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MongoDB数据库安装及分片集群搭建

史上最全的mongodb分片集群搭建,从介绍安装到集群搭建授权,你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加详细的资料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一、简介

MongoDB是一个便于开发和扩展设计的文档数据库,属于NoSQL数据库的一种。MongoDB中的记录是一个由字段和值组成的文档,类似于JSON对象。

二、主要特点

  1. Mongodb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永久性

    • 对嵌入式数据模型的支持减少了数据库系统上I/O的活动
    • 索引支持更快的查询,可以嵌入文档和数组中的键
  2. 丰富的查询语言

    • 支持数据聚合

      例:

      db.orders.aggregate([
         { $match: { status: "A" } },
         { $group: { _id: "$cust_id", total: { $sum: "$amount" } } }
      ])
      

      第一阶段: $match 阶段通过状态字段过滤文档,并将状态等于“ a”的文档传递到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 $group 阶段通过 cust _ id 字段对文档进行分组,以计算每个惟一 cust _ id 的总和。

    • 文字搜寻

      例:使用以下文档创建一个集合存储

      db.stores.insert(
         [
           { _id: 1, name: "Java Hut", description: "Coffee and cakes" },
           { _id: 2, name: "Burger Buns", description: "Gourmet hamburgers" },
           { _id: 3, name: "Coffee Shop", description: "Just coffee" },
           { _id: 4, name: "Clothes Clothes Clothes", description: "Discount clothing" },
           { _id: 5, name: "Java Shopping", description: "Indonesian goods" }
         ]
      )
      

      例:直接对名字和描述字段进行文本搜索

      db.stores.createIndex( { name: "text", description: "text" } )
      

      例:搜索包含java、coffee、shop中任何术语的所有商店

      db.stores.find( { $text: { $search: "java coffee shop" } } )
      

      或者查找所有包含“咖啡店”的文件

      db.stores.find( { $text: { $search: "\"coffee shop\"" } } )
      

      或者包括java、shop,不包括coffee的文件

      db.stores.find( { $text: { $search: "java shop -coffee" } } )
      
    • 地理空间查询

  3. 高可用性

    • 提供副本集

      支持自动的数据转移、数据冗余

      副本集属于一组MongoDB服务器,用于维护相同的数据集,提供冗余并增加数据可用性

  4. 水平可扩展性

    • 将数据分布到一组机器上
    • 进行分片操作
  5. 支持多储存引擎,允许第三方开发引擎

三、安装

官方安装流程(以下实例均以MongoDB 4.4为标准)

导入包管理系统使用的公钥

wget -qO - https://www.mongodb.org/static/pgp/server-4.4.asc | sudo apt-key add -

如果报出:ok 则成功;

如果提示gnupg未安装,则:

sudo apt-get install gnupg

之后重新导入密钥:

wget -qO - https://www.mongodb.org/static/pgp/server-4.4.asc | sudo apt-key add -

为 MongoDB 创建一个列表文件

Ubuntu 18.04:

echo "deb [ arch=amd64,arm64 ] https://repo.mongodb.org/apt/ubuntu bionic/mongodb-org/4.4 multiverse"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mongodb-org-4.4.list

Ubuntu 20.04:

echo "deb [ arch=amd64,arm64 ] https://repo.mongodb.org/apt/ubuntu focal/mongodb-org/4.4 multiverse"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mongodb-org-4.4.list

Ubuntu 16.04:

echo "deb [ arch=amd64,arm64 ] https://repo.mongodb.org/apt/ubuntu xenial/mongodb-org/4.4 multiverse"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mongodb-org-4.4.list

重新加载本地包数据库

sudo apt-get update

安装 MongoDB 软件包

sudo apt-get install -y mongodb-org

要运行和管理 mongod 进程,需使用操作系统内置的 init 系统。Linux 的最新版本倾向于使用 systemd (使用 systemctl 命令) ,而 Linux 的旧版本倾向于使用 System v init (使用 service 命令)。

运行以下命令确认平台使用的那个init系统:

ps --no-headers -o comm 1

systemctl启动mongodb:

sudo systemctl start mongod

service启动mongodb:

sudo service mongod start

四、副本集群

副本集群简介

  • MongoDB 中的副本集是维护相同数据集的一组 mongod 进程。副本集提供了冗余和高可用性,并且是所有生产部署的基础。

副本集具体结构

  • 副本集是维护相同数据集的一组 mongod 实例。一个副本集包含多个数据承载节点和一个可选的仲裁节点。在数据承载节点中,一个且只有一个成员被视为主节点,而其他节点被视为次要节点。

