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接纳还是定义你的客户,决定了你的销售业绩

        过年在家看了一部日剧《卖房子的女人》 ,深感最好的销售必定也是最懂教育的,因为你要把你的思想卖进对方脑袋里(相当于洗脑),离不开高效沟通,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先学会接纳对方。

        接纳岂不是先让对方的想法与做法进入自己的脑袋吗?是的。完全地接纳对方的想法与做法,注意这里只是要你不带偏见的去理解对方的状况和处境,而不是被洗脑。这一点那个卖房子的女人做得相当彻底,我们一起来看其中三个小故事感受一下:

(1)当蜇居者20年不出房门只因为某次公开演讲时大便失禁,之后因极端羞愧再也没有勇气出门。女主表示完全接受并且认为这个理由很充分,她明白了。便不再考虑任何改变他想法和行为的举动(连他的父母都没法放弃他有一天可能会再想要出门,在家门口每天都放着擦得锃亮的皮鞋想激发他出门的欲望),只考虑若他一直这样下去,该如何配置他家的资产让他能继续蜇居100岁。结果,正因为她的接纳让蜇居者放下了压力,买了她两套房子,得以轻松心态把宅家的日子过出了花,终于写出了热门书籍,在三年后名声大臊。

(2)当不能扔东西的女业主和一心想丢光所有东西的男业主因彼此极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无法相处时,女主也没有责怪说如果什么都不扔那要怎么生活,或是说如果家里什么都不留那可能也是很难有人可以接受的。她全盘接受了双方的生活原则,想出了不需要双方做任何改变的方案,各自保留独立的生活空间,让相爱却很难相处的两个人有了幸福下去的可能。

(3)当电器巨头在公园里流离失所,找不到心动的房子,她也能接纳这样生活方式,说出她也曾是公园里的流浪汉。她把客户的需求放在心里认真去寻找合适的房子,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样,让评头论足的乐趣先占领了大脑。

        于是,接纳的力量让她成为了房产界的奇迹: 没有她卖不出去的房子。发生过凶杀案的房子吗?她让下属去医院和殡仪馆附近发传单,因为那些地方更容易找到看淡生死的人;比客户要求更小的房子吗?只要能满足客户最重要的需求就可以大胆向对方开口推荐了,前提是你准确理解了那个最本质需求的点是什么。

        在她的感召和带领下,她的同事甚至上级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把“这样的房子很难卖出去啊”的想法变成了“一定可以卖出去,只要想方设法找到适合住这样房子的人就可以了。他们是且只是卖房子的人啊。”成为了越来越会销售的部门。所以你看,最好的教育肯定也是言传身教的。

        虽然电视剧是虚构与夸张的,但是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事在人为。就是因为其底层逻辑是能引起人们共鸣的: 当你先放下执念,接纳一切,然后自然能想到好的办法。没有什么东西是卖不出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接纳还是定义你的客户,决定了你的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