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根下的人》(下12一2)

      小民的母亲知道儿子的婚事有了眉目,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便拄着拐杖出了家门,巷里哪里有人就去那里说,她更喜欢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闲人,坐在一起拉拉话。她对刘嫂说:“小民的婚事有了希望,第一次见面时,那姑娘看不上小民,几天来,姑娘慢慢想通了,刘嫂说:“现在年轻人的婚事没有定数,你看谈了一年多,父母感觉能定婚,经双方父母协商,给两人订了婚。刚选好结婚的吉日时,姑娘说啥都不行要退婚。

      如今的年轻人,面粉长虫子了就是过期,不能吃了,将面袋子往外一扔。你说扔了多可惜呀,说起来还是没有饿过肚子,不知道啥叫没粮吃的滋味儿。我上次去太原他大伯家,见我那鲜儿子看到牛奶快过期,催着哥嫂赶快向外扔吧,看到鲜儿子如此做法,我心里不是滋味,我说:“怕奶过期,每次少买点,喝完了再买呀。”边氏接过话题,这帮年轻人遭孽呀!这种不爱惜粮食作法,迟早要遭天报应呀。大儿子海海在上海外企上班,与儿媳妇会会,在一起上班,边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我去看孙子头一天蒸了一锅包子,吃了一半,第二天会会没有给我打招呼,硬生生地把十几个包子倒掉,气得我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儿子主动给我讲道理,反复强调到隔夜的包子容易变质,吃了对身体有害。为了蒸那一锅包子,她前后跑遍了四、五个超市,才将食材配齐全。边复利一边说着,不由地牙齿咬的咯嘣嘣响。大民妈看到边氏面部的表情,她上前抓住边氏的手,便连说到:“就是的,就是的,蒸一锅包子多不容易。媳妇哪能知道婆婆辛苦呀。”边氏喘了一口气,接着说:“这是一代人的问题,社会发展太快,人们思想观念还没跟上来。你我只能在这乡旮旯里待着,与同龄的老姊妹拉拉话,相互开导开导。”

        边氏说:“自从上一次回到老家,儿子逢年过节打电话,让我去上海外滩看景色,我死活都不想再去上海了,那城市除了人多啥东西都贵。”大民妈接着说:“海海娃教你呢,趁腿还能走动,快去转一转少留遗憾,等老了腿脚不灵便,也不敢岀去了,见天守在坡底下,这块风水宝地上,就是待上多少年,都不愿离开这土生土长的地方。边氏说:“说啥不愿意与姊妹们分开,一有时间,在一起拉拉话多好啊,大民妈说:“我大儿子大民说,以后有机会还是想去外面做生意,去大城市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边氏说:“大民,想去大城市就让他去闯一闯,大民这孩子有头脑,人灵活肯吃苦,毕竟大城市的天地大,人口多,见识广,能够遇上各种各样有能力的人。想去大城市去锻炼,去展示自己的才能,那该有多好啊!

      大民是个孝子。他不想让母亲为难。母亲多次劝解大民,“你兄弟俩和睦相处,你要帮扶小民,小民人憨厚,不善言语。”大民妈希望两个儿子都富起来,也是当妈的真心话。

      大民处处以大哥的身份,经常为小民夫妻着想,他不想让小民两口子,跟上自己白下苦。大民看到父母身体都落下残疾,父亲腰不好,母亲腿不好,每年到苹果收获的季节,大民提前与老商家联系,尽量多联系几家商家,看谁给的价格高,经过多次的通话,也就提前预订上了。大民对今年各地苹果比对。黄河滩地苹果日照时间长,果色透亮。大民喜出望外,估计能卖个好价钱。小民只跟着哥哥一起干,也不用过多的操心。小民看到苹果已卖。大民遇到客商装箱过程,他让小民记好每一笔账。两人在一起结算出总价钱。大民与小民商量,先给父母提前支付一部分生活费用,剩余的金额两家对半分配。他不偏不向,做到一碗水端平每家要生活。

