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作家之间,到底差在哪儿?

唯有一直奔跑的人才能到达梦的彼岸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我在逛京东书店时,发现了《活着》的作者余华,在暌违八年后,终于再出一部长篇力作——《文城》。

昨天,余华在京东的直播平台上,召开了“新书读者见面会”。在直播中,我发现了我与作家之间的差距。在直播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1
在《活着》之前,余华就开始写《文城》,而且一写就是21年

见面会上,读过余华新书的第一批知名评论家们,对余华说:“希望,能看见《文城》的续集。”

余华笑着自嘲:“《文城》,我写了21年,再写21年,我就80多岁啦!写不动啦!”

余华的一句笑谈背后,是无数个呕心沥血、奋笔疾书的日与夜。我们只看到作家出名后的辉煌,却无人看到他们辉煌背后的心酸?

在平台上,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关于日更难,难日更的文章。如果,我们也能和余华一样,把写作当做一日三餐去对待,那么,坚持真的会有这么难吗?

写作难就难在,我们把写作当宵夜,作家们却把写作当正餐。写作难就难在,我们的自律无法坚持得更长久。

我们与作家之间,相差的仅仅是两个字——坚持。

2
写作如果不能一气呵成,那就先放一放

余华在创作《文城》的21年里,也同时创作着其他的小说。例如之前出版的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细雨中的呼喊》、《第七天》等。

余华在直播中透露,下一部小说也已完成过半,很快就将与读者们见面。《文城》之所以写了21年,就是因为他需要不断地整理思绪。

一位作家写一本书,会用几年到几十年,甚至用一生的时间去创作完成它。这就说明,即使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也达不到时刻都能“文思泉涌”的状态。

所以,文章卡壳了不要紧。放一放,不必让自己太过焦躁。我们可以选择去阅读,去运动,或者再去写写其他想写的文章。

大脑和我们的身体一样,有时,也需要休息和放松。写作,不单纯是为了码字。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写出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让读者在阅读时,如浴春风。

3
一部好的小说背后是一本本书籍垒起来的

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余华小时,家中的家具都是木匠到家里打磨出来的。所以,《文城》中,关于木匠的描写,对他而言是手拿把掐。

小说之所以会受世人爱戴。正是因为我们被小说中的人物和离奇曲折的故事所吸引。身为作家不可能接触过每个人物以及这个人物所从事的每一个职业。

余华在创作《文城》时,还没有网络。所以,需要素材时,他只能去图书馆,捧回一摞一摞的书籍,回家阅读专研。然后,再把这些书籍中的知识,融入进自己的小说人物中去。

可见,“书到用时方恨少”,同样适用于那些大作家。所以,想写作,就必须先读书。这就印证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话:“读写不分家”。

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的文字不再空洞;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写作的羽翼慢慢丰满;只有阅读,才能支撑我们实现最终的写作梦想。

4
热爱写作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热爱写作、坚持写作

余华在写作前曾是一名牙医。他之所以“弃医从文”,是源于对写作的热爱。热爱一件事容易。但一辈子只热爱一件事,却很难。

网络上一直盛行着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都想成为一名作家,但是,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一生的坚持?

余华现在北京某所大学中任教。他和我们一样,生活也是一地鸡毛。但他却一直在坚持着最初的写作梦想。

虽然,他在直播中自嘲自己再写21年,就80多岁了,写不动了。但是,我知道,只要他活着他就不会放下手中的笔。

所以,不要把梦想,只停留在想的层面上。心中有梦,就大胆去追。人生很短,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与作家之间,到底差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