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泰安六中也在栉风沐雨中与党共同成长。泰安六中的前身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岱麓书院,先后沿革为泰安府中学堂,山东省立第三中学,泰安师范中学部,1977年又改为泰安第六中学。百年党史,红色六中,身怀赤心恒向党,传业受道显担当!

1.革命星火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不久,山东党组织在济南建立,革命星火迅速蔓延。1926年3月,泰安建立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泰安支部,点燃了在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下泰安革命斗争的星火。1927年6月,马守愚、于赞之等在泰城内山东省立第三中学开展党的活动,先后发展左梦琴、侯振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党支部,左梦琴任书记。刚刚建立的党组织,力量虽然弱小,却在严酷危险的环境中曲折发展,开展了学运、农运和武装暴动等一系列革命斗争。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机关迁至泰安,曾借住山东省立第三中学。


2.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北平学生为先锋的各界抗日救国会成立,发出抗日救亡的先声,号召全国同胞共赴国难。北平(今北京)学生南下请愿,极大地影响了津浦路沿线的青年学生。面对民族危亡,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迸发,决心共御外侮,为祖国,为民族,为尊严义无反顾地去战斗!在此形势下,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青岛、济南、曲阜、济宁4处的学生到南京请愿。

1931年12月中旬,山东省立三中、滋阳乡师、曲阜二师、济宁省立七中等7校学生,齐集兖州,决定索车南下。16日清晨,请愿学生迎朔风,冒严寒,浩浩荡荡地奔向兖州火车站。傍晚,7校学生共2000多人在兖州车站聚齐,而相关领导王有容等早已闻风而逃,车站人员及火车司机也都躲了起来。据此,请愿指挥部向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申明南下目的,要求南京方派车接请愿团赴京。这时有人找来了一个副站长,要求他派车,他不敢作主,遂致电请示南京政府铁道部,对方回电说把列车砸了也不能去(南京)。事已至此,学生们只得决定夺车。当他们看到201次特别快车由北向南驶来时,敢死队立刻跑去卧在轨道上,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趴到冰冷的铁轨上。车被截住了,宣传组立即登车向旅客进行宣传,说明南下是为了让政府出兵抗日,是爱国的举动,但当局不给车,他们只有截车。旅客们听后纷纷下车,随即请愿学生登车南下。18日晨,国民党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马鸿逵与张学良的代表王树翰乘专车到达兖州,学生们立于路轨上阻止开车,并包围了马鸿逵,要求他“代为向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交涉,拨给车辆,准其入京”。马鸿逵与韩复榘取得联系,得到答复“可在兖州就近设法”。马见别无他法,许诺学生继续登201次列车,等待专车开出一站后,201列车再行南开。12时5分,马鸿逵的专车开出一站,但学生们所乘的201次列车仍然不开,这时,学生们才知道上当。

19日,自南京北返的请愿学生抵兖,与滋阳乡师、曲阜二师等7校学生会师,双方代表在车厢里召开了联席会议。会上,平津学生代表报告在南京请愿的情况,和平请愿已经化为泡影,再去南京于事无补。会上商定,7校学生暂回各校休整,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斗争。当晚,201次列车南开,持续五天四夜的兖州截车斗争宣告结束。

兖州截车请愿斗争,虽未达到南下请愿的预期目的,却激励了广大师生以各种形式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抗日救国斗争,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反蒋方针,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学生同国民党反动派对日妥协、“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尖锐斗争。学生们的爱国壮举,为山东学生运动的历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与青岛、济南等地斗争一起,成为山东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3.红色印记

竭智尽能,传承百年文脉;踵之以行,映现学府风华。煌煌杏坛,灼灼其华,六中学子,奇杰蔚起,德弥情深,在泰安六中办学光荣历程中,始终挺立时代潮头,情系民族,身献国家,涌现出诸如楚图南、阴法唐、徐晃等一大批进步学子。信念如炬,九死不悔。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起,无数自强、坚韧的优秀校友开展了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他们都抱定了抗战到底、光复河山的信念,从未动摇。

