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O^小米冰山打卡第33次(20220111)
一、【事件】:昨天下午6点半接到孩子电话,在电话那头哭得很伤心,因为和纹身师傅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导致情绪崩溃,要求我去工作室接她。
二、【行为 语言 情绪】:昨天刚准备吃晚饭,孩子电话来了,在电话那头哭得很厉害,问她怎么了,她让我看微信,打开微信看到一封她写给师傅的道歉信,和前天到昨天她和师傅发生矛盾后两个人的微信对话。引起她情绪崩溃的事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当真不算啥,算是小事吧,但这个事发生在两个小孩之间(师傅这个月才27岁),就变成了一时无法调和的大事。了解完情况,我给孩子又打了个电话,她说让我去工作室接她,正好爸爸出差刚回来,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了。路上我和爸爸都很平静,统一了几个原则:师傅那里,爸爸暂时不出面,对于整件事我们不评判、不鼓励、不建议、不要求,只是把孩子接回来,让她情绪舒缓下来即可。到了工作室楼下,孩子要我直接上去,而且还让我和师傅聊聊,帮她缓和一下关系,如果缓和不了就要我和师傅谈退学费的事。爸爸在楼下,我一个人上去了,从来没去过纹身工作室,正好也见识一下。见到孩子,和师傅打了个招呼,本想带孩子走,结果孩子要求我和师傅谈,于是我答应了。师傅刚开始并不想谈,觉得孩子这样“搬救兵”实在没意思,但出于礼貌还是接待了我。和师傅聊了40分钟,非常愉快有共鸣,这是个思想成熟度和实际年龄不相符的孩子,谈话中明显感到他看了大量哲学、心理学和佛教方面的书,感觉可能是一个原生家庭缺爱,正在给自己做心理营养的小伙子,还挺靠谱的。谈话中我压根没提孩子和他的矛盾,原本我就不想介入,因为真的是小事。谈完后,师傅主动加了我微信,说聊得很愉快,找到一个能听懂他的人,以后可以约饭、约咖啡:)师傅这边搞定,又回到自家孩子身边,我们三个在回家的路上,孩子边哭边说,淤积的情绪在这些BALABALA中被倾倒出来,爸爸和我一直当听众,嗯、啊、哦的回应着,她说什么都和她站在同一个立场,最后三个人在外面美美的吃了一顿晚餐后回到了家。当听到孩子说“今天你们已经帮助到我了”、“我以后遇到问题就找你们了”这样的话时,我非常开心,也许亲子关系的修补将进入加速度阶段了至于孩子和师傅的矛盾就交给他们自己吧,孩子要不要跟着师傅继续学决定权在她那里,爸爸和我允许就行。
三、【感受】:接到电话很平静,去工作室的路上也并未想过要解决事情,只希望陪伴在孩子身边,帮助她舒缓情绪。事情处理很自然,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拿到“学以致用”的感受和力量,赞叹自己的学习能力,坚信目前的方向是正确的。
四、【观点】:不要想着改变孩子和别人,在他们那里,在那个时刻他们都是对的,我们只要允许、看到就好,保持界限,谁在问题区,问题由谁解决,温暖的陪伴即可。
五、【期待】:
1.对孩子:通过不同的经历获得成长,希望每一次的痛苦、难受都是一次向好的储备;
2.对自己:坚持三不,坚守界限,别人关系中的问题不参与。做一个和孩子站在一起给她支持的妈妈,只陪伴不评判。
六、【渴望】:每个人内心那份“缺爱”都可以被看见、被温柔对待,并最终获得充裕的心理营养。
七、【生命力】:
爱的能力 上升
安 全 感 持平
价 值 感 上升
连接能力 上升
独立自主 上升
八、【我对自己说的三句话】:
1.打一场仗,练一次兵,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么对待问题才是问题;
2.当一个能真正支持孩子的妈妈是愉快而有价值的,当我不去评判孩子时,内心就会变得宁静、强大;
3.静心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带着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带着对孩子的高期待也无法真正给到孩子力量,爱孩子如TA所是,允许TA经历痛苦,给TA允许和相信!
