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逻辑思维」是主题阅读计划的第一个书单,共 12 本书,详细情况请见 【书单】逻辑思维系列,《把时间当作朋友》是该系列的第二本。

「阅读笔记」| 01. 结构笔记 | 02. 概念笔记 0~2 章 | 03. 概念笔记 3~4 章 | 04. 概念笔记 5~6 章 | 05. 概念笔记 7~8 章 | 读后感 |

「思维导图」查看 | 下载( 密码: netu)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这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整本书的核心观点。

虽然书名里的主角是“时间”,以致于我在看目录的时候就一直在期待,作者要如何去描述每章主题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第 6 章标题是“交流”,我在想,大概是要写如何节省交流时间并且实现有效交流吧,到第 7 章的时候,标题是“应用”,里面提到兴趣、方法、痛苦……等等词语,确实让我疑惑。

读完以后才发现,整本书讨论的其实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做好事情。所以整本书里,会涉及到做事相关的很多话题。非要跟“时间”结合在一起,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做什么不需要时间呢。时间就在那里,对于个体来说,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一分一秒的往前走。


主要内容

具体说来,作者的观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 做事之前,确定好哪些是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
  2. 做事过程中,有一些事实必须明白,也有很多方面可以优化,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3. 一个人的能力、心态等方面也会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等。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在第二章讨论的五个现实,便是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现实的五条标准:

  1. 速成绝无可能
  2.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3. 完美永不存在
  4. 未知永远存在
  5.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不如把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写下来,一一对照,选择一个可能实现的目标,然后选定会对目标产生积极意义的事情去做,不求速成,保持耐心,并且坚持,你一定会看到效果。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时候并非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做什么,只是难以自律。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和一些小的方法去帮助我们对抗惰性,而最重要的部分,始终是“行动”这两个字。


“行动”之上,再谈方法和技巧。

大多是老生常谈的做计划、记录时间开销、优先处理更重要的事情、设置奖惩措施等,这里面有几点尤其重要。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

只有熟悉的任务才能准确估计用时,更何况,生活中总是会发生各种“意外”。

因此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要太乐观太理想,无法完成的计划只会增加心理压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时间开销的记录,时间久了,就会对自己以及任务有很清醒的认知,帮助我们制定更合适的计划。

只不过对于一个计划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这个计划要有多完美多好或者时间估算多准确,而是“执行到底”

很多时候,只要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往往也会有收获。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肯定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始终是有限的。众多任务中,我们应该把时间花费在“对目标有意义”的任务上;对一个任务而言,我们应该迅速完成简单的部分,把时间节省出来处理困难部分。

完成简单的任务,会获得成就感,这是“奖励”,而处理困难部分,则会让我们直面自己的无能,甚至还可能有外界负面评价,这些都是“惩罚”。没有人会喜欢“惩罚”,因此而逃避。

但是,如果不直面困难,则任务将永远无法完成。

所以,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拖延的人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做很多事。拖延的人也并非不努力——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去做事,但做的只是很多简单的事。



“完成”之上,才可能谈及“效率”。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重复性的任务,为常见任务制定良好的流程,会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而这个“良好的流程”,则来自不断地实践、有意识地总结和整理。

除了讨论“做事”本身,作者还讨论了影响结果的其他方面,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短期来看,学习思考都是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两者都是回报率很高的的事情。

选择痴迷于学习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是否足够精通或者是否比别人强实际上根本不重要),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如此看来,其实每个人原本可以拥有的都并非只有一辈子,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放弃了而已。

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数),在接到任何任务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于是,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去做很多领导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终,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常常有很多意外收获……

关于人际关系,作者认为,基于大家都喜欢“公平交换”的事实,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会拥有有效的人脉。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所谓人脉,而是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成为优秀的人。另外,也不要被别人的评价左右。


总结下来,作者想要说的是以下这些朴素的道理:

  1. 目标要合理;
  2. 实现目标需要时间;
  3. 行动比方法重要;
  4. 坚持是最基本的策略,也是最有效的策略;
  5. 做正常人,不要极端。如保证睡眠和必要的休息、人不可能保证 100%的效率、合理社交等。

大部分观点其实已经是大家所公认的了,也许换了一个表达,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合理规划、开始行动、直面困难、不断学习、保持思考、记录整理、分析总结、坚持……

换成作者的话就是:要相信积累的力量——

人会浮躁,是因为没有积累;以前不知道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是因为你一直在前进一直在积累;某个目标没有实现,是因为积累不够;经验、知识甚至与勇气,都要靠积累……

总之,一切都要靠积累。


我的感受

这本书对我来说,新鲜度一般,我个人的思维体系没有什么更新;在知识方面,有提到一些我感兴趣的点,比如在讨论思考能力那一章里,聊到的“思维陷阱”等;讨论深度上,没有给我惊喜,这可能是因为我刚被《如何阅读一本书》惊艳过吧,对比之下,本书逊色不少。


但是本书对我是有影响的。比如:

“逻辑陷阱”已经作为一个主题滚进我的学习清单了,以后或许会写一篇相关的文章。

也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从 6 月下旬开始,每天都会写生活日志,也会详细记录每天的时间开销,来培养自己跟“时间”之间的友情,后来也确实发现了很平常却又了不得的大事:我的效率真的是比我想象中的还要低啊。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是数据比单纯的道理有说服力的多。

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时间开销记录,让我对自己(的惰性、分心、开小差、磨洋工……)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做计划的时候估算的时间会更加准确。几经调整和实践,我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比之前要多了几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的焦虑。

为重复性任务制定良好流程这个方法,我倒是一直在做。很早就一直都在构建自己的笔记体系,不过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提高效率,而是单纯的轻微“强迫症”:我的笔记孩儿们,必须“整整齐齐”。

现在我静静地坐在这里回忆整本书的内容,就只想说一句话:熟能生巧,yyds(永远的神)。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给我的影响也很大。

《把时间当作朋友》,是我实践《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阅读规则的第一本,除开了解内容本身,我更想体会的其实是这次阅读与我之前的阅读有何不同

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你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阅读规则去拆解一本书的话,没有读不懂的。效果很好,用时也很“感人”。17.5万字,阅读时间约 13 个小时,思维导图和读书笔记约 7 个小时。中途实在是觉得太慢了,还对自己的笔记方式进行了简化处理。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快”和“好”,注定是“鱼”与“熊掌”的关系。好在,孰能生巧,未来总归是充满希望的。


期待下一本《自控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逻辑思维|《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