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怀人诗并译

岁暮怀人诗

作者:清.黄遵宪    析译:石宏博

悲欢离合无穷事,迢递羁危万里身。

与我周旋最怜我,寒更孤烛未归人。

译: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无穷无尽,遥远的天涯羁旅,万里之行,唯我一身。

与他们周旋呐,谁怜我,在寒冷愁苦的夜晚,一只蜡烛,映我这个,没有归国的人。

注: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和陈宝箴,谭嗣同等一同创立时务学堂,南学会等。

析:这首诗化用了唐代崔涂的,“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宦海沉浮,天涯羁旅,本就不是人生乐事,如果没有一个,独立,健全,心怀天下的人格,那么是很难把握住自己,与消解愁苦的。像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唐代崔涂的诗句里,我们不光看到了愁苦,也看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看到了一种挫而弥坚,百折不挠的健全心态。

黄遵宪先生,一生为了国家奔走,在维新派中,与谭嗣同,陈宝箴等相交甚密。现在的我,甚至想一睹当时,时务学堂的盛况,那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之光。

时务学堂与南学会,教出了两个年轻人,一个叫蔡锷,一个叫杨昌济。

年轻一些的蔡锷后来在云南办了云南讲武堂,他有一个学生就是朱老总。

年长一些的杨昌济,后来也教出了一个学生,他就是毛主席。

这两个学生后来都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的希望之光,也历经风雨,在血与火的斗争当中,开花结果,最终有了我们今天的共和国。

没有一个理论是凭空产生的,人同样如此,就像泥土与种子,树木与大地,没有泥土与大地的万般呵护,无论是种子,还是树木,是人还是理论,都不可能健全的成长。

中华五千年,甚至更为源远流长的文明,一脉相承,虽然其中可能有不贤,不肖的民族耻辱与败类,但更多的是群材可撑天的英雄辈出。面对逆境,曾经的时代的人们已经给我们打出了一个样,在相对来说较为顺境的今天,每个人也尽可能的为后代打一个样出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暮怀人诗并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