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妈妈”——蔡珍妮育儿观的改变

Hey,baby

“江湖传闻,有个津津乐道”

...

刚到美国时,我还是用国内那套强硬、追求成功的方法对待孩子。

当我看到这里的孩子那么快乐、那么自信,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我觉得特别愧对于孩子。

他们文化里对孩子的充分尊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为孩子建立起一份自我认同感、一份自信、一份爱心,拥有良好的情商,这些东西无法用成绩衡量,但对于孩子的人生,却更加重要。

1. 学习与玩

凯丽小时候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平平,小学各科成绩位于中游。

蔡珍妮认为,只有她自己对学习真的有兴趣了,才会学好。

“如果我盯着,抓她的学习,辅导她、训练她,暂时会让她的成绩提高,但长久下来,就把她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都盯没了。她会变成为了得到好成绩而学,为了父母而学,这就从根本上毁了孩子的求知欲。”

那段时间,放学后邻居的孩子来喊凯丽出去玩。凯丽问妈妈可不可以去,她都说可以,作业没写完没关系,你自己睡觉前给写完了就行, 别耽误了和小朋友玩。要是在过去,蔡珍妮肯定跟孩子急眼:“不许去,给我写作业去!”

“我心底里真的认为,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比学习重要。多参加群体的自由活动,小孩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怎样让自己的意志得到实现,有时候必须妥协、要有合作精神、怎样对待不同意见、感受别人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人际关系的启蒙,是书本上学不到而孩子进入社会后最能用得上的素质。”

“督促孩子学习很简单,回馈也是立竿见影的,尤其在小学阶段。

而培养孩子的情商比较难,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效益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所以必须有耐心、沉住气,给孩子足够长的时间,去发现和完善自己。”


2. 业余爱好

女儿凯丽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要教一门乐器,至于学什么,由学生自己选,老师只管教。

选乐器那天,教室里放了各种各样的乐器,蔡珍妮没料到凯丽会选中提琴,这琴她压根儿没怎么听过。

“大提琴吧,知道有个马友友。小提琴吧,更是路人皆知。我周围中国人的小孩,想学弦乐的,全选小提琴。小提琴在乐队里多重要,可以拉到首席,而且曲目丰富,有很多协奏曲、独奏曲。那个中提琴,在乐队里只是个伴奏的,几乎没什么独奏曲目。”

我那时候又习惯性地从中国父母的角度想,反正都是拉,干吗要拉中提琴,小提琴多好,等到了五年级参加乐队,演出机会也多。

带孩子去乐器店租琴,发现小孩用的中提琴和小提琴大小是一样的,相差的只是一根弦而已。老公想起他姐姐家就有一把小孩拉的小提琴, 就让姐姐寄过来。琴到了,我到琴店换弦,人工加琴弦要100 多美元,我心里更别扭了。又做女儿的思想工作:“咱有现成的琴,要不你就学小提琴吧,一样都是用拉的。”

“不要!我不喜欢小提琴的声音,太高,中提琴的声音好听。”凯丽坚决不换。

要照中国妈妈的做法,这是为孩子好,非得把她给拧过来不可。

“我也不是不敢,是我不愿意那样做。虽然心里别扭,但我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毕竟是她在学琴,又不是我学。

父母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做选择的权利,这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如果她想做一件违法的事,那么当爹妈的,要坚决修正她的想法。但在学什么乐器、学什么专业这种事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来到美国,接受了这样的育儿观:

“尊重孩子,是做父母最起码的原则。

在美国,凡事都是这样,强调孩子的选择权,大人必须尊重。所以,小孩一个个特有主意,他们打小就被培养出了这种态度。”

经过细细地观察和品味,不难发现中美父母的不同点,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

中国父母把孩子当做“物”,西方把孩子当“人”。


这种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西方父母在意孩子的自尊,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中国父母则不然;

第二,儒家强调父母恩重如山,中国父母习惯性地认为孩子欠他们的,所以,孩子得倾注一生听命于父母,并做出让父母为其感到骄傲的事,作为偿还;

第三,中国父母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因此,他们可以推翻孩子一切自己的愿望和喜好。

望子成龙,急切地巴望孩子出人头地,确实是“虎妈”这样的中国妈妈育儿的奋斗目标。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应该认同幸福是最重要的,最成功的育儿经关键一定是解开幸福由来的奥秘。

毕竟,人平均四分之一的生活是在孩童时期,这是一个不短的时间。让他们在18 年中,尽可能地快乐是重要且有益的,这才是养育孩子的终极目的。

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选择,更加重视孩子的创造力和思考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捆绑在“成绩”的树桩上。

还有个普遍的现象,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会收很多红包。

相信这是让很多家长头痛的事情,孩子拿着这么多钱很可能出问题。有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从孩子手中把钱拿过来。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 你有没有尊重孩子?

我曾经遇到一个家长,他跟孩子沟通说:

“你手上有六七千块钱,放在你那里也不方便,你放在我这,但是我给你利息,现在外面的利息是两分吧,我给你三分,我每个月付你三分息。”

孩子每个月都有钱拿,而这笔钱本来就是家长要给孩子的零花钱。

这样的处理既把钱拿过来,同时也尊重了孩子。

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分明是“巧取豪夺”,想方设法从孩子口袋里把钱抢过来。当然很多家长也不是想要孩子的钱,这么做无非是想保护孩子。

但是,这样的方式是不尊重孩子的,没有在精神上尊重孩子独立。

所以,很多孩子长不大的原因大多是家长没有给孩子精神上真正的尊重。

/End.

文章摘自——范津导师家庭教育系列书籍之《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

作者简介


有北美移民经历,专注心理学研究十年以上,心理治疗技术涉及家族系统排列、NLP、完形、萨提亚、催眠、精神分析等,结合东方儒释道,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范津导师作为一名卓越的训练师,怀有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全国主持过数百场父母成长系列训练及青少年心态素质系列训练。帮助过千万家庭的成长幸福。

范津导师,多年致力于为中国人的幸福做贡献,让青少年的生命更有意义。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式妈妈”——蔡珍妮育儿观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