      第二年,需要在地里继续投资资金,各自从自己提岀资金,每年虽然苹果收入也不多,就是两万多一点儿,辛辛苦苦干上一年,微薄的收入,大民看到心里也不是滋味,仅靠这点收入,何时能富裕起来。他心中有梦想,也许是野心很大,他要靠自己的智慧或勤劳的双手,创出一条生路来。就这样,连续干了三、四年,大民心里很失落。父母的希望他带领弟妹一起干。几年了,下多大苦力不赚钱,他内心一直在琢磨如何创新,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就在牛年春天开始时,也是万物生长的开始。这天晚上,夜幕降临,小民独自一人来到哥哥大名的家,这天嫂子也在家休息了,他低着头迟迟不愿提起话头。大民已看出。小民的心思,大民便问小民,有啥不愿意说出口,小民支支吾吾的,这时,小民突然抬起头打开了话匣子说起来:“哥,这么多年,我一直与你合伙干,从种植苹果每年的微薄收入中,刘花与我看不到一条致富的路子,只有下苦力不赚钱。刘花也提出不想在地里这样下苦了,这些苹果树你想继续干,务技苹果你就干吧!我与刘花商量了,趁年轻没有拖累,我俩准备出去打工赚钱。苹果每年的收入照常给父母的生活费。我俩分文不要。你和嫂子去干吧。大民看到,小民已经做出决定,他也没有权利干涉。

