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329天,14.29子贡方人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29天

原文阅读:

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讲解:

子贡讥评别人的短处。孔子说:“赐啊,你就真的有那么好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议论人家的短长。”

启发思考:

        “方”是比方,比较人之短长。子贡平时喜欢臧否人物,较其短长,说谁谁谁怎么样,谁谁谁不怎么样。也有一种解释,说“方”就是谤,言人之过恶,总之不是说好话了。

        夫子听到他总是说别人的短处,估计听烦了,就说他:“子贡啊,你这也看不上,那也瞧不起,你自己就那么贤良吗?要是我啊,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去说别人!”

        其实,臧否人物,较其短长,孔子自己也经常有做的。《论语》里记载了大量他对当时人物的评论,有赞同的,有批评的。夫子每天和同学们也都在做比方人物较其短长的讨论,为什么子贡说说,就要挨老师骂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子贡自己太聪明、太能干了,对于其他人,大多都是看不上,说来说去大多数是这个有问题、那个不够好,估计老师和同学们都受不了。另一方面,最关键最本质的是夫子教育弟子们,评论别人,不是为了简单地鉴定比较,是为了让自己反思对照,修为自身。

      《论语 述而篇》中,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地方才是师,做错的地方也是学习的对象,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问题毛病,如果有,则改正。可见,观察他人是重要的修身学习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个体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得到某种认知表象,可以之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这样就使得自己减少了不必要的尝试错误。这种学习方法,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

        班杜拉还根据观察者的不同水平,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直接的观察学习,即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简单的模仿;第二种是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学习者从示范者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第三种是创造性观察学习,学习者从不同示范行为中抽取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别人的行为是我们学习的资源,别人的错误也是我们进步的资产。孔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告诉弟子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可以一条一条照着学;发现别人的错误,努力避免做同样的行为。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明得失,修自身,这是品评别人最大的价值所在。而子贡可能是光顾着批评别人,显示自己的高明,忘了批评的目的是自修,所以挨老师骂了。朱熹说:“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如果眼睛老盯着别人,修炼自己就疏忽了。

      同样,今天我们从孔子指出子贡的问题,来反观自己,相信我们也需要警醒,一来不可随意评价他人,当尽力全面地看待人和事;二来最重要的就是,从他人的行为表现中学其所长,避其所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329天,14.29子贡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