  • 主节点:接收所有写操作,一个副本集只能有一个。

  • 副本节点:复制主节点操作日志,并将操作应用到它们的数据集中,以便副本节点的数据集备份主系统的数据集;在主节点挂掉后,有选举权限的副本节点会自动发起选举,并从中选举出新的主节点;副本节点可以通过配置指定其具体的属性,比如选举、隐藏、延迟同步等,最多可以有50个副本节点,但只能有7个副本节点能参与选举。虽然副本节点不能处理写操作,但可以处理读请求。

  • 副本集架构:搭建一个副本集集群最少需要三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两个备份节点,如果三个节点分布合理,基本可以保证线上数据99.9%安全。

  • 仲裁节点:如果只有一个主节点,一个副本节点,且没有资源拿来当第二个副本节点,那就可以起一个仲裁者节点(arbiter),不存数据,只用来选举用。

  • 副本集成员属性priority、hidden、slaveDelay、tags、votes

    • priority

      对于副本节点可以使用该属性来控制其被选举为主节点的可能,取值范围为:0-1000(仲裁点取值只有0和1),值越大被选举称为主节点的可能性就越大,若为0则不能被选举,也不能发起选举。

    • hidden

      配置hidden为true则会变成隐藏节点,隐藏节点会从主节点同步数据,但对客户端不可见,执行db.isMaster()方法也不会显示,其priority值必须为0,不能被选举为主节点;但是如果配置有选举权则可以参加选举。

    • slaveDelay

      延迟同步即延迟从主节点同步数据,其值若配置为1小时,则1小时后延迟节点才会同步主节点1小时前的数据。延迟节点必须是隐藏节点,priority=0.

    • tags

      支持对副本集成员打标签,查询数据时使用

    • votes

      表示节点是否有权选举,最大可一配置7个副本节点。

特性

  • 写关注

    指主节点写入一条数据,主节点处理完成后,需要其他承载数据的副本节点也确认写完后才会返回写入成功。

    其主要用于解决主节点挂掉后,数据还未来的及同步到副本节点,而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

    可以配置节点个数:

    w:1 表示主节点写入数据成功即可给客户端返回成功;(mongodb 4.4默认)

    w:2 表示除了主节点,还需要收到其中一个副本节点返回写入成功;

    w:majority 表示需要集群中大多数承载数据且有选举权限的节点返回写入成功。

    设置:

    自定义:

    db.products.insert(
        { item: "envelopes", qty : 100, type: "Clasp" },
        { writeConcern: { w: "majority" , wtimeout: 5000 } }
    )
    

    在副本集中配置(建库时添加):

    conf = rs.conf()
    conf.settings.getLastErrorDefaults = { w: "majority", wtimeout: 5000 }
    conf.reconfig(conf)
    
  • 读偏好

读跟写不一样,为了保持一致性,写只能通过主节点,但读可以选择主节点,也可以选择副本节点,区别是主节点数据最新,副本节点因为同步问题可能会有延迟,但从副本节点读取数据可以分散对主节点的压力。

  • 多节点时客户端选择节点读取参数
模式 特点
primary 所有读请求都从主节点读取
primaryPreferred 主节点正常,则所有读请求都从主节点读取,如果主节点挂掉,则从符合条件的副本节点读取
secondary 所有读请求都从副本节点读取
secondaryPreferred 所有读请求都从副本节点读取,但如果副本节点都挂掉了,那就从主节点读取
nearest 主要看网络延迟,选取延迟最小的节点,主节点跟副本节点均可

模式选择条件:

  1. Tag Sets(标签)

    给节点加上标签,然后查找数据时,可以根据标签选择对应的节点,然后在该节点查找数据。可以通过mongo shell 使用 rs.conf() 查看当前每个节点下面的 tags, 修改或者添加tags 。

    给成员添加:

    conf = rs.conf();
    conf.members[0].tags = { "dc": "east", "usage": "production" };#members:成员目标
    conf.members[1].tags = { "dc": "east", "usage": "reporting" };
    conf.members[2].tags = { "dc": "west", "usage": "production" };
    rs.reconfig(conf);
    

