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刘润 博弈工具2

图片发自App

原文摘要

不完全信息博弈

囚徒困境中,作为一个囚徒,你知道都不坦白,会各判1年;谁独自坦白,谁立即释放另一人判15年;都坦白,各判8年。先不管你怎么决策,但这些信息,至少你们双方都是完全知道的。这叫“完全信息博弈”。

但是,万一警察给他的坦白条件,和给你的坦白条件不一样而你却不知道?万一你的仇家给了另一个囚徒好处,他宁愿自己重判,也要让你多坐牢呢?万一另一个囚徒得了重病,一心想多坐牢,让监狱养着他呢?这些信息,也许你就不知道了但它们会严重影响你的博弈策略。这就叫“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智慧《36计》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下,维护和打破信息不对称,成为双方最重要的策略。理解了这一点,你再看看我们传统的博弈智慧《36计》,什么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渡陈仓,混水摸鱼,当然还有空城计等等,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通过制造信息不对称,获得策略优势。

“空城计”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类似的策略,叫做“斗鸡博弈”:两只公鸡狭路相逢,谁张牙舞爪、看上去更凶,就会吓退另一方,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斗鸡博弈”,在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中,经常使用。都是故意制造信息不对称,模糊你对他博弈策略的预测性,吓退对手,不战而胜。

不完全信息博弈,就是指在不充分了解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以及收益函数的情况下的博弈。

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你可以,用“空城计”虚张声势,他可以用“木马计”刺探军情。

拍卖博弈

航空公司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用拍卖的手段,让“时间最不值钱”的旅客主动站了出来,给他们支付了最小的“补偿金”。

几种常用的拍卖方法

第一,英国式拍卖

英国式拍卖,就是从一个底价开始,通过不断竞价,激发参与者报出越来越接近其心理价位的价格,最后价高者得的拍卖模式

英国式拍卖,是最常见的拍卖。拍卖行的古董拍卖,慈善晚宴的善品拍卖,都是英国式拍卖。

如果你担心成交价过低,可以设定一个“保留价”,叫价最后没超过保留价,交易作废。如果你担心报价不踊跃,可以设定一个“速胜价”或者“一口价”。当某竞拍者选择不逐级加价,从底价直接报,到“速胜价”就不再竞拍,直接成交。

第二,荷兰式拍卖

荷兰式拍卖,是一种“降价拍卖”,因为荷兰人以前用这种方法拍卖郁金香而得名。郁金香的价值随着时间不断递减,卖家也因此不断降低报价,直到买家大喊一声“我要了!”

在现实生活中,荷兰式拍卖并不多见。但如果你的机构经常做采购招标,你可以试试荷兰式拍卖和日本式拍卖的结合体。

什么叫“日本式拍卖”?就是:只有,上一轮出价者,才能参与下一轮出价。

比如你想采购一批办公用品,邀请10家供应商参与竞标。你用荷兰式拍卖,从10万开始降价竞拍。假如有8家同意用10万元供货,请另2家退场,不再参与下一轮竞标。然后,你把招标价降为9万。这8家中,也许就只有5家能接受了。你再降为7万,有2家接受;降为6万,只剩1家。最后你用6万的价格,和这家供应商签署采购合同。

第三,密封式拍卖

请所有的竞标者,把各自的报价写在密封的信封里分别交给你。这种密封式的荷兰式拍卖,由最低价中标,又叫暗标。上海的汽车牌照,是密封式的英国式拍卖,由最高价中标,又叫暗拍

密封式拍卖,让参与者完全不知道别人的出价,就只好直接叫出最接近自己心理价位的报价,以提高成交机会。

第四,维克瑞拍卖

又称第二价格密封式拍卖:出价最高者竞拍成功,但是只要支付第二高的报价,而不是,他自己的报价。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拍卖?这是因为,密封式拍卖,会让竞拍者保守地叫出略低于自己心理价位的最高价。但如果出价最高者赢得拍卖,却只需要支付第二高价,就会激发每个人都写出高于自己心理价位的更高价,最后真正的成交价,会远高于预期。

拍卖博弈核心逻辑,就是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尽量激发博弈者们“自相残杀,获得最高收益。

博弈游戏

第一个游戏,叫做:拍卖美元

我手上有一张1美元,它不是纪念币,不是错版币,上面也没有我的签名,就是一张普通的1美元。我们从零底价开始,以5美分为增幅,拍卖这张1美元,出价最高者得。但是请记住:出价次高者,也需要向我支付你的报价。

50美分是分界线,过了这条线,庄家稳赚不赔。那你要不要终止出价呢?55美分的同学当然同意,但是50美分的同学可能就不会答应。因为如果不继续出价,这50美分就会白白损失。在一个必输的游戏中,继续出价。游戏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一个人彻底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

“拍卖美元”是一个著名的“博弈陷阱”。它的机制设计,让第一名赢家通吃,第二名颗粒无收,几乎必然导致前两名非理性竞价,最后玩家双输庄家获益。

怎么跳出庄家的“博弈陷阱”?

