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山楂的不解之缘

原创:秦巴汉

小时候,父亲是林场的会计,虽然离家只隔一条河,但由于交通不便,却是每周才回家一趟。

他有个白布袋子,周六晚上回来,我们姐弟虽然很困,仍使劲睁大眼睛,盼望父亲归来,因为他会带回不少山货,让我们大饱口福。

山楂给我的印象最深,铜钱大小,很像红色的算盘珠子,大多熟透了吃起来很绵甜的,但我却吃个酸的,很硬,酸的倒牙。就此,对山楂又爱又恨,这是对山楂的最初印象。

后来上学,见街上有卖冰糖葫芦的,商店有卖山楂糕的,就买了吃,冰糖葫芦也有酸的,不如山楂糕好吃,象粮票,一条一条的,外面沾着白糖,但很少吃,没钱卖。

一次,家里炼猪油,吃了很多油渣,又吃很多猪油渣饺子,病了。腹胀,不想吃东西,闻到油味就想吐,母亲到药铺卖回山楂丸给我吃,病才好了,但落下不吃饺子的毛病。当然,现在又可以吃了。

上中学,每年上山为烈士扫墓,也有同学约着去山里玩,几乎见什么吃什么,诸如榆钱,野山枣,山林果(山楂),野草莓,八月炸等等,当然,有桃,李,杏更好。

上班后上山,主要是锻炼身体,后来修了绿道,加入了爬山群,山楂,花椒,野韮菜,野菊花成了抢手货。

年过半百时,体检说得了高血压,读数达180/140毫米汞柱,医生建议吃药,我没听。过了两年,几个患高血压的同事都劝我,我才重视,开始吃药。又见有同事就骑了一次摩托车,就中风卧床了的。

又听说,长期吃一种药不好,要换着吃,最好配山楂,菊花,枸杞子泡茶喝,防止药物的副作用。也看有病友喝这茶的,就要了几片山楂,试着泡茶,一喝,很酸。

我在半信半疑中,查阅资料:山楂,在我国应用很早,《尔雅》中有记载,在陶弘景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就收录了山楂。历朝历代,山楂曾经有过很多名字,什么“赤瓜”、“棠梂子”等等,从明代李时珍开始,才把它们统一起来,李时珍说:“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作为一名学者,李时珍确实在中国的药物学领域,做了很多的贡献,其中就包括搞清楚了很多异名同物的药物。山楂真正作为中药使用,是从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开始的,朱丹溪大力提倡山楂的药物价值,从那时开始,山楂开始被广泛应用。在朱丹溪所创立的名方“保和丸”里面,君药就是山楂。

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和胃,消脂,软化血管。

生活中,冰糖葫芦是北方的名小吃,每到冬天,很多孩子都喜欢拿着长长的一串冰糖葫芦吃。

这冰糖葫芦,还有不少故事。据说起源自南宋,当时的宋光宗的妃子病了,饮食不进,御医们用尽了方法也没有效果,于是张榜招贤,最后,一位江湖郎中揭榜,他为皇妃诊脉后,让宫人将山楂与红糖煎熬,饭前服用几颗,结果,皇妃服用以后,胃口日好,终于痊愈。于是,后来这种做法就流入民间,成为了冰糖葫芦。

至此,我认识到山楂的好处,泡茶主动添加,几年来,已经离不开山楂了,血压也控制在140左右,不再操心了。

这小小山楂,竟与我结下不解之缘!世界奇妙,我将与它一生相伴,至死不渝。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山楂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