    在连接到副本集的 mongo shell 中,为了将读操作指向标记为特定标记的辅助设备,可以使用 readPref ()方法指定读取首选模式和标记集。比如说

    db.collection.find({}).readPref( "secondary", [ { "dc": "east", "usage": "production" } ] )
    

    如果不确定某一标记是否存在,则可以:

    db.collection.find({}).readPref( "secondary", [ { "dc": "east"}, { "usage": "production" } ] )
    

    若"dc": “east"没找到,则找"usage”: “production”。

    给副本集成员添加

    一个成员VA 标记为 dc_va;一个成员CA 标记为 dc_ca

    conf = rs.conf();
    conf.members[0].tags = { "dc_va": "rack1"};
    conf.members[1].tags = { "dc_va": "rack2"};
    conf.members[2].tags = { "dc_ca": "rack1"};
    conf.members[3].tags = { "dc_ca": "rack2"};
    conf.members[4].tags = { "dc_va": "rack1"};
    rs.reconfig(conf);
    

    自定义

    定义一个write concern MultipleDC,它要求将 write 传播给两个具有不同 dc _ va 标记值的成员和一个具有任意 dc _ ca 标记值的成员。

    conf = rs.conf();
    conf.settings = { getLastErrorModes: { MultipleDC : { "dc_va": 2, "dc_ca": 1 } } };
    rs.reconfig(conf);
    

    自定义标记的使用:

    db.collection.insert( { id: "xyz", status: "A" }, { writeConcern: { w: "MultipleDC" } } )
    
  2. maxStalenessSeconds (可容忍的最大同步延迟)

    一般取回大于90S,小于这个值则会抛出异常

  3. Hedged Read (对冲读取

    mongos 实例路由读取请求时会同时发给两个符合条件的副本集节点,然后那个先返回结果就返回这个结果给客户端(4.4版本和之后版本支持)

集群搭建(注意,为方便区分集群搭建和后面的分片分别搭建在不同的目录)

  1. 创建数据文件夹:

    mkdir -p /data/master
    mkdir -p /data/slaver
    mkdir -p /data/arbiter

    效果:data 文件夹包含 arbiter master slaver 三个文件夹

  2. 创建日志存放文件:

    vi /log/master.log
    vi /log/slaver.log
    vi /log/arbiter.log

    效果:log文件夹包含 master.log slaver.log arbiter.log 三个文件(注意,data文件夹和log文件夹均无上级文件夹,可自行创建不同名称不同位置的文件夹,注意路径与下文中的配置文件一致即可

  3. 创建配置文件

    在第一步创建的三个文件中创建 文件夹同名.conf 后缀文件,即:master文件夹中应有 master.conf 文件,slaver文件夹中应有 slaver.conf文件,arbiter文件夹中应有 arbiter.conf文件。

    各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master.conf:

    dbpath =/data/master
    logpath = /log/master.log
    pidfilepath =/data/ master.pid
    directoryperdb = true
    logappend = true
    replSet = away
    bind_ip = localhost
    port = 27018
    fork = true
    

    slaver.conf:

    dbpath =/data/slaver
    logpath =/log/slaver.log
    pidfilepath = /data/slaver.pid
    directoryperdb = true
    logappend = true
    replSet = away
    bind_ip = localhost
    port = 27019
    fork = true
    

    arbiter.conf:

    dbpath = /data/arbiter
    logpath = /log/arbiter.log
    pidfilepath = arbiter.pid
    directoryperdb = true
    logappend = true
    replSet = away
    bind_ip = localhost
    port = 27020
    fork = true
    

    参数:

    dbpath:数据存放目录

    logpath:日志存放路径

    pidfilepath:进程文件,方便停止mongodb

    directoryperdb:为每一个数据库按照数据库名建立文件夹存放

    logappend:以追加的方式记录日志

    replSet:replica set的名字

    bind_ip:mongodb所绑定的ip地址

    port:mongodb进程所使用的端口号,默认为27017

    oplogSize:mongodb操作日志文件的最大大小。单位为Mb,默认为硬盘剩余空间的5%

    fork:以后台方式运行进程

    noprealloc:不预先分配存储

  4. 启动mongod程序

    mongod --config <配置路径>

    例如:

    lhd@lhd:~$ sudo mongod --config /data/master/master.conf
    [sudo] lhd 的密码:
    
