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共情书摘(四) | Adult Ego State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情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情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12页

昨天我们聊到了父母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本用童话人物来娓娓道来心理咨询是什么、能做什么的心理学入门小书。

一起和墨水留白读书的聊书人是C,一个已过而立之年,学历过硬、工作优渥、家庭教养很好的都市女性。我所见到的C,并未像书中的主人公蛤蟆一样,郁郁寡欢。但在家庭与工作、自身与亲友、爱情与亲情等各个维度的交往中,C却时常感觉很无力。一起读书的过程,就像是我们在和苍鹭医生——书中的心理咨询师,和蛤蟆先生、和我们的内心进行着对话。通过这本小书,C希望能够褪去光环,聊聊她的过往,找到内心里潜藏着的力量。


关于成人自我状态(Adult Ego State)与自我新知的习得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12页)

演化了千百年?C觉得这一点作者说的有些草率了,因为无论人类存在有多长时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对于自我状态的感知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

但书里面有个观点很有意思,就是后来提到的“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这个观点的背景语境是,苍鹭为了佐证,一个人处在父母状态时,无法习得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在苍鹭,或者作者看来,处在父母状态时的人,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希望通过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来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观念——而在旧的思想主导之下,处在这一确信无疑状态的人,没有办法在心里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

C说: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和几个闺蜜有些不愉快的聚会。

聚会的四个人,曾经是一个公司背靠背的同事,虽然现在早已各自去到了不同的公司、从事不同的工作,但群里的聊天和沟通联系从未间断,想想也已六年了。四个人当中,C和N的性格比较温和,而M和W则属于比较强势、喜欢占据聊天主导的。这次聚会前,W读了一个心理学相关的培训班,ta非常认同其中的内容。而M却对这种付费的、像洗脑打鸡血一样的培训课程嗤之以鼻。毫无疑问的,聚会当中,W和M的在所难免。

C说:我一直觉得,争论很正常,甚至是一种好事。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为社么我们乐于在聚会的时候抛出一些话题——因为可以让我们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新的认知。但近几次的聚会,W和M的争论每每都会有些不愉快,说不上是因为他们太过较真了,还是因为W和M争论的问题,越来越从工作、八卦、他人,转变到了自身对于事情的认知。

看着书里苍鹭先生的话,C似乎明白了朋友间的问题:他们都太想通过争论来改变别人的想法了。但,事实只能让他们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深。以至于到了最后,变成了对于两个个体彼此人格的质疑和攻击。

我和C都没有见过W和M的父母,不知道他们在争论的时候是否处于父母状态。人和人之间的争论和冲突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无可避免且正常的。C甚至有些羡慕两个友人这种冲动的性格:我似乎从未这样和别人碰撞过,每每我觉得可能会失控的时候,我都会主动用一些打岔或者笑话来消解尴尬,而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很难深入、不了了之——显然,C或者N的回避,也并不能起到获得新知的积极的作用。

因为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概念,乍一听会显得愚蠢、不合逻辑,甚至让人害怕。但是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90页)

我可以感觉到,对于C,她很希望什么事情可以触及到她的痛点,让她一直压抑着、包裹着、没有棱角的自我,可以苏醒和清醒过来。尤其是她在书中找到了很多和蛤蟆先生的共鸣之后。

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到?C似乎越来越急切希望能继续在书中获得一些启发和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蛤蟆》共情书摘(四) | Adult Ego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