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须解释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奔跑着,时而与他人交集,时而与他人分别,但更多的是彼此平行着。人与人有关,又似乎无关。

当朋友问起,“最近怎么样”、“最近还好吗?说实话,我害怕听到这样的寒暄,因为不知道如何回答。

说过的不好,让人觉得负能量满满;说过的好,事实也不是这样。谁的处境,谁的状态,自己最清楚。即便滔滔不绝地讲上一大箩筐,别人未必懂得,说不定得到的还是敷衍的应承。

读研的时候,某一天一个同学对我说,“你有没有发觉你有个爱解释事情的习惯?”彼时的我并不知晓,后来慢慢发现爱解释的习惯已深入骨髓了,并且习惯了解释各种事情。

而现在,渐渐学会了不去解释。似乎也懂了,很多事情根本无需解释。

我并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感同身受,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体验。即便是最亲的亲人,最好的朋友,他们只能在我们脆弱时给予力量,无助时给予安慰,而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形时常存在。谁的疼痛谁自知,谁的伤疤谁自愈。

给事情找解释,给自己找理由,无非是为了得到认同。缺乏安全感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当感觉到外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打破固有的生活模式时,害怕不够优秀,事情不够完美,即便事情在别人看来已达到目标,还是会本能的去解释,在别人的认同中找到自我认同,以抵抗受到的外来冲击。

工作不需要解释,生活不需要解释,现实更不需要解释。工作中被误解了,有人喜欢理直气壮地说出来,只图一时解气,因自己的原因没完成工作,却喜欢用工作环境不和谐、合作团队不友好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脱……总有无穷无尽的解释,总有喋喋不休的说辞。生活过的好不好,那是自己对生活是否负责的事儿,与别人无关,又何必去向别人解释自己做了什么。接不接受现实,怎样去接受现实,如何和现实妥协,更与别人没有丝毫关系。

解释不代表正确,不解释并不代表示弱。偶尔的示弱并不是妥协,只是为事情找一个更为婉约的解决方式。高三寄宿在学校的时光里,几乎少有机会外出,如有急事只能利用午休外出。某天我和同学中午一起请假外出,然而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返校,后来不可避免地受到班主任的批评,对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不珍惜时间在老师看来是绝对不可容忍的。当时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们未按时返校,只是弱弱地说了一句,“老师,我们保证,以后认认真真学习,绝对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形。”班主任感受了我们认错的诚意,语气马上柔和了,就让我们回去上课了。我不明白这种年少时几乎每个人都有的经历,为什么一直印刻于心。也许那是就隐隐约约理解到偶尔的示弱,会得到谅解,而一昧地解释,只会更糟。

不知道是小时候打针太多,还是自认为强大的内心依旧玻璃般易碎。长大后的自己居然害怕抽血,害怕打针。即便针扎到别人身上,我都会有一种疼痛感,一种难以形容的眩晕感。看不得别人流血,更看不得别人的伤疤。

生理上的疼痛,或轻或重,即便可以感同身受,而心理呢?经历不同,际遇不同,感受就有差异,又何谈理解?

去解释会成为习惯,而不去解释,也会成为习惯。当习惯了不去解释,自然就习惯了不愿说多余的话,更愿意独自咀嚼酸甜苦辣咸,分享快乐,隐蔽忧伤,向阳而生也是一种活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无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