  5. 主从配置

    启动mongo客户端:

    mongo localhost:27018
    

    设置主,从,仲裁点

    use admin
    switched to db admin
    zjd={_id:"one",members:[{_id:0,host:"localhost:27018",priority:2},{_id:1,host:"localhost:27019",priority:1},{_id:2,host:"localhost:27020",arbiterOnly:true}]};
    
    

    参数:

    zjd是可以任意的名字,不要用mongodb的关键字,conf,config都可以。

    第一个_id表示replica set的名字,这个数据必须和第三步配置文件中的replica set一致,不然会报错。

    members里包含的是所有节点的地址以及优先级,优先级最高的即成为主节点,值为0则不会参加选举成为主节点,对于仲裁节点,需要有个特别的配置——arbiterOnly:true。这个千万不能少了,不然主备模式就不能生效。

    使配置生效:

    rs.initiate(zjd)   
    

​ 查看状态: rs.status()

五、分片集群

基本架构

  • shard碎片:每个分片包含分片数据的子集(即副本集的子集)。
  • mongos:查询路由器,提供客户端应用程序和分片集群之间的接口。(单个分片只返回数据子集,mongos执行集群级别操作,包括读写)
  • config servers:配置服务器存储集群的元数据和配置设置。从 MongoDB 3.4开始,配置服务器必须部署为副本集(CSRS)

分片架构图

mongos
shard1
shard2
shard3
服务器127001端口
服务器227001端口
服务器327001端口
服务器127002端口
服务器227002端口
服务器327002端口
服务器127003端口
服务器227003端口
服务器327003端口

分片子集架构图

shard
服务器1主节点
服务器2副本节点
服务器3副本节点

基本概念

  • 分片: 分片(sharding)是指将数据库拆分,将其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上的过程。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不需要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就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和处理更大的负载。基本思想就是将集合切成小块,这些块分散到若干片里,每个片只负责总数据的一部分,最后通过一个均衡器来对各个分片进行均衡(数据迁移)。通过一个名为mongos的路由进程进行操作,mongos知道数据和片的对应关系(通过配置服务器)。

  • 均衡器:负责数据迁移,周期性的检查分片是否存在不均衡,如果不存在则会开始块的迁移,config.locks集合里的state表示均衡器是否找正在运行,0表示非活动状态,2表示正在均衡。均衡迁移数据的过程会增加系统的负载:目标分片必须查询源分片的所有文档,将文档插入目标分片中,再清除源分片的数据。可以关闭均衡器(不建议):关闭会导致各分片数据分布不均衡,磁盘空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分片部署

  • 准备工作
  1. 服务器分配
服务器1:192.168.11.152 服务器2:192.168.11.153 服务器3 :192.168.11.154
mongos mongos mongos
config server config server config server
shard1 主节点 shard1 副本节点 shard1 副本节点
shard2 主节点 shard2 副本节点 shard1 副本节点
shard3 主节点 shard2 副本节点 shard1 副本节点
  1. 端口分配
服务 端口 说明
mongos 20000 路由服务器
config 21000 配置服务器
shard1 27001 分片服务器
shard2 27002 分片服务器
shard3 27003 分片服务器
  1. 创建文件目录,三台服务器目录结构相同
mkdir -p /usr/local/mongodb/conf #配置文件目录
mkdir -p /usr/local/mongodb/mongos/log #路由服务日志目录
mkdir -p /usr/local/mongodb/config/data #配置服务数据文件目录
mkdir -p /usr/local/mongodb/config/log #配置服务日志目录
mkdir -p /usr/local/mongodb/shard1/data #分片服务器数据文件目录
mkdir -p /usr/local/mongodb/shard1/log #分片服务器日志目录
mkdir -p /usr/local/mongodb/shard2/data
mkdir -p /usr/local/mongodb/shard2/log
mkdir -p /usr/local/mongodb/shard3/data
mkdir -p /usr/local/mongodb/shard3/log
  1. 配置环境变量
vi /etc/profile
# MongoDB 环境变量内容
export PATH=/usr/local/mongodb/bin:$PATH
  1. 使立即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 搭建配置服务器

注:三台服务器都需搭建(参照服务器分配表)