1.第一,不要参与。一旦参与,就有套牢的可能性;

2.第二,在出价不到50美分时,玩家结成同盟,用5美分拍下1美元,然后分享95美分的差价收益;

3.第三,如果同盟很难结成,第一个人直接出价1美元,不赚不赔,也让其他玩家失去了出价的意义;

4.第四,进入两家纠缠时,比如0.95美元和1美元,你直接报价2美元,用损失1美元终止游戏,避免纠缠升级到失控

别急着和小伙伴们去玩游戏,先想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

当然有。比如互联网团购网站的“千团大战”。千团大战,变为两家互搏后,他们必须不停烧钱出价,直到把另一家逼退市场,最后赢家通吃。

第二个游戏,叫做:三分之二。

找一群朋友,请每个人写1个0~ 100之间的整数交给你。谁写的数最接近所有这些数平均数的三分之二,就算赢,发大奖。

这个实验的结果,取决于参与者脑回路的圈数。脑回路圈数越多的群体,最后获胜的数字越低。1987年,美国《金融时报》在读者群体中做了这个实验,最后的平均数是18.9,写13的人赢得了大奖。耶鲁大学呢?写10的人赢了。

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大类,但也是饱受争议的一类。因为这甚至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有人充满感情色彩地把“零和博弈”称为西方“最邪恶”的两个理论之一,另一个是“社会进化论”,因为“零和博弈”背后的基本逻辑,似乎是“你死我活”

到底什么是零和博弈?

有一些零和博弈很显然。比如“剪刀、石头、布”。你赢,必然是建立在我输的基础上的。再比如赌博,你赢一元,必然我就会输一元。而且因为赌场有抽头,你赢的和我输的,加一起甚至会小于零。这叫“负和博弈”

但是另一些就没那么显然了。比如我们俩打高尔夫球,各出了1000元赌输赢。这是零和博弈吗?是的,这是零和博弈,因为你赢1000元,必然建立在我输1000元的前提

但是,如果有人赞助了比赛呢?你赢的1000元,不用我出,而是由赞助商出,这还是零和博弈吗?这就不是了。因为不管我们俩谁赢,收益加一起都是1000元,大于零。这就变成了“正和博弈”。

但这真是“正和博弈"吗?如果把你,我,赞助商三者都当成博弈方的话,这1000元,其实只是从他的口袋,到了你的口袋,有人赢钱,就有人出钱,并没有增量。从“锅”的角度看,这还是“零和博弈”。

如此往复,不断扩大。你会发现,这个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的交叠扩大,夸张一点说,最终甚至可以推演到整个宇宙。

如何避免"零和博弈”

第一,打开封闭系统。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寻求增量。有了外来的太阳能,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才不是零和博弈。

第二,确定“存量分配规则”,不容博弈。

比如,交通资源是有限存量,如果汽车可以在马路.上随便开,再宽的马路都会水泄不通。怎么办?制定存量交通资源的分配规则《交通法》。比如‘所有车辆必须靠右行驶”,杜绝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

什么是零和博弈?你赢1元,我就会输1元,输赢之和为零的博弈,叫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会导致你死我活的内部竞争。但是,往博弈中加入增量,零和博弈就会变成正和博弈。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这个策略,是由加拿大博弈论心理学家,拉波波特教授提出。它的基本逻辑是:第一回合采取合作策略,然后每一回合都采取上一回合对手的策略。这也就是所谓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报还一报”,居然在后来十几万次“重复博弈”的“囚徒困境”中,获得了冠军!

这个实验的结果,给了很多人启发,也让大家重新相信:一报还一报,好人终有好报。

《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邻国给你的丝绸和茶叶涨关税,你应该立即减少对他们国家的战马和弓箭出口,这叫“以直报怨”。但如果邻国示弱,决定恢复关税,你也应该立即恢复出口,而不是记仇,这叫“以德报德”。长此以往,你虽“本性善良”,但因为你“规则清晰”,大家会喜欢和你合作,害怕对你背叛,最终形成长期双赢。

现实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第一,本性善良。

最初总以善意待人。在没有被欺骗之前,永远不要主动欺骗他人。比如,你和商业伙伴签署合作协议,就要严格兑现自己的承诺。

第二,以直报怨

但是如果对手选择背叛,必须立刻反击。比如商业伙伴欺骗你,提供劣质产品,延期交付,你要毫不犹豫地报复、惩罚,扣除违约金。

第三,以德报德。

惩罚过后,继续善意待人。商业伙伴更换了劣质商品,赔礼道歉,并做出真诚的补偿后,你要不计前嫌,就当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合作。

第四,规则清晰。

本性善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三步一定要毫无悬念地坚决执行,这样你的博弈策略就会非常清晰,很容易被对手识别,激发对手的合作动机。

什么是“一报还一报”?一报还一报的基本逻辑是:第一回合采取合作策略,然后每一回合都采取上一回合对手的策略。一报还一报是解决“重复囚徒困境”的最佳策略,也许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重复博弈”的最佳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刘润 博弈工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