      小民已经有自己的小家,说得太多便干涉到小家的不和睦,大民对小民说:你可要想好,几亩地的苹果我先管理,如果你在外打工不想回来话,我将地价钱打给你。大民说:“再过几年,谁也说不上,会有什么变化。苹果栽不成,也可能栽种其他果树,大民提高嗓子,小民你们俩想出去打工,也在情理中,你们已成家了,立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了,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走。父母、兄弟谁都靠不了,小民,你与刘花已经决定,你已经长大,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既然做出来决定,认准后就去大胆的去做,每个人的命运都握在自己手中,人生最关键的几步,一定要把握住,一旦有闪失,一辈子想扭转都难呀!”小民听了哥哥这一番话,连连点头地说:“哥,你的话我都记住了,请哥放心。我会努力地做的。”这是小民站起来像大民告别,大民将小民送出大门口。他一直望着小民的背影,他现在样子就是当年的自己。他也是这样,一旦认准了方向,就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大民回到卧室看到阿莲,与两个孩子早已入睡。他也擦把脸,捏手捏脚上了炕准备睡。他躺下一个多小时了,也未能入眠,他想到小民与刘花第一次出门。为他俩岀门有点担心。小民毕竟没有出过门,他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外面人多事杂,什么样的人都可能遇上,他想到弟妹长得那样的出众,不知小民能否守住自己的家庭,这也是大民对小民最低的估价。如今儿大不由父母,大民想到我只是一个长兄,管不了就是管不了,林子大了啥亊没有啊?大民最后想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还重,一双儿女正在上学,上学以后的负担会更重,先为孩子赚点学费钱。他想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钱要一点一点地赚。他想只要阿莲与自己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就这样一直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黎明前的黑夜时,大民依然处在迷迷糊糊中,只听到两个孩子起床的声音,孩子准备上学,他用手去摸阿莲,只摸到阿莲的枕头,阿莲早已起来,她为孩子洗漱倒好水,接连又给孩子煮了两个鸡蛋,冲了两包豆奶粉,每人又带了一份饼子,下课后饿了吃。阿莲忙了一阵子,将两个孩子送出大门口。姐姐与弟弟一前一后紧跟着。一起去村上小学上学。学校校牌上刻着百合村小学,五六分钟便到了小学大门口,农村小学相比较要安全多,也不用父母接送,也为家长省去了多少琐碎事,送走孩子,阿莲感觉浑身还是很困乏,他脱掉外衣又上炕躺了一会儿,她看到老公还在熟睡中,他装睡着一动不动地怕吵醒了大民,让他多睡一会儿。反正最近活也不多,让人歇好精神头在干,阿莲也是一个闲不住的好媳妇,一有空闲时间为两个孩子织毛衣,她为大民操了不少心,大民一直在心里敬佩自己的老婆。每年赚到的钱,先为老婆买一身好衣服。随后才为一双儿女添置衣服及鞋帽。阿莲静静躺在大民的身边,她想昨晚小民来家里,不知有啥事,大民一觉睡到天大亮,他翻动着身子骨,阿莲拍了一下大民的肩膀,并说:“大民,你这懒虫一样,你真能睡。”大民看了阿莲一眼说:“昨晚小民来家里了,我俩拉了一阵话,睡得晚。”阿莲紧接着问:“小民,来家里有事吗?”大民说:“没事,还不能来坐坐吗?”大民说:“阿莲,你猜对了,他来还是真有事儿。小民说了,今年他与刘花不想在家务技苹果,趁现在没有拖累,想出去打工赚钱。”阿莲早已经听到巷里人这样说过,她心里有准备,但他始终没有对大民说过,怕影响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阿莲说:“想分开干这事,迟与早的事儿。刘花的心思没在务技苹果上,在这是下死苦,不赚钱,就那十几亩地。几个老力都完全困绑在树上,早分开,早想出路。”大民说:“我也同意小民夫妻二人出去闯闯,守着庄稼地也想发家,还真没有。自古有多少人想着种地发家,还真找不出来啊!当年刘文彩,靠剥削穷人,靠收租金,靠利滚利发的。过去没有的事就不等于现在没有,或许将来没有。用不了多少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可能在我们这块儿黄土地上。有可能岀现奇迹。”大民对着阿莲说:“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现在与未来,你说的有道理。有坡根下的人,这块黄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首先有黄河水的灌溉,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多少子民逃荒要饭,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开垦扎根。有山有水,有土地便可以生存,这块土地上种出来的西瓜又大又甜,这块土地上枣又脆又甜,还有花生粒饱满产量高,苹果也是又大又红又好卖。在栽培的技术上还是不过关,苹果的产量不稳定。果树几年就得重新栽,人有力气使不上,你看表哥家那年的苹果,赚了十几万。表哥想到每年都有这样收入,他盖房子借了十来万盖了上下楼房,资金周转不开,欠了一屁股外债,至今还没有还上。这不是种苹果的教训,阿莲说:“我们孩子还小,继续守着这十几亩田,这块风水宝地,两年前已经上了中央电视台,是最适合各种鸟类栖息的。这里有几十万亩湿地。这也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以后在这块土地上开发旅游业,在家门口便可以开饭馆农家乐,住宿、销售农副产品。现在,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实行双休日,提倡休闲娱乐、旅游消费为一体。看目前的形势,这是农民东山再起大好时机。趁着黄河湿地优美环境,我们二人凝成一股绳,好好大干一番,为孩子开创一片天地,赚更多的钱,上学买房,当拥有自己财富后,孩子都不愿离开家乡这块地。在这里盖房种地招商,谈生意,那该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呀。阿莲越说越兴奋,将几十年以后的事儿都预想到了,大民也是有更远更大的抱负,她不想这样平庸一辈子,穷日子早晚会成为过去。巷里有个能人,人称边氏。也名叫边馥利,她人能行长得大气,像是电影明星王馥荔一样,她有文化,能说会道。也是村上的村支书,他的能力在坡根下是很有名气的。她的老家在山东聊城,娘家现在居住新村,离娘家只有二、三里路,她家姊妹六个,其中五个都是男孩儿,就她一个姑娘,从小在男孩中长大,泼辣能干,胆大心细。当上村支书时,这几年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民贷款找乡镇领导审批,老公发海下岗后啥活都能干,养过羊贩过粮,如今又成为村子里的剪树能手,因为肯下工夫,肯钻研,通过几年的时间,他家的苹果产量高,苹果色泽均匀透亮,果肉脆甜,品相好,销售价格好。都说边支书人能,还找了一个大能人老公。仅用这几年的时间,在苹果方面赚得多,成为农家效仿的对象。不是苹果没产量,是务技苹果人没跟上,如今果树年年要剪修枝条,及时打药,病虫害也在升级了,常用的农药很难杀死果树上害虫,否则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农民也不好当。自己给自己下套,边支书,一大早对面走过来,她正向大民打招呼,边氏说:“你这几年干的有起色,我昨天去县里开会,对农民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富先种树,苹果这几年,在全国各地都在栽苹果树,苹果大面积栽培,产量多,苹果品相差,滞销的苹果,已经成为农民的一大灾害。当地流行一句话,这样的玩笑话,孩子在哭闹中,大人急中生智说到:“你在哭,叫你吃苹果。”家家苹果堆成山,商家也不来这里,边氏接着说:“县领导动员农民奔小康,不能栽培单一的苹果树,提倡要栽培各种果树,如杏子桃子、李子、还有冬枣。啥季节有啥水果,要大家集思广议,分别拿出各自的栽植优势,已全面号召全县农民大胆砍掉苹果树,全面发展大棚果树,当这号召像春风十里,家愈户晓,像给农民打了鸡血似的,这种新思路得到共鸣。大民想将这片老苹果全部砍掉,去县城买,买回新品种,如冬枣苗,先栽上几亩大棚冬枣,先要搭建钢架棚。大民已做好了投资的准备,无论如何。要趁身体强壮,先要大干一番。为自己开创一条金光大道。

