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总结

阳明病总结

刘渡舟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主,所以病因、病理和脉证都是围绕胃家实,燥热成实展开的。先围绕阳明胃阳不足、中脘阳气不足发生的各种寒湿见证,说明阳明、太阴相表里及阴阳虚实的关系,有燥热,再讲寒湿就比较全面了。接下来就是湿热发黄、经热及阳明病禁用攻下的问题。阳明也有死症,因为阳明最怕正虚。然后就是阳明可下证,可下程度不同,就有了大小承气汤的分别。

对于阳明热证,就是用清法,在上焦的用栀子豉汤,中焦的用白虎汤,下焦的用猪苓汤。与热证作对比,接着又提出表热里寒、胃中虚冷的阳明寒证,四逆汤证,与前面热证形成对比。然后就是阳明病热未成实,出现胸胁闷不去的小柴胡汤证,由于三焦不利导致大便不下,看似阳明,实则少阳。阳明也有可汗之证,接下来就说了阳明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可以与前面的葛根汤证对照。

导便三法和发黄、蓄血,阳明呕,还有阳明本身津液不足,不能调和。阳明病篇,寒热虚实都有,尤其是以胃家实为主,下法就分为五种,需要注意。

胡希恕

阳明病就病位说是在里,不是什么特殊病,和太阳病一样是一般证,什么病都可以得阳明病,不像肾炎、肝炎为个别病。它不是单独一个病,有特征,就是胃家实,病实于肠胃之里,用手按有抵抗甚至有压痛。有的阳明病只有热,而没有实,这个腑证就没有了,所以叫做阳明外证。所以不论什么病,有胃家实,或者有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的外证,就是阳明病,这时判断标准。

阳明病一般是太阳病不解转属阳明导致的,在太阳病阶段不一定能治疗好,尤其是真正的伤寒。伤寒是大病,好的时候基本是在少阳末期或者阳明病初期,就是大柴胡汤、白虎汤阶段,甚至调胃承气汤阶段好的。太阳病阶段,即使治疗得当,也不过是杀杀病势,传里不至于迅猛;轻症当然可以出点汗就好了,重病不是轻易能好的。

阳明病从太阳病转过来,就是几种原因,有的是太阳病阶段发汗太过,丧失水分太多,里头燥结;有的是重症,虽然依法治理,但是也传里了。阳明病的治疗原则就是里实攻下,里热不实,白虎汤清热。凡是热结于里需要攻的,都是阳明病,太阳病里面很多,比如结胸证。

表证时,气血尽量向体表输送攻邪;如果达不到目的,就撤回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间,利用脏器的功能来解除疾病,即呼吸道、泌尿系统来解决问题;如果这个阶段也不行,就利用消化道吐下来解决问题,这就是里证。因此疾病万变,反映到人体就三个部位:表,里,半表半里。汗腺是最好的防御地带,对人妨碍不大,所以表证死人少;不行就退到半表半里,利用脏器来消除疾病;再不行就用消化道呕吐泻下来祛除疾病。六经就是这三个病位,反映两个病情,一个是太过的阳,一个是不及的阴,组合起来就有六个基本类型,是不会变的。

治则是个原则性的东西,不是辨到六经就没事了,不该用而用是误诊,该用不用也是误诊。比如大承气汤,有潮热,有燥矢才能用,它不是为燥矢设的。如果汗出多而大便硬,没有发热,就不能用大承气汤,就有了蜜煎导一类的问题;再比如老年人习惯性便秘,这个不能攻,顶多用麻仁丸。而大承气汤又有三急下,不能墨守成规。

刘志杰

阳明病就是有实热,实热很关键,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个是外证,一个是里实证。外证和表证就是白虎汤证,没有大便干硬;里证就是大便干硬,蒸蒸发热汗出。阳明病还可以有合病,还有中寒,里热不实等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明病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