九、【我的决定】:
安心工作,专注当下,支持孩子的选择,不给任何建议。
112小米打卡
学习《自我价值的表现和培养》心得
1.今天学习人类天性的第四朵金花:有价值感。有价值感是指有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2.提高案主的自我价值(自尊)是萨提亚模式四大治疗目标的第一个,它是生命最基础的部分,和我们的生命力有关。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判断、信念或感受,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优秀的人可能自我评价很低,和外界感知完全不同,因此,自我价值和外人、外界无关,甚至和客观事实也无关,只和你自己的想法、认知有关;
3.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大概率有以下表现:情绪容易受周边牵动;过度敏感;对别人充满期待,将人物化,将关系工具化,无法产生情感上的联结;无法接纳自己和别人脆弱的一面;对事情做出快速而不成熟的判断;
4.自我价值感高的人通常有这些特点: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独立自主意识强;包容接纳性强,体谅别人的有限性,给自己和别人较大的空间;允许事情有多面性,不会用单一标准评判自己和他人;
5.什么时候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呢?做错事、压力大、遇到权威、在陌生环境中或面对未来时;
6.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会掩饰自已的弱点,夸大优点,灾难化思维较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难以做到一致性沟通,容易捡别人情绪的垃圾;
7.自我价值感就像一个罐子,自我价值感高的人罐子是满的、正向的,价值感低的人罐子里东西较少且负向较多;
8.自尊是一种爱自己的能力,自我价值感对自身及人际关系都有重要作用。高自尊的人通常是乐观而有责任感的;
9.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恐惧、负面感受投射给别人,带给人的感觉是神神叨叨、畏手畏脚,难以引起别人的重视;
10.低价值是怎么来的呢?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父母的言行、肢体语言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孩子对自我价值的判断,父母是家庭的建筑师,任重道远,爱心、耐心必不可少;
11.自我价值感是可以不断提升的,父母自我价值感提升了,就能更好支持到孩子,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113小米打卡
1.昨天、前天孩子继续去纹身工作室学习,大前天晚上,她是告诉我们接下来的两天会在家休息并决定要不要跟着师傅继续学下去的,结果并未请假。至于和师傅的关系有没有缓和过来,她没说我们没问,也不准备介入,成长的过程总要有一些需要独自面对的事,那就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搞定吧。
2.按家庭公约,前天是停B日,孩子说她心情不好想要B,爸爸温柔的拒绝了,孩子也没再强求,这在过去很难做到吧,真正是进步呢,随着停B日的增多,希望孩子能挺过去;
3.今天早上听心莲老师发到大群的微课《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觉得很有道理,浸泡式学习让“好起来”慢慢发生,如果我们不稳,自己还有一堆没处理的情绪,是不可能解决事情并陪伴好孩子的。认真复盘我家前天晚上的事,之所以解决得不错,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接到电话到处理完事情,我的心情都是平静的,我感觉这份平静的核心是允许和接纳,就是听到孩子在哭,感到孩子情绪在崩,我的感觉不是着急、焦虑想要解决问题,而是告诉自己谁都不容易,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要怪她,不要觉得是她的错,尽可能去感受她的感受。
4.昨天看到一段话实在喜欢,和大家分享--对于“凡被允许的必会消亡”我有另一个理解:行为也许一直持续,但它被我们允许了,允许后它就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既然不是问题了,也就是一种消亡。有些家长在允许孩子的时候,是带有期望和目的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允许能让这个行为消失,这不是真允许。真正的允许是这个行为已不是困扰你的问题,它的存在与否已不是关键。这个妈妈真是太智慧了,【真允许】这个词值得我们内省!
5.今天是比昨天更好的一天,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114小米打卡
学习《什么是安全感》心得
1.安全不等于安全感!安全是外部的客观事实,安全感是来自每个人内心的感受,有可能外境是安全的,但内心却兵荒马乱,无处安放;
2.安全感是能信任自己、信任别人、信任世界。信任自己是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这种感觉源于内心的信念,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境况(难题),有安全感的人可能笃定、沉稳,安之若素,没有安全感的人则是人仰马翻、处处烦乱;
3.安全感是一种能力,更是人性五朵金花当中的一朵,唯有其它四朵花都尽情绽放,安全感才会应运而生。当我们没有爱的能力、和别人联结的能力、做不到独立自主、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安全感如何凭空而来?
