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我认为可以选择的事物越少,人越容易感到富足。日本就是因为人们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难免就会叫人心猿意马。而如果是在丹麦,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心里面一清二楚,而且也很容易分辨出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佛罗使帕克·田中聪子/丹麦/船舶公司职员

我想瑞典人是一个不太会杞人忧天的民族,这里既没有地震,也没有台风之类的天灾,大家都能够随心所欲的生活,要是想读一辈子书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也就感觉不到什么压力,活得不需要太过较真……

——安德烈亚斯·里贝鲁贝克/瑞典/爱立信公司职员

人在芬兰生活,特别有平衡感。因为我们可以在自然的田园风光与都市生活中辗转至如,也可以兼顾个人的娱乐、生活与事业、工作。虽然我们支付着高昂的费用,但是也可以享受到优越的福利。而日本人虽然拥有很多东西,但永远不会满足,因为他们内心的平衡感早就被打破了。

——中村浩介/芬兰/家具、杂货店经营者

一、从加法时代来到减法时代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少时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的快乐往往来自于对金钱和物质的追逐和获取。可以为了家里添置彩电而欢欣雀跃,也会因为获得梦寐以求的自行车而开心良久。然而物质带来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往往是短暂而浮躁的,只有持久的、发自内心的感触和体验才是幸福感的源泉。更何况现今物质资源丰富,想要得到并不是难事,又谈何从物质中获得幸福?该过减法生活的时刻已经来临,只有学会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追求内心体验过于物品添加,才能让人感到安宁和喜乐。

二、尝试工作与生活泾渭分明的双城生活

人总呆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每天做一模一样的事,相必也很难有新的发现——改变固定居所,尝试双城生活是个很棒的选择——这并不需要你承受极其庞大的开支。在也许是全球最会生活的北欧民众看来,双城生活的核心在于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可以自由选择。哪怕每一处居所都很简洁、朴素,只要能够满足正常生活需求——工作的时候在较为方便的繁华地段,休闲的时候能够远离喧嚣。这样的生活方式就能让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充实。双城生活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利用市中心与郊区的价格差生活,能够接触到新的刺激与体验;当社会环境发生改变时,这种充满弹性的生活也能让你有选择其一的权利。

三、降低满足“阈值”,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学会降低满足的阈值就是你不再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缚。当你无法控制自己,买下一件又一件不需要的东西,又将自己拥有的与别人的进行比较,你的满足阈值就会很高,这个行为也可以叫作消费传染病。而满足阈值低的人,幸福感才会增强。收入与资产的多寡,与实际能买到多少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要能够自行控制收入与支出的自由就好。重要的是你是否认为自己“想买的东西都买得起,想做的事都做得了”。

千万不要认为幸福的阈值下降是一件坏事,这不是厉行节约,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所以才会令人打心里觉得满足。


四、“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1、 享受工作

这和工资高低没有关系,而关乎工作是否开心,是否觉得有挑战性和成就感,能不能让你学到东西;不断成长、进步,并能为之感到满足。

2、 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工作顺利,却没有可以亲密分享的家人和朋友,这谈不上愉快,更没有幸福可言。

3、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这并不是说你必须拥有多么庞大的资产,或是必须有相当高的收入,只要可以满足自己安定的生活就可以了。

4、 身心健康

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才能全心全力的去工作、去生活、去奋斗、去进取。

5、 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成年进入社会后,又习惯将人脉圈与利益圈捆绑在一起,但如果没有一两个让自己充分享受的兴趣,就无法拥有纯粹而不带功利色彩的社交圈。

6、 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

拥有可以完全自行支配的时间,可以陪伴重要的朋友和家人。

7、 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有着怎样的活法,用心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关乎幸福。

8、 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总是推卸责任充当受害者的人,经常处于消极状态的人,习惯性寻找借口的人,被固有常识局限并难以突破的人,都很难邂逅幸福。

9、 能够放眼未来

幸福指数下降的第一原因,就在于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继而心生不安。

10、 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循序渐进而又充满目标感的生活是踏实的,最幸福的感觉是永远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