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问道是《天道》里的删减片段之一,也被视为整部剧最高深的对话。我看到网上几乎没有对这次对话的深度解析,所以才决定写今天这篇文章。能看懂这段对话,也就能够看透《天道》整部剧的核心思想。对人生事业都会有帮助。
丁元英和韩楚风用钱探路,是为了筛选出得道高僧。两次遭拒后,丁元英拿出的那首诗,却成了得见高僧的钥匙。很多人不理解这首诗的意识,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诗的内容是: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悠悠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老任解读:
追求真理从来不靠神佛上帝真主,而要靠自己,
直接获取别人的结论也无法代替自己的修行。
人生的悲喜生死,
并非是注定的。
在寺院里做和尚修行也好,
在红尘俗世里做事也罢,
烧香拜佛诵经打坐只是修行的一种方式,
都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
然后,智玄大师继续问,修行不取真经,修行的目的又是什么?
丁元英说,
真经是达到大智慧的法门,
可悟不可修。
修,为成佛,在求。
悟,为明性,在知。
悟道,以性施行。
觉者,由心生律。
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
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
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老任解读:
别人的结论是别人追求真理的过程,
可以领悟却不能直接获取和套用。
如果套用别人的固定标准和结论,往往没有过程,不符合客观规律。
而走自己的路,自己去体验,则是一步一个脚印,符合客观规律。
领悟自然规律的人,从思想上接受了,行为就自然了。
觉察自然规律的人,从内心认可了,别人看上去的戒律于他而言,不过是自然行为,相反不那么做,才是难受的。
因为相信别人,而自己没有理解的人,虽然结果不差,
但却因为内心与行为不一致而流于表面,无法持久。
这种行为不过是临时的,不持久的,因为终究是没有得到真理天道。¥
智玄大师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答,
佛乃觉性,非人。
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
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
即觉即显,即障即尘弊。
无障不显,了障涅槃。
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
圆满即止,即非无量。
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
¥老任解读:
佛不是指某个人,而是真理的一种叫法而已。
每个人都是真理的产物,却不能说每个人都是真理。
人可以做出违背真理的行为,真理却在那里一直没变。
有时候某些人的某些行为符合真理,有时候某些人的某些行为又会违背真理。
没有问题困难,真理就不会出现,处理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真理显现的过程。
懂得真理的人,就是佛教中所谓的佛。
这种对真理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如果有止境,就不是真理了。¥
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
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
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佛教以次第而分。
从精深处说是得道的天成道法,
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
从浅议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
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
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
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老任解读:
所谓的佛法无边,就是真理的力量无边无际。
圆和满都只是个形容词,
一种为了沟通而临时用的说法而已。
从不同层次来说,
说深一点,是追求真理,是追求自然规律。
这是超越文化的存在。
说浅一点,就是让人变得更善良一点的教义。
人有好坏善恶,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人,去设计引导文化,就可以得到让更多人向善的结果。
从社会实践上来说是,只要目的是引导人向善,是引导人追求真理,那么什么手段都可以用。内心的出发点是慈悲,行为就可以是卑鄙下流的。就象男人进女厕是不对的,但是一个男人如果是进女厕救人就不一样了。一种行为对不对,还是要看其目的的。¥
智玄大师说,不是佛门中人,自悟达到这样的境界,已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道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老任解读:
智玄大师的意思是说丁元英对佛和佛教的理解,已经接近得道高僧了。¥
丁元英说,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门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于基督,我进不得窄门,于佛,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货色,大师已从这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嘴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老任解读:
丁元英的意思是,我没有要做和尚的追求,也不信任何教派,今天我来,就是想知道我杀富济贫的行为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格律诗计划的评价是,施主这样做,是基于一种对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施主已经胜算在手,想必也已经计算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老任解读:
智玄大师的意思是,杀富济贫,救不了穷人。¥
丁元英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呢?智玄大师答,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犯涟漪。妙在以扶贫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老任解读:
智玄大师的意思是,后面当别人骂你的时候,就是你的思想与大众思想碰撞的时候。也就是你的思想能够启迪大众的思想的过程。¥
丁元英答,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寂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今天来到佛门净地,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答,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谨以修正之礼如实关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若是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故而佛渡辛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老任解读:
智玄大师的意识是,你的行为带给某些人不好的结果,是社会商业竞争的必然产物,竞争就有成败,成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败可以是坏事,也可以是好事。每个人都是大环境的产物,而每个人又都是环境的一部分。竞争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个并不是坏事,而是自然规律,并非只有人类社会才有竞争。强弱并非一个永恒的结果,都是具有空性,在不断转化。所以你只要准备好了承受结果,承受风险,只管去做好了,不必在意结果,结果不是完全由你决定,而是大环境,是他们自己的心性,是他们自己的经历思想一起在决定。你只是一颗石子,投入水中,不必想着决定一池子水。¥
韩楚风,最后总结,扶贫之道,若以次第而分,也可分为3个层面,第1种,天上掉馅饼的文化,实惠破格视为市井文化。第2种,最不道德的道德,视为哲人文化。第3种,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视为英雄文化。
¥老任解读:
韩楚风的意思,第1种,不劳而获是最低层次的人想的东西,授人以鱼是下策。第2种,不给东西,硬逼着他们靠自己,给工具,给方法,创造一个只能靠自己的环境,看似不道德,其实最为道德。智玄大师说的大爱不爱也是这个意思。第3 种,背负骂名,引起社会关注后,引起大众的思想碰撞,才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是真英雄。¥
丁元英答,终究是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老任解读:
丁元英的意思是,谁得到什么,我控制不了,看每个人的意愿,能力以及他们自己当时的选择。这个是每个人得到结局不同的终极解释。¥
以上就是五台山问道的详细解析。
在财富路上,我将竭尽所能,为你铸造一把思想之剑,助你披荆斩棘。但是,我的剑,只留给,能够挥舞他的人。我是老任,陪你一起,慢慢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