4.安全感的误区:
以为有钱就会有安全感;
以为有权就会有安全感;
以为有一对厉害的父母就会有安全感;
以为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伴侣就会有安全感;
以为自己能力足够强大就会有安全感;
以为安全的活着不会死亡就有安全感;
事实并不如此!
有安全感的人在任何时间、空间都能获得心理上的平和、喜悦,觉得一切可控;没有安全感的人,也可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有安全感的人是拥有心眼力的人。
5.进入郁金香以前,我对自己的判断是: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而且基于我原生家庭的正常及人生道路的顺畅,自己根本找不到”没有安全感“的理由。”安全感“成了背锅侠,通过学习内观自己,原来我对自己有诸多苛刻和不接纳,习惯性投射到外境,总觉得自己站在道理和真理的制高点,看家人,外人各种挑剔、不顺眼,也很难去共情别人,表现出来的礼貌谦和都是一种表浅行为,内心深处缺乏感恩,不懂臣服,活得空心而不自知,这种心理状态哪儿有什么安全感呢?
6.幸运的是改变正在发生,人生中凶猛的疼痛袭来,让我不得不觉醒,并在心灵上进行真正的调整、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讲,孩子生病确实是老天爷给的礼物,用以唤醒无明的我,如果痛苦力度不大估计醒不来。虽然目前日子不怎么好过,但我选择直面,打起精神,继续往前走!
7.今天我是幸福快乐的,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O^^O^^O^小米冰山打卡第34次(20220115)
一、【事件】:早上七点过,孩子没因为昨晚没睡好,敲开主卧门,告诉我们情况。
二、【行为 语言 情绪】:孩子敲开门告诉我们,可能因为今天和姑姑还有表弟约了一起玩,兴奋了,昨天晚上没睡好,半小时醒一次,有时十几分钟醒一次,感觉人恍恍惚惚的。讲完这些就往自己房间走,我穿上睡衣跟到她的卧室,想看看具体什么情况。经她同意,我进了房间,她坐在书桌上正用IPAD画画,说反正睡不着干脆画画打发时间,然后告诉我不要给她做早餐,她一点胃口都没有,我说好的,然后顺势问了一句“我可以睡你床上和你聊聊天吗?”她说可以。然后我躺她床上开始聊起来,我们聊了零用钱、上大学、学习纹身、未来打算、亲子关系这些话题。差不多40分钟,很自然也蛮愉快的,有些话题是我主动发起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聊得怎么样,只是觉得孩子“靠拢”很难得,要珍惜眼前的机会。
三、【感受】:因为孩子没睡好,有点担心,能和她聊这么久又很开心,聊天时有些话觉得自己接得不是太妥,但也没太在意。如果在孩子面前需要小心翼翼,这段关系自然还有很多问题。
四、【观点】:如果不是孩子生病,估计在她的青春期我们不会走得那么近,有机会弥补过往在亲子关系上的缺失非常好,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五、【期待】:
1.对孩子:早日康复,偏差认知在时间和爱的作用下慢慢调整过来;
2.对自己:允许自己努力后,仍然不太清楚该怎么和孩子相处,看到自己的努力,接纳自己的做不好。
六、【渴望】:亲子关系和谐,自己、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彼此的爱。
七、【生命力】:
爱的能力 上升
安 全 感 持平
价 值 感 上升
连接能力 上升
独立自主 持平
八、【我对自己说的三句话】:
1.孩子靠拢表达观点时,切忌带着一颗评判的心,允许她有自己的三观并且和我的不同;
2.保持稳定,不要被孩子及其他家人的情绪带着走;
3.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想法和信念,唯有让别人做他自己,才可能让我做我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我”搞丢了,用好“投射不认同”!
九、【我的决定】:
研究空气炸锅食谱并实操,在烹饪路上继续挺进晚上加入姑姑和孩子的约会美美吃一顿:)
116小米打卡
学习《三个不做的重要意义》心得
1.什么是“三个不做”?不说伤面子的话、不说伤自尊的话、不做焦虑的家长!
