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往事拾遗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己亥年即临。进入小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该打扫房屋,准备年货了。每逢此时,触景生情,回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难以忘怀。

        五六十年代,我家先后住在朝阳门一带的万历桥、东四南大街及史家胡同。姥爷和姥姥是正统的满族人,镶白旗。清代时期,镶白旗就驻守与居住在东四以东地区。我的母亲从性格气质、生活习俗、治家教子等各方面都继承了满族传统。为人善良坦诚,性情温柔贤惠,做事勤快麻利,穿着整洁大方,教子严格守规。我们兄妹五人从小时受到的家教,我至今记忆犹新。如: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路头不低,腰不弓;对长辈要尊敬,对小辈要谦让;做人要讲忠厚,做事要讲规矩;对富者不献媚,对穷者不嫌弃;做事要聪明,但不能抖机灵儿;穿衣不怕有补丁,但必须整洁;说话不许带脏字;看人要眼不邪;坐着腿不能抖;吃饭不准叭叽嘴;喝汤不准出大声;东西要轻拿轻放,码放整齐;等等。母亲的教诲成了我一生做人做事的座佑铭,受益甚深。

        每到年根儿进入小年后,母亲就更加忙碌。现在回想起来,她都是严磁合缝地按照传统习俗做过年准备的。

        腊月二十四大扫除。第一步是,母亲头上戴块头巾,身上披块床单,带着我们或用条帚、或用鸡毛掸子,把墙面上的灰尘扫除得干干净净。第二步是,父亲则用报纸叠个船帽扣在头上,开始糊顶棚。他站在桌子上,手里拿把新条帚,我们则在下面将顶棚纸涂满浆糊,用竹竿儿挑给父亲,一张又一张,始而复始地忙活大约三四个小时,终使原本陈旧发黄的顶棚洁白一新,凸显满屋洁净。第三步是换窗户纸。我们先将木质窗户长宽十公分的小方格一格一格地擦干净,然后将屋内一面涂上浆糊,贴上专用的窗户绵纸。工夫不负勤快人,冬日阳光透过雪白的窗户照进高大宽敞的百年古屋内,更显明亮温暖。第四步是擦玻璃,这都是小孩儿的活儿。我们先用湿布将玻璃抹一遍,然后再用旧报纸反复擦,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大大小小十几块玻璃擦得鋥光瓦亮。第五步就是扫除收尾。我们几个孩子一人手拿一块抹布,将屋内所有家具摆设从头到脚都擦得干干净净,再将门窗共九块大玻璃贴上了喜兴红艳的各式剪纸窗花。顶棚白了,墙壁清了,窗户亮了, 玻璃净了,窗花贴上了,我们的心也随着春节的一天天临近而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五做硬馍。父亲是山东烟台人,胶东人有个习俗,每逢春节前都要用特制的雕刻有喜、寿、丰、年,吉、祥、乐、福,春、夏、秋、冬等字样及各类小动物的大小木质刻模,将呛面挤压蒸制出一屉屉的有形面馍,然后经多日晾晒而成干硬状,既香甜、有嚼劲儿,又可长期保存,且可作为年货在走亲串友拜年中相互馈赠。母亲将从烟台老家带回的五六个大小刻模洗刷干净,用她特有的呛面手艺,给我们做出了许多硬馍,还特意在每个硬馍上点个红点儿,更显得红火喜兴。

        腊月二十六、二十七炖肉与鸡鸭。那时的朝内菜市场就在万历桥胡同北口东侧,前后两个售货大厅,糕点水果、烟酒茶糖、蔬菜蛋禽、水产肉类,品种齐全。那时新中国建立时间不长,百废待兴,又经抗美援朝、三年自然灾害、美帝封锁等,人们工资虽低,但社会公平,基本上无贫富之差,每家养活几个孩子却不成问题。记得当时姥姥家的邻居只是位普通工人,养了九个子女,至今都早已成家立业。当时,买许多东西都要凭票证,花生、瓜籽等只有过节时才能按人定量供应。因此,我们这些孩子的心里面早就盼望着过节过年,因为只有过节过年才有鸡鸭鱼肉、花生瓜籽等好吃的。父亲先后从朝内菜市场买回猪头、猪肉和鸡鸭,母亲分别给收拾干净,炖熟后分放到几个瓷盆中,扣上木盖儿,统一码放到廊子荫凉处冷藏起来。那时的北京,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人流、汽车与楼房,冬天很冷,西北风嗷嗷叫,水管子常冻裂,冰挂柱、冰窗花也常见。熟肉制品等放在屋外十天、半个月保鲜依旧,天然一座大冷库。

        腊月二十八蒸豆包儿。做面点是我母亲手拿把攥的绝活儿,这一天从早到晚,他老人家忙活不停。熬豆馅儿做豆包儿,呛白面蒸山东大馒头,切枣条儿做枣饼,抻面条儿炸麻花儿,擀面片儿炸排叉儿,蒸了一锅又一锅,炸了一盆儿又一盆儿。我记得曾经问过妈妈,为什么要在馒头、干馍和豆包上点个红点儿呢?妈妈笑着回答:那个红点儿寓意着来年大吉大利、红红火火。当时的我,最喜欢这一天。看到忙碌的妈妈和一盆盆儿好吃的,心中喜感春节的一天天临近。更重要的是,炖鸡炖肉很金贵不可动,但是那炸麻花儿与排叉儿却可以随炸随吃,越吃越香。

        儿时的这天情景,虽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它像一个深深的烙印,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每当想起这一天,我就想起亲我疼我的妈妈,禁不住眼泪倾情流下。

        又一个小年已至,大年即临。愿我在天堂的老一辈亲人们安祥永吉!愿伴随我人生之路的所有亲朋好友们福乐康泰!

                2019年1月28日 臧汝奇于北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年往事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