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老子》之一:多则惑

“少则得,多则惑。”

真的吗?

你说呢?这是《老子》五千言深而重的感慨!

老子,3000多年前的那位智者,须发皆白,传说一出生就是发白须白。

天生异相,必为不世出之奇才。老子何止奇,乃奇中之奇。区区五千言,却让后人苦思冥想如此!

他从不故作高深,总是言简而意赅,也许这句太短了,似乎无头无尾,他也担心世人误解,却又不想明说,如此提示:“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大道至简,真理不需长篇大论,不故作高深,更不云山雾罩,他总是直白说来。

如佛家偈语:从何处来?从来处来。往何处去?到去处去。

没人如堕五里雾中的感觉。相反,如醍醐灌顶,闻言的当儿,醒了,懂了,悟了。

确乎如此,道,大道,恰似谷米粱肉,养活我们的肉体,滋养我们的心灵,须臾不可离,却又并不感其珍贵与难得,相反,他倒像我们的邻里,因熟视而无睹。

少了,反而得;多了,反倒惑。的确是悖论!

这怎么可能呢?

少,怎会得呢?多,怎反惑呢?我们不是整天在追求多知多识吗?我们不是整天在追求富足吗?

难道无知无识倒好?难道贫穷困窘倒好?

书如山,学如海,哪样不是让人去追去逐呢?引人去追去逐,倒说“少则得”,怪矣哉!

是啊,多了,物质丰富,堆积如山,应有尽有,怎么反倒惑呢?

打死也不信这话。但现实人生却又打碎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追求。

你看,曾经衣冠楚、道貌岸然的家伙们,也曾被目为精英,被视作栋梁,奈何一旦就站在那不该站的地方,要低声下气,要颜面全失,在一句又一句的质问之下,他们瞠目结舌,他们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他们留下的就是出自真心的泪水。

是啊,曾经他们很多,权势、地位、珍奇、美色等,他们拥有的实在太多太多。但他们就像醉酒的人,醉醺醺地只说:“我没醉,我没醉,我清醒着呢!”

当他沉醉其中的时候,神经早已麻木,凡事凡物只恨其少,不烦其多。多了还要,更多也要,再多一样再要,从无厌倦或懈怠之时。

也许有懈怠,那是对多的追求不能达成时的怨恨或无奈,是欲望不能满足时的麻醉与愤恨。

结局不言自明:拥有的远去了,得到的失去了!失去的何目是拥有,还有本不是他们的拥有:祖上积累的德行、财富、荣光等等!一度是他们的荣耀,是他们的资本,是他们多上加多的筹码,何曾想转眼间就主客易位,有的成无,近的成远。因其贪婪无度,以致一无所有,失去了他不应有的一切,甚至也剥夺了他本应有的一切。

曾经不屑一顾的阳光、空气,好觉、美梦,闲步、漫谈,亲情、友情,都可望而不可即,都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一张张笑脸不见了,一席席好宴不见了,子孙绕膝全都成了奢望!

岂止他们,便常人如我等,又何尝不是如此?

想着一口吃个胖子,想着转眼就胜过周边所有——

如果只是想想倒还无碍,可怕的是不单是想,更要去做。这做却又来路不正。因为来路正的话,肯定要费很多大的功夫,于是剑走偏锋,结果伤害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写到这里,又记得老子所言:“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是啊,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能怪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老子》之一:多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