2.林文采博士说:养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养孩子养到鸡飞狗跳就是我们的方法或理念出了问题;
3.缺乏心理营养小孩的三个普遍现象:
一是人际关系问题:在家和父母、在校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不太好,让自己不自在并成为休学的理由;
二是偏差行为:年龄越小偏差行为表现更加明确,比如打人、抢东西、总是恶作剧等,偏差行为的产生是因为用正常的方法无法得到爱、关注和心理营养,不得不用这种行为来引起外界的重视;
三是情绪障碍:近年来情绪障碍越来越低龄化,症状有:上学时出现躰体症状,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又查不出任何原因,在外不想与人交流,在家郁郁寡欢;
4.孩子的世界无小事,他们的世界里,每一件事都是大事!
5.家长无意识的一句话一个肢体动作,就可能变成孩子心中一辈子无法消解的毒瘤;
6.焦虑是可以传染的,家庭中最弱小的是孩子,家长的焦虑很容易传递到孩子身上,家长消解焦虑的惯常做法是眼睛盯着孩子,嘴巴长在孩子身上,挑刺,小题大作...越催孩子动力越差,越催孩子动作越慢!本来是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一催就可能变味,挑起孩子的叛逆心反而不做了。
7.家长的嘴是开过光的,说什么来什么!我们要谨记并落实四个词:微笑、闭嘴、放手、相信!
^O^^O^^O^小米冰山打卡第35次(20220117)
一、【事件】:孩子六天花了1200元零用钱
二、【行为 语言 情绪】:从11月开始,每个月11号是我们给孩子发零用钱的日子。1月是第三次发月度零用钱,基于前两个月的实际情况,在和孩子商量后我们调高了孩子的月度零花钱额度。不过,以她目前的消费水平来看,这次定的额度估计也不够花
三、【感受】:因为B食需要家长介入行为纠偏,从1111起孩子主动把零花钱交给我代管,她需要钱时,只要在额度内就会让我帮她支付,这让我不得不了解她每一笔的消费,看着她的花销大部分和我三观不符,“月月提前光”的状态让我很无奈。孩子也知道自己消费高,却有意识没改变,让我担心她未来难以自食其力,“被啃老”的感觉一点都不美妙,经常被她的消费勾起不愉快,又苦于不能把零用钱交还给她,更不知何时是个头,无力感很强。
四、【观点】:零用钱怎么花是孩子的事,不能要求孩子的财务观念和我一样,只要在额度内,不去管她怎么花。有钱就花,没钱就不花,我操什么心呢?
五、【期待】:
1.对孩子:不要总让家长调高零用钱额度,学会合理规划零用钱,快点康复,不要让我一直代管她的零用钱;
2.对自己:当好ATM机,有余额就出,没有余额就卡,不评判,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不让彼此难受。
六、【渴望】:母慈子孝,不被财务问题困扰
七、【生命力】:
爱的能力 持平
安 全 感 下降
价 值 感 持平
连接能力 持平
独立自主 上升
八、【我对自己说的三句话】:
1.孩子乱消费是症状之一,病好了,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保持理性,不要被孩子的消费带偏;
2.灾难化思维的出现说明我喜欢活在未来,放弃当下时刻无疑是自寻烦恼;
3.消费是孩子的药,如果在可支付范围内,开心为她花钱,花钱买她开心。
九、【我的决定】:继续做好孩子零用钱的ATM机,支出每一笔钱时让自己尽量机器化,不要乱想!
118小米打卡
学习《什么是无条件接纳》心得
1.什么是无条件接纳?
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对其无条件接纳的内容各不相同。母亲对刚出生婴儿的接纳,是最纯粹的无条件接纳,因为孩子什么也不会做,看不出来是否长得好看,更不知道TA未来是否成功,孩子出生前三个月,妈妈会分泌"贝亦安"这种激素,以促使在面对孩子哭闹和各种折腾时妈妈们依然会觉得他们可爱,能全然接纳;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尤其是对有心境障碍的孩子,无条件接纳变得越来越难!
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只要还在妈妈身边,妈妈都可以无条件接纳孩子,只是年龄越大,对家长的【挑战】也越大,需要提供持之以恒的心理营养,没个几年效果不明显。这些【挑战】是:当孩子做错事时;当孩子做事未达到父母预期时;当孩子失败时;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
我们可以不认同孩子的行为,但需要接纳孩子这个人!这需要家长心态稳定,例如孩子的偏差行为不断重复且不知何时是头、复学波动期、孩子失败需要家长共情、孩子乱发脾气有暴力倾向还砸东西时...都是对家长的重大考验,扪心自问,当我们面对这些情况,依然可以无条件接纳孩子吗?
