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bana
只想记录春天里口罩下的那些默默周日。
这是一张很早的计划图,想去看看这个城市春天的模样。却因为工作和天气原因不断调整,持续三周还没有完成。
我喜欢骑行,那是和自己难得的对话时间,可以戴上耳机听歌,听书,还可以和家人长时间电话,或者什么都不想,只留导航的声音。
省图书馆(3.29)
这个周末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图书馆和言鹿,所以周六晚上就计划好行程,导航测算好时间,规划好路线和目标公里数,早上八点出发,傍晚18:00回来。天气不好就取消骑行,改公交,再精简行程。
第二天,果然是下雨,阴沉沉的天把我的心情也感染了。上午的骑行只能取消,如果坐公交去言鹿,时间太久,转车几趟又太浪费时间,影响图书馆的任务,于是决定直接去图书馆。到达图书馆的时候大概是10:30,只是疫情期间要等到12:00才开馆,下雨天不知道有没有地方休息。到的时候,除了图书馆的防疫工作人员那里有把大的雨伞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法遮雨。
我在自助还书柜员机先还了年前借的五本书,还有一个多小时,计划到隔壁的包公祠看看。以前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今天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逛逛。
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在城南的包河畔,有一狭长小岛,三面临水,花木繁茂,绿树掩映,很是幽静。
雨一直下,一阵风吹过来,荡起了岸边的细柳,在肆意飘舞。我猛地觉得好冷,马上裹紧了外套。
包公祠已经开放,但是这个天气基本没有什么游客,我怕时间不够,就没有买票进去。从门口望过去,一座白墙青瓦、素朴典雅的古典建筑,被隐藏在刚刚吐绿的水杉丛中,那就是包公祠。
包公祠以外的部分是包河公园,都是古建筑群,经过雨水的清洗,白墙青瓦格外清晰,像一幅幅水墨画。
沿着脚印塘的岸边走,左边一路过去都是杨柳,柳树下是延绵不断的迎春藤,上面开满了碎碎细细的迎春花,它的枝条使劲望塘边挤,有的枝条已经搭落在一米外的水塘里了,就像小时候在鱼塘里洗澡的孩子们,一个劲的想往池塘中间游,但又不够胆量,只好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慢慢抱团前进。
我想拍带着雨水的迎春花,心想应该是可爱又娇羞的。当我把镜头拉近一看,一片片黄色的花瓣,早已被雨水揉摸在一起,不再娇嫩,甚至没有了拍它的欲望。
右边不远处,是一排排的古建筑,很多白色的墙体上都爬满了刚刚长芽的褐红色的爬山虎,大大小小的叶子像蝴蝶般依附在爬山虎粗粗的藤上,表面还发着油光,有些叶子从青瓦上垂吊下来,在风里飘荡,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荡秋千。
偶尔几条横着长的爬山虎,雨水打落在上面,就像一条布满了晶莹剔透的珍珠链,我用雨伞勾了它一下,马上就稀稀落落的掉完了。
挨着屋檐地面上,有一把撑着的透明雨伞,我在想是谁不小心忘了拿呢,还是一把被人丢弃的坏伞,低头往下一看,原来下面藏了一碟散乱的包谷粒,还有一个盆,积满了水。第一次知道公园里原来是这么养鸟的,哪一天要是不下雨的话,我要在这里静静守着,看看到底是什么鸟。
拍完照继续前行。
不到100米的地方,往脚印塘的中心看去,对面有一座白色的孔桥,桥心部份和倒影形成了一个圆,从照片上看就像一只大大的眼睛。具体桥名不知道,远远看去,白的晶莹剔透,猜想应该汗白玉石堆砌而成。桥上有位穿着粉色衣服的女孩,打着白色雨伞,我姑且认为她是姑娘吧,远远地看不清,只见身影纤细,正站在桥顶望向我这边,互成风景。
拍拍停停,就到了11:30。
我沿着原路返回,这时前面有一群穿着五颜六色雨衣的环卫工人,正在清理修剪后的树枝,大的直接放到三轮车里,小的装到蛇皮袋里。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已经清理完,路面看不到有清理过的痕迹。
到达图书馆的时候是11:55。
很多人排队等候入场,下着小雨,每个人都撑着伞,形成一条漂亮人龙。我接在台阶处,很快人龙游动,很快就到了防疫检查点,看到了很多志愿者,协助检查安康码,测量体温,大家有序进入,我是第28名。
时隔一年,我又在开馆后的第一个周末来到了久违的省图书馆。
很喜欢这个地方,去年暑假还带上小家伙一起来过,环境安静,有足够的书,还有很多藏书馆,有很多公益演讲和不同的分享活动,在这里,可以让内心平静下来,也可让思想飞翔。
今年的疫情让我深刻反思自身的不足,很多工作瓶颈需要突破,这次借书计划都是工具书,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创新,自我管理等。还有情商低,我要突破。
完成选书任务就在那里看书,可惜闭馆时间早,又下雨,我比往常较早回宿舍了。
途径宁国路的菜市场,去选购了一周的食物。在这里遇到了香椿,久违了的家乡美食,我买了四份,计划回去和邻居一起分享。
这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周日,赏春景,读书,生活三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