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是局外人——《局外人》读后感

         

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加缪

最近,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感触颇深。

小说的主题可以用加缪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小说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位独立特行的人。对外人外部环境不强求,他的名言“我怎么都行”,就是集中体现。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让人感觉他与生活是哪样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局外人”。

对自己,尊重自己本真的生活,“只有当下”,不去委屈自己,他拒绝撒谎,不去虚伪的生活。结果他难以生存。被人为的判定为死刑,在临执行死刑的前一天晚上,才大彻大悟,但其实他才是一直活的明白的,为自己生活的人。

这是个荒诞的故事,看似奇葩的主人公,生活在那个荒诞的社会,其实本小说更是一部谴责小说。

社会是复杂的,人心是险恶的。默尔索在临执行死刑前,找到了通向生存之阳光的道路。但毕竟为时已晚,他马上将和这个世界告别。这是多么的讽刺。

自由都是相对的,适者生存,不适者将面临淘汰。这是一个真理,不管在现实的世界,还是荒诞的世界。

前几日观看了《海上钢琴师》,剧中主角1900与默尔索的命运应该是有异曲同工之巧合。

1900不是凡夫俗子,他是钢琴天才,天生的钢琴演奏家。他起初是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等他可以了,他又止步于船梯,半途返回,最终返回到漂浮在海上的邮轮上。他一生没有下过船,他是一位不接“地气”的人,他对于大家也是一个“局外人”。

局外人的生活道路是走不到尽头的。

默尔索被动的走向了绞刑架。1900主动选择了远离世俗的城市生活,或者说远离凡人的正常生活,宁愿与游轮同归于尽,葬身于大海。

局外人的故事,都是悲剧的结尾,都是让人震撼久久反思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包括一个国家。

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自视高大的米国,在疫情初期,感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袖手旁观,看中国的热闹。等轮到自己怡情爆发,到了怡情泛滥,一片乱局,难以控制的地步。这也应验了哪句话“笑话人,当时临”吧。

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谁能置身度外?谁都不是“局外人”。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人生只有一次,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固然是不错的。但怎样将人生的道路,走出精彩,走到寿终正寝,而不是半途夭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只是让你停留在思考层面的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其实,有几人能做到?人,很难做到认识你自己。

生活中,谁都不是局外人。有几人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有几位能真正活明白?有几人能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还是用《局外人》推荐语来结尾吧。

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

我感觉《局外人》不止值得读一遍,值得去读三遍。


(写后小记:读大学的儿子,同全国的在校大学生一样,至今还家里在休寒假。《局外人》是儿子假期里买的,先推荐给我看。上周就读完了,一直想写点感受,无奈最近生活太“充实”,每天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局外人》这几天放在包里,一直跟随我上班下班。

今天周末,明天休息,终于今晚写了这些,虽然粗浅,但终算是完成了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一个小目标,了却了一桩心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都不是局外人——《局外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