2.无条件接纳怎么做?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用"孩子我看到你....我感觉到你..."这样的话来同理他们;
只有无条件接纳自己的父母才能无条件接纳孩子!
3.无条件接纳不是口号,需要智慧的、持续的执行!
^O^^O^^O^小米冰山打卡第36次(20220119)
一、【事件】:半夜4点半,被孩子动静搞醒,今早检查食物、水果和鞋,发现孩子昨天深夜大概率B了,按公约昨天应该是停B日,执行B1停2的第一个周期,看来没做到。
二、【行为 语言 情绪】:今天早上我离开家时,孩子起来上厕所,听到有声音出来和我打了个招呼,然后说“离我远点,不要打扰我,我要上厕所了”,好吧,我不会打扰,也不会乱问。想起孩子心理咨询师给爸爸和我说过的话:作为家长,你们要习惯挫败感,因为这种病特点就是这样--容易反复不易完全戒断,在心境障碍中属于比较难治的类型。其实我清楚总是调动各种感观关注孩子是不对的,尽管医生也要求家长要介入她的行为纠偏。按吸引力法则的原理,我抗拒孩子B食,吸引来孩子对我的抗拒(抗拒我干预她的选择),无意中我赋予了这个行为很大的(负)能量,除非我拿掉这个能量,否则改变很难。今早通勤路上,我给予自己这个问题专项思考时间,但打完卡后就不再想,想到就观呼吸。不要把小事搞大,不要把平常事搞成烦心事!就象爸爸没办法完全做到一天只抽一包烟一样,孩子有时做不到公约要求,是正常的,要允许,不用加个滤镜来看,放松!
三、【感受】:知易行难,亲子之间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四、【观点】:戒B是孩子自己的事,最终也只有她才能打败这个病,降低期待,做好支持。
五、【期待】:
1.对孩子:戒B过程不那么难受,找到适合她的方法;
2.对自己:每天睡前给自己做心理暗示:一觉到天亮,不被外界任何声响打扰、影响。
六、【渴望】:做一个能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妈妈
七、【生命力】:
爱的能力 持平
安 全 感 下降
价 值 感 持平
连接能力 持平
独立自主 上升
八、【我对自己说的三句话】:
1.
孩子没有达到父母期待时、孩子失败时,依然接纳孩子,这才叫无条件接纳,昨天微课里讲到的,今天正好遇上,希望自己能做到;
2.
相信相信的力量!孩子昨天晚上很努力,按时吃药,画完画后就睡了,偶尔打不过惯性行为,没有关系,这次没做到,下次也许就做到了呢;
3.
自我觉察速度很快,点赞!怎么吃是孩子的事,少关注,不评判,相信改变正在发生!
九、【我的决定】:对于昨晚的事,闭嘴!她不说,我不问!不要“期待”孩子,聚焦正向—家庭公约的执行大部分时间都是很好的,大家都很努力了!
120小米打卡
学习《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心得
1.家长通常会认为自己是重视孩子的,孩子对自己很重要,但孩子往往不这样想,为什么呢?两代人各有立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
2.当孩子发现自己不是爸妈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时,可能会用偏差行为或生病等方式来引起父母关注;
3.遇上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做呢?
一是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陪伴时确保人到心到;
二是让孩子感觉到你和TA在一起时是专注的,眼里心里只有TA;
三是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安排有仪式感的家庭活动;
四是组织一些刻意的活动,如看电影、家庭聚餐、户外运动,创造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
4.听今天的课带入性蛮强,之前我就属于走皮不走心的妈妈,因为婆婆帮忙带孩子,所以经常以工作忙为理由忽视孩子,就算陪着孩子还是看着手机,想着其他事,人在心不在,好在近一年来有了巨大改变,终归是错过了最好时机,未来要用更多时间和心力才能补回来。目前方向有了,我也算知错能改,希望一切还来得及吧。
5.以前听课对自己批判心很重,现在好多了,过往不恋,以前没做到的现在看到、做到就好啦,相信孩子会给我们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