  1. 添加配置文件
vi /usr/local/mongodb/conf/config.conf
  1. 配置文件内容
pidfilepath = /usr/local/mongodb/config/log/configsrv.pid
dbpath = /usr/local/mongodb/config/data
logpath = /usr/local/mongodb/config/log/congigsrv.log
logappend = true
bind_ip = 0.0.0.0
port = 21000
fork = true
#declare this is a config db of a cluster
configsvr = true
#副本集名称
replSet = configs
#设置最大连接数
maxConns = 20000
  1. 启动三台服务器的config server
mongod -f /usr/local/mongodb/conf/config.conf
  • 初始化分片集
  1. 使用任意一台服务器,连接 MongoDB

    mongo --port 21000
    
  2. 设置config 变量

    config = {
        _id : "configs",
        members : [
        {_id : 0, host : "192.168.11.152:21000" },
        {_id : 1, host : "192.168.11.153:21000" },
        {_id : 2, host : "192.168.11.154:21000" }
        ]
    }
    
  3. 初始化副本集

    rs.initiate(config)
    
  4. 查询状态

    rs.status()
    
  • 搭建分片集群

    注:三台服务器配置相同,注意:端口号、副本集名称、目录路经!!!!

    1. 配置文件

      vi /usr/local/mongodb/conf/shard1.conf
      
    2. 配置文件内容

      pidfilepath = /usr/local/mongodb/shard1/log/shard1.pid
      dbpath = /usr/local/mongodb/shard1/data
      logpath = /usr/local/mongodb/shard1/log/shard1.log
      logappend = true
      bind_ip = 0.0.0.0
      port = 27001
      fork = true
      #副本集名称
      replSet = shard1
      #declare this is a shard db of a cluster;
      shardsvr = true
      #设置最大连接数
      maxConns = 20000
      
  1. 启动shard服务(注:shard1、shard2、shard3都要启动)

    mongod -f /usr/local/mongodb/conf/shard1.conf
    
  • 初始化副本集

    登录任意一台服务器,连接MongoDB(注:三个端口27001、27002、27003都要做!!)

    mongo --port 27001
    
    1. 使用admin数据库
    use admin
    
    1. 定义副本集配置(注:本次搭建未做仲裁)
    config = {
        _id : "shard1",
         members : [
             {_id : 0, host : "192.168.11.152:27001",priority:2},
             {_id : 1, host : "192.168.11.153:27001",priority:1},
             {_id : 2, host : "192.168.11.154:27001",priority:1}
         ]
     }
    
    1. 初始化副本集配置(注:配置完副本集就要初始化一次,切勿三个分片全配置完后初始化,会报出错误!!)
    rs.initiate(config)
    
  • 配置路由服务器mongos

    1. 配置文件

      vi /usr/local/mongodb/conf/mongos.conf
      
    2. 文件内容

      pidfilepath = /usr/local/mongodb/mongos/log/mongos.pid
      logpath = /usr/local/mongodb/mongos/log/mongos.log
      logappend = true
      bind_ip = 0.0.0.0
      port = 20000
      fork = true
      #监听的配置服务器,只能有1个或者3个(初始设计为三个,详见服务器分配) configs为配置服务器的副本集名字
      configdb = configs/192.168.11.152:21000,192.168.11.153:21000,192.168.11.154:21000
      #设置最大连接数
      maxConns = 20000
      
    3. 启动mongos服务(注:启动顺序为配置服务器,分片服务器,路由服务器,三台服务器全部启动)

      mongos -f /usr/local/mongodb/conf/mongos.conf
      
    4. 串联路由服务器

      目前搭建了mongodb配置服务器、路由服务器,各个分片服务器,应用程序连接到mongos路由服务器还不能使用分片机制(各个分片还处于相互独立阶段),需要在程序里设置分片配置,让分片生效。

      • 登录任意一台路由服务器

        mongo --port 20000
        
      • 使用admin数据库

        use admin
        
      • 串联路由服务器与分配副本集

        sh.addShard("shard1/192.168.11.152:27001,192.168.11.153:27001,192.168.11.154:27001")
        sh.addShard("shard2/192.168.11.152:27002,192.168.11.153:27002,192.168.11.154:27002")
        sh.addShard("shard3/192.168.11.152:27003,192.168.11.153:27003,192.168.11.154:27003")
        
