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尽管这六个短语分别指代六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这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谦逊的生活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映了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本章则再次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用“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来阐述道顺其自然的理论。如“洼与盈”,“洼”就如同一只空杯,“盈”就如盛满水的杯子,也只有空杯子才能容纳更多的水。

    我们经常用腊梅的孤傲和柳树的温顺来形容完全不同的处世风格,腊梅不畏惧严寒,傲然挺立,任凭外界冰霜的狂虐而悄然争艳。而柳树不同,它随风舞动,姿态妩媚。迥异的“个性”就必然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正因为腊梅坚挺,所以稍微碰到它,它的花瓣就会脱落;而柳树左右摇摆,即使碰到它,也不会受损,反而得到了“杨柳依依”的美名。

    老子的委曲求全之道,在为人处世上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他告诉我们:做人过于清高,必然招人嫉妒打击;为人过于强势霸道,必然树敌过多而不能长久;待人过于严苛必然被人孤立。而保持低调,委曲求全,不但能够避害,还能趋利。这才是高明者的选择。而得道之人最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永远都会处在曲和枉的境界里。没有了概念和分别,也就没有了矛盾,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痛苦也就自在无为,和大道同步了。得道之人的眼里没有自己,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或他物,所以没有任何东西遮蔽,自然会清澈明亮,也就什么都能看得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