  楚图南(1899-1987),云南省文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立三中即现在泰安六中教师,在泰安以教师身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3年,后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参加民主运动,为中国民盟领导人之一。1930年楚图南因震惊东北的“吉林五中共产党案”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1947年离沪去香港,1948年回平山解放区,1949年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全国扫盲委员会主任委员。1986年4月12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阴法唐(1922——),桃园镇张里庄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泰安省立第三初级中学。1938年5月,参加中共山东省委发动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总支书记。任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指挥部队取得了昌都战役的伟大胜利,为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历任昌都解放委员会委员,西藏江孜军分区政委,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后改为地委)书记、西藏工委委员。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任对印反击作战前线指挥部政委。1980年为稳定西藏局势阴法唐第二次进藏,主持西藏工作期间,成功的抵制了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对西藏的渗透和破坏,维护了西藏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徐晃(1914-1984)回族,山东省泰安中胜街人。泰安早期中共党员,外交活动家。1930年考入省立泰安三中。“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发动泰安学生组织南下请愿团,并任宣传队长。参加了“泰安学生反日联合会”,并在中共泰安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广大进步学生游行示威,贴标语、撒传单、抵制日货”。“一二九”运动爆发,参加请愿游行,回校后进行抗日宣传并组织学生会,被推为主席,带领300名师生参加示威游行。

1936年夏,徐晃考入北京大学,参与北大民先队和学生会活动。“七七”事变后,返回泰城参加县抗敌后援会工作。建国后历任任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同年,调外交部,历任情报司、新闻司副司长、外交人员服务局局长、徐晃任驻老挝大使、驻秘鲁大使。

赵笃生(1899-1964),1919年毕业于山东省立三中,1925年组织“五卅”后援会。1931年组织南下请愿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任副主任,先后动员亲友数十人参加抗战。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起义,任募集队长,从事统战和供给工作。相继担任中共泰山地委委员、鲁中地委常委兼专署专员,济南市委常委兼市长,山东省救济分会副主任等职。长期活动在莱芜及其周边地区,在民众中享有很高威望。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昌潍地委委员兼历任昌潍专署专员、山东分局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政治学校校长等职。

张郁光(1904-1938),1927年担任山东省立三中校长。他改革教学内容,延聘进步教师,支持学生开展进步活动,很快形成一支以共产党员和左翼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郁光大力支持师生抗日诉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活动。联合鲁南七校组成一两千人的南下请愿团,在兖州卧轨截车,赴南京国民政府请愿抗日。1938年日寇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抗击。协助范筑先抗敌的张郁光本已突围出城,后发现范筑先还在城内,又毫不犹豫地返回城内继续战斗。张郁光等7人赤膊与敌巷战,被日寇残忍杀害,年仅33岁。

张子云 (1915—1942)原名范治彬,又名张子刚。泰安县颜张村(今属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人。1936年,省立泰安第三中学毕业,在小学任教。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秋,任泰安县五区区委宣传干事。1939年后,历任中共泰安县委秘书、组织部部长。1940年冬,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占区张贴标语,发动群众, 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在日伪军内部建立内线关系。1942年2月,代理中共泰安县委书记时,日伪军“蚕食”徂徕山抗日根据地,县委机关转移山区。28日拂晓,日伪军合围莲花山县委驻地,当时正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张子云,率县委机关人员奋勇突围。为了不连累同志们,他将随身携带的文件包交给警卫员,自戕殉国。

夏辅仁 (1916-1964),1928年就读于泰安山东省立第三中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学校,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思想受到很大启发。当时,日军侵占济南,制造了-大批中国军民的“五三”惨案,激起了进步师生的民族仇恨。三中师生编排了抗日话剧,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揭露日军侵略罪行。夏辅仁积极参加演出,他激昂陈词,绘声绘色,把一腔爱国热情完全融入角 中,使台下观众深受感染。“九一八事变”变后,联络学生,参与南下学生抗日请愿团等活动。1932年5月20日,同20多名师生被国民党军警逮捕,遭严刑拷问,坚贞不屈。在狱中参与领导绝食斗争。1934年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获释返乡,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联络范明枢等成立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中共山东省委机关由济南迁至泰安,中共泰安县委在夏辅仁家中建立,夏辅仁任书记。1938年1月, 带领县委和自卫团成员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被编入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 同年5月,调回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泰安县委书记、泰安县独立团政委。 1939年1月后,任中共泰山特委书记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组织部副部长、 中共中央蒙绥分局组织部副部长。 1961年3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工委副书记兼日喀则分工委第一书记。

程若晓 (1917—1942)原名程煜亮,又名程光。1935年5月,考入山东省立泰安第三中学。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回乡投入抗日救国行列。1938年1月1日,加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 5月,任中共泰安县第五区区委书记。1939年后,历任中共泰安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泰山特委秘书、中共泰安县委书记。他积极扩大抗日武装, 使县大队很快就发展到300多人,并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和0弹药。泰安县后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授予“抗日模范县”称号。1940年2月, 程若晓当选为泰安县参议会参议长。1942年2月7日,带领30余人在颜张村与大股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