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作品-《羊脂球》通读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心境读书(xinjingdushu)

生活!读书!小确幸!

《羊脂球》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重要作品之一。

最早“了解”到这部作品是从高中时期的一位语文老师口中。只记得当时在语文书中刊印了莫泊桑的另一篇文章,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同时建议我们课后去读一读《羊脂球》。老师没有过多介绍这部小说,因此对于这部小说除了名字,便没有更多的认识了。即便是名字,我的认知也仅仅就是“羊脂球”。对,没错。“羊脂”+“球”。

第一次阅读这部小说是前几天。

小说一开始描写了鲁昂小镇的情况:溃败逃走的法国士兵,恐慌的鲁昂小镇民众......

在描述溃败的法国士兵时,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残兵败卒们一连数日从城中穿过。他们哪里算得上军队,只不过是七零八落的乌合之众。他们胡子拉碴,军装破烂,既没有旗帜,也不成编队,任有气无力的双脚带着向前挪。他们看上去都垂头丧气、疲惫已极,既起不来念头,也拿不了主意,还能向前移动仅仅是依着惯性,一旦停下,立刻会瘫倒在地。队伍中的应召兵尤其引人注目,他们原本只是些有固定收入、安分守己的市民,现在却被长枪压弯了腰;国民别动队的机灵鬼们总是一惊一乍,既容易冲动,也容易惊慌,随时准备浴血冲锋,也随时准备溜之大吉;几个“红裤子”正规军掺杂在中间,那是在一次大型战役中被击溃的某个师的残余;穿深色军装的炮兵,则与形形色色的步兵并列走在一起;有时还能看见个把头盔闪亮的龙骑兵,拖着沉重的步伐,吃力地跟着脚步相对轻盈的步兵队伍。

作者笔下对这些法国士兵的那种溃败后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是讽刺了当时法国的无能。

紧接着,鲁昂小镇里不安分的一些商人们打算在战乱中继续他们的生意,于是他们预定了一辆马车前往法军镇守的另一座城市。

某个星期二的早上,一起预定这辆马车的10个人等待着出发。他们分别是:卢瓦梭(奸商)夫妇、卡雷-拉马东(省议会议员)夫妇、于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高努代、伊丽莎白·鲁赛(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羊脂球”,她的身份是妓女)。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要分享一下,作者描述“羊脂球”的句子:

因为过早发胖出了名,得了个“羊脂球”的绰号。她身材矮小,浑身圆滚滚,肥得像要流油;十指鼓鼓囊囊,只在关节处收紧,像一串串勒紧的短香肠;皮肤紧绷得发亮,硕大的胸部抵在衣裙中。

作者笔下的“羊脂球”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看到这样的文字,“羊脂球的”形象顿时就生动地显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作者的笔触刻画非常到位,就是这样一个长的并不算“美好”的女人,却在后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接着往下说。

同行路上,大家都对这个妓女身份的女人没有什么好感,毕竟其他同行者大多身份高贵,身处下流社会的她总是不入这些上流人士的眼的。然而随着路途的行进,饥饿感充斥着这间小小的马车。就在这时候,“羊脂球”拿出了她带的食物分享给了这些一开始还自视清高的上流人士们。这时候,其他同行者这开始装着向她表示感谢,称呼从“小姐”换为了“夫人”。

就这样,一行人逐渐抵达托特小镇。

到了托特小镇,小说逐渐到达一个戏剧化的高潮。这里的一位普鲁士军官竟然想跟“羊脂球”行男女之事,并以此不让这一行人离开。在大家心里,“羊脂球”的身份就是做这种事的,再正常不过了。于是人们开始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劝慰“羊脂球”,甚至连信奉神学的修女也“委婉”地加入了他们的卑劣行径。出于善良,“羊脂球”终于答应了普鲁士军官的要求。

次日早上,人们终于可以继续上路了。这时候,大家对“羊脂球”又有了不一样的态度,“冷漠、嘲讽”。继续行进,镜头再次回到熟悉的画面,饥饿来临,人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享用起来,没有人关心这位解救了大家的“妓女”,小说在高努代的歌声中走向结束。

整部小说心思细腻,人物描写入木三分,通过对上流社会丑恶嘴脸的刻画,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对这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赞美。事实上,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正是这些上流社会的压迫所造成的,在侵略者面前,他们胆小如鼠,只会欺压社会地位较低的劳苦大众换取他们的自由。在民族大义面前,真正有尊严的还是这样普普通通的民众。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心境读书(xinjingdushu)

生活!读书!小确幸!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泊桑作品-《羊脂球》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