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罗杰斯号/行动舱/熊小文

1,听晨间导读,罗杰斯的科学观

2,读《个人形成论》的第十章

这是一本写给“有智慧的普通人”的书。

从昨天关于科学革命的历史的思考,到今天的关于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对于科学研究的思考,探讨的是人以及事实、主观以及客观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位置。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和所有科学领域一样,都面临着理论的研究和方法的总结,但其特殊的地方在于,由于研究的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及心理发展的特征、过程等等看起来主观性很强的东西,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心理学到底应该怎么被看待?以及所有的科学实证方法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到底如何发挥作用?心理学的研究,又如何体现它的科学性?

这些问题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多余,但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如何看待科学研究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和选择性,以及怎样形成人的主观性与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的统一。即既能从科学家个人的研究兴趣出发,又能最终走上证明客观规律,推动人类认知发展的道路。也就是,如何从“我与我”的较为主观的关系中找到“我与你”的客观关系规律,最终解决“我与他”的宏观关系问题。

在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更多的实证研究的成果是通过对人的心理治疗过程体现的。治疗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结果,除了有各种测量工具、检验方法以外,相比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主观的感受性更多,如何将主观的感受性进行客观地表达,如何不掉入主观的感受性避免无法客观地观察,这时就是科学这个工具发挥自我检验功能的时刻。也就是说,心理学和所有科学领域一样,始于主观而终于客观。所以,科学本身并不会造成威胁。

在第十章的内容中,感触最深的一部分是罗杰斯最初关于科学的认知,认为是把人当作客体去研究,反对将人的一切包括思维在内去整体把握,反对共情与接纳。在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有关西医竭尽全力diss中医的画面。对于西医为何不余遗力地在说中医的各种不好,我是十分疑惑的。西医讲究的就是实打实的数据说话,把人当作一个物体般的客体,用各种指标衡量人体出现的表征现象,符合了哪些疾病的特点就按照哪种疾病治疗;而中医理论则是将人体看做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个人体,表里、经络、虚实、阴阳,这些都是将人体的内在与外在结合起来进行横向与纵向系统分析的方法。所以,一个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竟然可以通过对脚底穴位进行药物刺激,就可以缓解。这样看来,中医似乎更加强调系统平衡,强调身心合一,而并不仅仅是将人体看成客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再回到第十章的主题,心理学研究,要人,还是要科学。答案也许并不是到此为止,只不过最终形成了暂时的统一。那就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依然是从人出发——研究者的兴趣所在、激情所在,这样的开始显然就具备了较浓的主观色彩,心理学研究也是如此,只不过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备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其与研究者的互动能推动研究的深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就需要采取客观的态度以及客观的方法来衡量研究者的猜想,去验证研究者的结论,最终形成规律性和指导性的内容,表现在心理学研究上就是会采用各种测验工具以及检验方法衡量治疗的有效性,虽然对于人的思维的全面衡量仍然无法达到,但至少此时,科学与人在研究的层面上达成了暂时的统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D6/罗杰斯号/行动舱/熊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