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详细 介绍 -摘自网络

image 

 

Presentation Layer: 負責與客戶端發生互動

Application Layer: 負責協調UI與Domain Layer之間的互動

Domain Layer: 軟體的核心,所有相關的Domain information都在這,可以看成是Business Logic Layer,但不完全是

Infrastructure Layer: 負責各層之間的交互溝通、資料存取、安全性管理及通用Library

Presentation Layer

不該存在流程與規則,比如驗證規則,這是屬於Domain Object的工作; 比如工作流程,這是Application Layer要負責的; 比如資料存取、權限控管及例外處理,這是Infrastructure Layer的職責。

Application Layer

比較容易讓人產生疑惑的是Application Layer,接下來用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

使用者正在操作一套CRM系統進行客戶建檔作業, 這個作業將與客戶基本資料關係網路商機交易記錄合約等Domain Object發生互動關係,另使用者希望系統自動發送感謝Email給客戶,另外再發送建檔完成通知給所屬業務及業務主管,當使用者完成資料輸入,按下存檔,下一步系統該怎麼做? 這一連串的流程應該放到Domain Layer嗎? 還是Presentation Layer? 這時Application Layer就負擔起這樣的工作,它將協調呼叫相關的Domain Service、傳遞DTO及委託Infrastructure Layer執行Email發送。

在大部份的狀況,Application Layer有其必要性,但也有其不存在的時候,比如在Domain Model中存在一個簡單的公司通訊錄,提供給同事查詢,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維護這份通訊錄,當存檔時只會與同事基本資料這個Domain Object進行互動,那Presentation Layer只需要直接呼叫Domain Service,將DTO傳入就能完成,而不需要再建立一層Application Layer。

Domain Layer

非常重要的一層,包含了所有的Domain Model,整個DDD幾乎都圍繞著這一層,但並不難懂,DDD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元素,如Entities、Value Object、Repository、Service及Factories等等。

Infrastructure Layer

個人覺得這層很辛苦,它是做苦工的,跟Domain無關的所有雜七雜八的工作全都包了,在我們公司,這一層被獨立成一個Framework,由一個Team負責開發及維護,必須非常強調效能、安全及穩固性,因為它支撐起整個Domain Model及其他Layer。

DDD的四層式架構,每一層之間的責任劃分很明確,因此在撰寫程式碼時,就清楚的知道什麼功能應該放在哪一層,先不考慮重用的問題,重用是理想境界,畢竟現實世界裡有太多的需求在變化著系統,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各層的內聚(Cohesive),將程式碼放在正確的Layer中,當需求變化來臨,不會因混亂的程式碼造成系統愈來愈難以維護。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