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皓晖先生《大秦帝国》而感

作者:方远青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说起阅读此书之因:偶然;论阅读之感:历史悠悠,成就何其坚辛,然确乎大势所趋;念观之余韵:久久不能平静。现将个人阅读感想记录如下,一家之见,不知所言,望批评指正。

一、对本书重要人物分析

秦孝公:年少随其公父征战,深知秦国贫弱之艰境,遂强国之心日夜存心。深明大义,向列国求贤,得卫鞅。秦欲强变法,孝公与公子虔兄弟合心,秦国日异强盛;孝公嬴渠梁与卫鞅君臣合一——如此明君强臣,二十年变法,秦强撼六国。初,欲强国,大势而行,立统一天下之志!然秦孝公劳累成疾,忧国忧法忧鞅——何无死?朝闻道,夕死可矣!统一六国之大志寄于嬴驷商鞅之身。

卫鞅:(幼只知秦有商鞅变法,初读,不解:书何唤卫鞅也!避开历史?非!——鞅,乃卫国人也,遂称卫鞅,由魏入秦变法,弱国变强,孝公赐商君,便以商鞅闻名于世。)胸有大志,于魏无施,应秦公求贤令入秦,明君强臣相遇,二木相持可为顶,大秦强!变法二十载,君归去,鞅护法空前艰难,秦老世族人人欲诛杀之。朝野变法大臣,自孝公薨,皆力不如前。鞅为保大秦,顺时势,以身护法。被车裂而亡。有人虽死犹生,有人虽生犹死!二十余载的君臣心血,岂可功亏一篑!虽死无畏矣。朝闻道,夕死可矣!

赢虔:秦孝公继位,一心护国,支持变法,辅佐秦公,兄弟合心,秦日异强盛。奈何太子年幼犯法,身为太子傅,法及己身,变法面临考验。若不严惩公子虔,法治与人治有何区别?若严惩公子虔,秦氏贵族势力如洪……卫鞅严于执法,处公子虔劓刑。从此,虔怀恨卫鞅——此一恨,直到卫鞅车裂而死。

嬴驷:幼时懵懂犯法,被废太子,逐宫游学,日有醒悟,终有所成。秦孝公积劳成疾,继位秦孝公,力挺继行变法。奈何老世族在卫鞅变法时所损失利益的导火索终于燃起,公子虔对卫鞅更是一直怀恨在心……所有问题施压新君一身——他并非不明:秦欲强,法不可废!然世族强逼、六国持一令、公伯怀恨——欲保秦护法,只有让反对的老世族势力削减;欲削减老世族,只有顺应老世族,杀卫鞅,才可让一举清除大秦的老世族势力;公伯有国,私心太重,杀卫鞅,公伯虔仇恨可除……种种情势——即使自己本不愿让卫鞅死去,但要保秦护法,卫鞅终究得为变法牺牲。

景监、车英、子岸:追随秦公、卫鞅,一身变法,护法。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甘龙:三朝元老,在秦国老世族中及具威望。学识亦是超人,但是此人私心太重,对于国家,何尝不是一种不幸。

……

二:由书而感

变法之艰,非一朝一夕;变法之难,非一细一具;变法之志,非大势可灭!何悲矣:不论秦论魏,庞涓领兵有方,奈何庙堂权贵?论秦,卫鞅变法强国,奈何世族欲杀?

悠悠历史,真假悠悠。后世不知前世之艰,前世不预后世何势!如此,前世不畏艰,后世不畏难,何矣?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华夏子孙,复兴国梦!

秦孝公未继位时的秦国,连年征战,国弱不堪,欲变如何,只有求变。国有明君,国乃幸运,国之君臣合一,民乃有望!因因果果,欲强大秦,大势所趋。变法之根基在于野,变法之灵魂在于庙堂,得二者,可以矣。万事开头难,何其之艰矣:徙木立信、法不容恶、不畏世族、不畏生死……学堂历史之书卫鞅变法位重,但历史大河滔滔向前,亦只是一笔带过……于长河,何其渺小,于历史,又岂不是环环相扣,步步向前。

如非秦孝公继位前败于魏国,秦国何求变?

如非秦弱,秦公贤明求变,何下求贤令得卫鞅变法强秦?

如非秦孝公与强臣(此不单指卫鞅。公子虔、景监、车英、子岸……)一心,变法何成?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何其悲壮!

“君如青山,我如松柏。”何其难得!

“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其无畏!

变法一朝,护法、守法路漫漫,一切似乎一步不慎,功亏一篑,而一切,似乎又都是大势所趋!

而今法令,历史长河必然,法治任重道远,可知,我中华古国立法之艰难。卫鞅车裂,天兆大雪,有人虽死犹生,有人虽生犹死!朝闻道,夕死可矣!变法根基,何可撼动?欲强则变,既变则坚!

孙皓晖《大秦帝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孙皓晖先生《大秦帝国》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