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因为闲暇之余,诗人多优游山水、诗酒临觞,几乎不受世俗生活的纷扰与羁绊。所以他在同时代人的眼中是一位“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的隐士形象。诗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故乡襄阳度过的,这里有众多的明山秀水,而且都相应地被赋予了一段美丽的故事。徜徉于此,诗人的情操得到了无形的陶染。像盛唐时期的其他诗人一样,孟浩然也是深怀鸿鹄之志的,这与他的家庭环境也是密切相系的,因为他曾自言:“唯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于是在四十岁的时候,诗人就开始了他长安干谒功名之旅,因为缺少权势的举荐,终与出仕无缘,所以难免发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慨叹。失意困顿的人生遭遇,使诗人多了一些不平之气,回想平静秀美的山水则倍感亲切无比。此后,诗人漫游吴越山水,寻幽探胜,过着逍遥自适的生活。

孟浩然 有《孟浩然集》,现存诗260余首,其中以五言诗著称。其诗风特征:冲淡自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解

开元十六年(728),诗人离开故乡襄阳前往长安去谋求功名,并表示出很大的信心。当时虽然实行着荐贤的风气,但是那种任人唯亲、营造自己的政治利益集团已成为潜规则。诗人由于缺少公卿名士的青睐与提携,终不免失意落第,所以有“惜无金张援,十上空来归”的无奈与惆怅。其后,他徘徊长安、交友权贵,等待着新的出仕机会,但是事情终与人愿相违。在开元十七年(729)他返回了故乡,开元十八年(730)北上洛阳,随后就开始了自己“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旧京”的畅游,以消融内心的郁结。该诗为诗人夜宿桐庐江怀念友人而作的。

*诗味

黄昏时分,我静卧在桐庐江的一只小船里,听见远山传来阵阵猿猴的悲啼,感受到青苍色的江水在这孤独而寂寞的夜晚里流得更加仓促。

萧瑟的秋风在不停地吹落着江岸的黄叶,发出飒飒的声响,似乎含蕴着难以言说的凄厉。那朦胧灰暗的月色映照着我的这只孤独的小船,随着沧江的寒冷流向夜的深沉。

建德并非故土,自己又如何能够长久地羁留于此呢?那远在扬州的朋友,此时我又如何不得不把你们思念。

想着想着,双眸就不觉地充盈了泪水,就让这流淌不息的江水把我的思念传达给远方的你们吧,我的扬州故友!

*诗评

该诗为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清峭意境的营造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作品中的景物,无论是群山、猴猿、江水,还是孤舟,都感染了我的心绪色彩,这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第一、二句,诗人通过锤炼“愁”、“急”,形象地勾勒了一种萧骚不安的气氛。其后,通过落木萧萧、迎风悲鸣传达着深秋的讯息,而月照着一孤舟的境象,使诗人的孤寂情绪被更加深刻的触动,似乎感到自己是在漂泊一般。该诗的三四句,诗人表达了独客异乡的惆怅,有着“虽信美而非吾土”的叹息。由于思念家乡和故人情感的深切,诗人不觉潸然泪下,生发出“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奇特想象。这首诗与《宿建德江》、《早寒有怀》有着相似的情感体验,可进行对照阅读。

全诗的意境是清空浑融的,上半部分言“宿桐庐江”的感受,而后半部分生发“寄广陵旧游”的情思,通过诸如“愁”与“泪”,“江”与“海”将前后诗意勾连起来。所以殷璠评价孟浩然的诗为“经纬绵密”。该诗虽炼字但不见斧凿之痕,整个情感通过平淡的语言化解而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