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
这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作为连队最后一人留守在营时,反复出现的“名言”。等待复原安排的最后一人,没有番号、没有班长、没训练任务,但作为曾经的兵王,依旧如往常一样,早起、训练、保洁、学习,大家看得太“刻板”问他原因,他先回答“要好好活着”,再问什么是好好活着,他答“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他说“好好活着”,如此循环着。
士兵突击已经过去有十年,而许三多的话则一直是我的坚守的QQ签名,此次M4的战争,让我再次嵌入深刻发反思。
一、回顾M4的主要内容
M4和过往的学习流程都不一样,没有课堂教材,是以一种全程体验方式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真实模拟—车轮复盘。如果说最开始的讨论都只是畅所欲言,到了模拟的时候就是检验大家是否知行合一,再到后面的复盘总结就是痛改前非,知耻后勇。
M4的主题是团队加减法,加减的是什么?是团队达成目标的机率。
从最开始的问题“有效的团队是怎样的”开始,大家发挥团队的智慧,不仅对命题的理解归纳,还有通过展现形式上都展现了大家的配合和创新精神,小团队的加法效应得以呈现。进而当轻松愉悦的环境变成沉重而真实的模拟战场时,似乎,大家都对之前的“纸上谈兵”的总结有点失忆。由此看来,当外部环境一变,我们就都不是我们自以为的那个智慧的人了;一起曾经为团队达成的约定,也不要指望能愉快地凝聚执行,友谊的小船经不起惊涛骇浪。
那么,怎么还能持续为团队做加法呢?
二、团队加减法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模拟场景的复盘,大家都提到了各种悔不当初,可以总结为握住3个关键词:角色、关系和要求。
角色,是团队里面的角色。人,没有脱离团队的单独角色,只有立足于不同团队的不同的角色,从亲密度可以先是家庭团队,其次工作、兴趣;从时限性可以是临时学习小组、到公司项目组到合同岗位;可以罗列的角色实在太多,但无一不是在团队的定位中。出现减法的时候,就是我们忘记了自己彼时彼刻团队的角色定位,所以就轻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或者错误定位自己的角色,结果要么力不从心、自己心力交瘁,要么变成不和谐因子。
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加入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角色就会变化,所以角色可以选择、进化、完美。
关系,不单是与团队里每个成员的连接,还包括对团队外部事和物的影响。所以自己的每次决定,都不是只为自己的,也不可能只为自己的。不少同学都在模拟中践行为团队自我牺牲的英勇,但复盘中又追悔莫及。其实,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团队目标而接受命令而献身是值得认可的,但后悔的不是死去,而是动机的出发点,是真的基于团队所需还是自己的一时放松自己与团队的关系而轻生?如果认可自己和团队的关联,并一直设法和坚持做贡献(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意味着自己一直在尝试),那么权衡过后再牺牲也是可以爽快接受,因为那已经是对团队最好的贡献,是加法,否则可能是面上的加法(解决了团队的短期问题),实际的减法(失去了团队长期发展所需的能力支持)。
关系,也会随着知觉及能力的提升而发生调整,顺势而谋、顺势而为、顺时而动。
要求,是团队的要求。要求是一种指引,如在抉择出现波动时,要求助于团队的共同理念,那就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也是保证团队正常运作的一种公约,如规章制度,往往还带有惩罚性,即使自己侥幸逃脱违规的处罚,但也必定有团队成员为此埋单,造成减法。但这个点在加法也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单纯自己遵守和坚持也只是最基础的不加不减,只有不时提醒团队成员,相互复习,那样才是对“要求”做的加法。
如果说,“好好活着”是在任何团队的任何角色的基本又最高要求;那么“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求,至于关系,依旧可以用许三多的另一句名言“不抛弃、不放弃”作为参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对团队,时刻保持一颗积极正能量连接的心。
三、今天给明天的提问
学习M4后,让我们从对个体的思考,扩展到团队的范围内,这个团队概念,不是静止的,是变化的,是任何情况都不能拿掉的一个客观条件。所以在教练的过程中,时刻要关注到被教练者所处的团队,爱人、家庭、单位、兴趣组等。在团队的条件下内外归因,思考角色、关系和要求,或许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那么如何快速找出被教练者的问题出在哪个组合的团队,该团队又是怎样的状态(角色关系要求3要素),这就是对教练技能的又一个新要求,如何做到?
现在思考,M5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