      • 查看集群状态(注:sh代表分片集群,rs代表副本集)

        sh.status()
        
      • 结果大致如图

        linux系统中MongoDB数据库安装及分片集群搭建_第1张图片

  • 启用集合分片生效

  1. 登录任意一台路由服务器

    mongo --port 20000
    
  2. 使用admin数据库

    use admin
    
  3. 指定数据库分片生效(注:此时我们的数据库为空,需要建立一个测试库)

    sh.enableSharding("test")
    
  4. 指定数据库分片集合和片键(注: id字段是片键。片键的选择:利于分块、分散写请求、查询数据。)

    sh.shardCollection("test.table1",{"id":1}) 
    

    注:片键有两种分片方式,1.哈希分片,2.远程分片;哈希分片依靠哈希值分片,远程分片基于范围分片(默认此方式)

  5. 测试分片结果

    • 连接任意一台mongos路由服务器

      mongo --port 20000
      
    • 切换到test数据库

      use test;
      
    • 插入测试数据

      for(i=1;i<=100000;i++){db.table1.insert({"id":i,"name":"the green arrow"})}; #循环插入10万条数据
      
    • 查看分片情况

      linux系统中MongoDB数据库安装及分片集群搭建_第2张图片

    • mongodb分片副本集搭建完成

  • 追加分片

    进行分片配置和启动分片过程后

    sh.addShard("192.168.11.152:27004,192.168.11.153:27004,192.168.11.154:27004")
    

六、权限认证

创建账户

  1. 进入主配置服务器

    mongo --port 21000
    
  2. 创建root账户

    use admin
    db.createUser({user:'root',pwd:'root.123',roles:[{role:'root',db:'admin'}]})
    
  3. 创建管理员账户

    db.createUser({user:'admin', pwd:'admin.123', roles:[{role: 'userAdminAnyDatabase', db:'admin' }]})
    
  4. 创建集群管理员账号

    db.createUser({user:'clusteradmin', pwd:'cluster.123', roles:[{role: 'clusterAdmin', db:'admin' }]})
    
  5. 创建自定义账号

    use yourdb
    db.createUser({user:'test', pwd:'test.123', roles:[{role: 'readWrite', db:'yourdb' }]})
    

角色

  • 数据库用户角色

    read:允许用户读取指定的数据库
    readWrite:允许用户读写指定数据库
    
  • 数据库管理角色

    dbAdmin:允许用户在指定数据库执行管理函数,创建索引,删除索引,查看统计.
    userAdmin:允许用户向system.users集合写入,可以在指定数据库创建删除管理账号
    dbOwner:指定数据库最大的权限,是readWrite+dbAdmin+userAdmin的和。
    
  • 群集管理角色(只在admin数据库可用)

    clusterAdmin:用户所有分片和复制集相关函数的管理权限
    clusterManager:管理和监控群集。
    clusterMonitor:只能访问监控工具。
    hostManager:监视和管理。
    
  • 备份和还原角色

    所有角色(只在admin数据库可用)
    readAnyDatabase:赋予用户所有数据库的读权限
    readWriteAnyDatabase:赋予用户所有数据库的读写权限
    userAdminAnyDatabase:赋予所有数据库的useradmin权限
    dbAdminAnyDatabase:赋予所有数据库的dbadmin权限。
    超级角色(只在admin可用)
    root:超级账号,超级权限
    

认证配置

  • 创建集群认证文件

    openssl rand -base64 756 > mongo_keyf 
    chmod 400 mongo_keyfile
    
  • 将文件发送到其他两个服务器

    scp mongo_keyfile [email protected]:/usr/local/mongodb/
    
  • 配置修改

    • 修改config.conf文件

      vi conf/config.conf
      # 新增以下内容行
      auth = true
      keyFile = /usr/local/mongodb/mongo_keyfile
      
    • 修改shard.conf文件(注:有三个服务器的,总计九个文件)

      vi conf/shard1.conf
      # 新增以下内容行
      auth = true
      keyFile = /usr/local/mongodb/mongo_keyfile
      
    • 修改mongos.conf文件

      vi conf/mongos.conf
      # 新增以下内容行
      keyFile = /usr/local/mongodb/mongo_keyfile
      

你可能感兴趣的:(mongodb,mongodb,数据库,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