      村子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思想保守,这苹果树长得这么好,在苹果树上可没有少投资,下苦力。砍树想要老命似的,有老乡李大叔前来劝解大民:“你可千万不能这样干,要遭人骂的,大民心里想,我砍自己栽种的苹果树,与别人有何干系?一旦有人来,大家为着砍苹果树话题在思量着,一个致富道路合情合理,迈开第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帮大叔大妈劝解大民无望,他们三五成群去了大民的父母家里进行劝说:“你家大民在砍你家苹果树,这是经过多少年,才长成今天这片大树的?王大妈说:“成物不可损,这是家训。”大民母亲看着大家心急的样子,她也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刘叔说:“大民妈你可要劝解你儿子,这砍树这一步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要这样做。”大民母亲听到这一消息,向别人给自己上了发条似的,拄上拐杖便向自己家的苹果地的方向,一瘸一拐地走去,她脸色张的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对大民说:“大民看见母亲心急的样子。感觉不安。母亲看到这十几亩苹果地,它是这个大家庭的生活来源,也是孩子们,经过多年的汗水换来的这片苹果园。他直截了当的说:“这片苹果树你挖不成,小民俩人也不在,你要挖这片苹果树,我要死着给你看。大民扶着母亲你先听我说:“目前全国上下到处都栽苹果树,苹果产量的销售,已经是摆在大家面前,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边支书去县城开会回来向村里人传达了这次会议的精神,要想致富,先要砍掉苹果树,苹果树品种已被逃汰,目前的任务先挖后栽,我还没有寻找下挖掘机,过几天再说嘛,你先回去歇歇。经儿子好言相劝,母亲二话没说向家的方向返回。巷子人都坐在巷头,等他的消息,这次大民妈已经到了巷头,只看见刚才到他家那几个人,都迎了上来便问:“咋样了。”大民母亲说:“大民说先不挖,等叫上挖掘机后再说,他让我先回来,这时大伙也看到大民也回来了,大民上前劝解:“妈,你不用管这么多的事。”大民看见大伙着急坐在巷头,大民走过来对大家说:“你们都看看眼前村子的田间地头,再看邻村和坡上,到处都是苹果树全国连成片,每年采摘的苹果堆积如山,卖不出去,果农看到滞销的苹果,果农已经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果农靠仅靠苹果树,已经生活不下去,要改朝换代换种,多种经营,如桃梨杏,还有冬枣,大家竖起了耳朵,听着大民在讲的这番话,新思想新观念,经过短短的交流,大伙儿的心里渐渐亮堂了许多,大民母亲到了自己家已经感觉很累很累了,坐下来休息了半天,回家倒了一杯水坐下喝,都是巷里这伙人瞎搅和,整的我来回走了几里路。平时,大民妈她那里都不去,只能在巷前巷后在走动,今天,是腿患病以来,创纪录走得最远的路,大民妈平时爱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收拾的整整齐齐,屋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虽然甩坏了一条腿,但也不影响他爱干净的生活习惯,说话时能够将一条新闻,说成了口头禅,即使这样,也不影响他在巷里人的心里的位置,他人善良,还爱帮助人舍得自己家的木材,什么节日,他喜欢朋友们到他家做石头馍,提供厨房与锅,大家有柴的拿柴,朋友们各自发面,调料,四、五家人相互帮忙,先按面谁对好,先给谁家做,石子烧热到烧红,几分钟一锅馍,温度升高炉火旺,越做越快。大约一个下午,每家四、五斤面,有薄的、有厚的石头馍,刚岀锅石头馍比任何时做岀石头馍都好吃。石头馍的做工从那一刻起,定格在宏强的记忆中,成为写作的新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坡根下的人》(下12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