人心惶惶,恨得牙痒痒。有的讨论国家法律对其的惩罚太轻,有的讨论良心为何物,有的讨论小区物业的安保,有的讨论“没有买卖没有伤害”……乱成一锅粥。

虽然,第二日网警确定为谣言,但依然给父母们的心里划了一道痕。想想前一日群里群员的愤慨与混乱,我们不得不感慨,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外即使是铜墙铁壁的钢铁侠,在内也只是一个害怕失去,没有安全感的普普通通父母。

    当我为人母。我对“人贩子”三个字就如惊弓之鸟,谈其色变。2014年上映的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亲爱的》,我想很多人看过,然而我才在不久前刚看过,因为曾经在赵薇的某次访谈中获知这是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而为人母的我,不知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心态,我不敢看,或许怯懦逃避,我也不从知晓。

    整部片子看完,泪流满面,一面庆幸于黄渤饰演的田文军能经历艰苦的寻子之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又悲伤于充满故事的寻子男张译及寻子组织的没能得偿所愿。我知道,什么事都没有完美,但就如影片里所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希望每人都有一份善心,给孩子及父母一份安全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