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系辞(九)

第六章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详解

本章可分两节:第一节从“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到“是故谓之爻”,讲什么叫象和爻;第二节从“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到“拟议以成其变化”,讲怎么样说明象和爻。本章虽很短,但其内容在《易经》中却是非常重要的。现逐句解说如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赜”,朱熹解作“杂乱”,讲得大致不错。“天下之赜”,即是说天下万事万物纷繁复杂。

“拟诸其形容”,意思是用八卦模拟它的形容。

“象其物宜”,就是用合适的物来进行取象。

举例来说,《说卦传》说:“乾为马,坤为牛。”这是讲乾、坤的取象。牛、马就是用来取象的“物”。为什么乾要取象为马,坤要取象为牛呢?这是按八卦的性质来取象的。《说卦传》上文说:“乾健也,坤顺也。”这讲的是八卦的性质。马日行千里,性质是健的,所以将乾取为马;牛性是顺的,所以将坤取为牛。可见,卦的象实际是象天下复杂的事物。因为乾可以为马,可以为首,可以为君,可以为父,即卦的象具有普遍性,所以能象天下纷繁复杂的事物。

“是故谓之象”的“象”,讲的是卦象。

总之,这段话是说,圣人看到天下万事万物最为纷繁复杂,便用八卦模拟它的形容,用合适的物来进行取象,这就叫卦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的“动”,就是变。卦是讲象的,一卦有六爻。《系辞传》说:“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可见,相对来说,卦讲静止,爻讲变动。“天下之动”,即带有普遍性。天下一切事物都这样动,所以说“天下之动”。

“观其会通”的“会”,是“聚会”的意思;“通”,是“通行”的意思。实际上,“会”指关节,也就是辩证法所说的质变;“通”就是辩证法所说的量变。《易》讲“穷则变,变则通”,意思是量变“穷”则发生质变,质变发生就“通”了。“观其会通”,就是说观察它动时有“会”有“通”。

“以行其典礼”,实际是做事情。夏、商、周有不同的典礼,后代有不同的政治制度,这就是“通变之谓事”的“事”,也就是“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的“事业”。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就是用文字说明来断它的吉凶。

这段话是说,圣人看出天下的变,不是一直变下去,而是有阶段性,有周期,有关节,有“会”有“通”,然后施行典礼,用文字说明来断它的吉凶,这就是爻。以上为第一节。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这句话是说,卦的象要象天下纷繁复杂的事物,要象得对,不对不行。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这句话是说,天下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爻所言的变化不可乱。因为只有观察出“会”、“通”,才能“行其典礼”,如果乱了,就不行了。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拟之而后言”,意思是取象先模拟好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意思是先讨论好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意思是用“拟议”成《易经》的变化。以上为第二节。

 第七章原文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详解

本章可以看作是孔子的读《易》示例。孔子从七个卦中每卦抽出一条进行解释,作为学《易》的示范。孔子的这些解释,有的与爻辞的文义相符;有的则不一样,是对它的发挥。这说明,在读《易》时,《易经》原文的意思应弄懂,解释时则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拘泥于原文的本义。现简单解说如下。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是中孚九二的爻辞。朱熹《周易本义》说:“九二中孚之实,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实应之,故有鹤鸣子和、我爵尔靡之象。‘鹤在阴’谓九居二,‘好爵’谓得中,‘靡’与‘縻’同。言懿德人之所好,故好爵虽我之所独有,而彼亦系恋之也。”朱熹这样解释爻辞的原意是对的。

孔子没有按照原文进行解释,而是对它加以发挥,另出新意。爻辞本来是说诚信可以感通同类,孔子却发挥说言行好有好影响,不好则有坏影响,应该谨言慎行。以上为第一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易全解》之系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