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向草原”社会实践团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作者:冯月

传统文化是维系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的精神纽带。为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爱国情怀,维护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改善牧区教育状况,持续推动教育公平。8月12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向草原“云上乐学”社会实践团通过钉钉直播在线上开展“有趣传统文化和历史”课程,此次课程由实践团教学教务部成员卢世姣担任主讲老师,来自牧区的17名七、八年级学生参与此次课程.  

课程伊始,卢世姣对牧区同学表示欢迎并概述教学安排。紧接着,她带领同学们依次学习了“第”、“老”、“匕”“比”“从”“北”等象形字,讲解了象形字的笔划结构、由来及含义。从辨析汉字的古今异义辨析、到区分形近字,卢世姣鉴古观今 、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她谈到,例如“卧”字,现在指躺下休息。古意指“茶几”,古人席地而坐,累了手靠茶几,头侧靠着手。这就是“卧”字的由来,并根据字意引申,字形采用“人、臣”会义,采用匍伏造型为造字依据。据卢世姣介绍,采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学习方法,以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及生活体验来给文字构形,枯燥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而后,课程进入趣味盎然的师生互动阶段。卢世姣逐个给出汉字字形演变的图片,让同学们猜测是什么汉字,牧区孩子们踊跃发言。对所有发言的同学们,老师从不吝啬给出鼓励,讲到“比”字时,卢世姣感慨颇多、对同学们说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比我们在线上学习,虽然相隔千里但彷佛靠近着彼此。此时师生之间温暖的友谊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课程过半,卢世姣为同学们呈现出一篇“童趣作文”,与同学们一起朗读。此时,课堂上充满着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娱乐之余,卢世姣提醒到,童年总会过去,但童心可以永驻,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成长成熟的过程中,能保留一些童心,童心会让人更容易满足、容易幸福。课程最后,老师询问同学们是否存在疑问,并鼓励同学们有机会来指导自己学习蒙古语,她认为蒙古孩子具有语言天赋,能够同时掌握汉语、蒙古语、英语三种语言,十分欢迎同学们随时与交流语言方面的知识,期待将来能够与同学们面对对面的交流。同时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提升同学们对汉字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以史为鉴、以史明智。

“有趣传统文化和历史”课程的开展,丰富了牧区同学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意识、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于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东理工大学“向草原”社会实践团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