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计划”背后的阴谋

货币是人类社会的润滑剂。它极大的疏通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来往。在中世纪晚期,由于货币短缺,社会上普遍的一种对货币的观点就是,财富就是货币。当时市面上的货币都是用贵金属铸造的,所以人们也就直接把贵金属看作是财富了。

1500年后,西班牙人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观点。当时的西班牙人率先在美洲开辟了殖民地,并从殖民地上掠夺了大量的白银运往欧洲。原本以为美洲的白银能让西班牙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让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的经济都受到了摧残。这个时候,人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货币不等于贵金属。但是通货膨胀引发的金融危机却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

在1720年,人类社会发生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了当时整个欧洲。其中,巴黎地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人们管这次危机称为“密西西比计划泡沫事件”。

现在看来,当时的“密西西比计划”可以说是一次有预谋的财富掠夺。这次掠夺的最终的受益者则是法国政府。

在路易十四当政晚期,法国政府遭遇了财政危机。之后上台的路易十五,决定要解决财政问题。于是就有人向路易十五推荐了一位精通金融的银行家——约翰·劳。

约翰·劳出生于银行世家,对金融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他曾经在苏格兰议会提交过一份草案,主张发行以国有土地担保的纸币。但是这个概念过于超前,当时的苏格兰议会无法接受这一提案。但是这次的挫折并没有掩埋约翰·劳的才华。法国的财政危机还是给了约翰·劳一显身手的机会。

约翰·劳首先成立了一家私有银行,这个银行四分之三股本是法国政府发行的票据,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家私有银行看作是法国的国有银行。之后,仗着手中的权利,法国政府授予了这家银行发行银行券的特权。银行也随之改名为“皇家银行”。然后,约翰·劳以“皇家银行”的名义买下了一家叫做“密西西比”公司25年的经营权。“密西西比”当时负责开发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这种公司背景在当时被人们广泛看好,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约翰·劳自从买下“密西西比”之后,就没打算发展这个公司的实体产业,而是希望利用人们对这个公司的预期,进行股票套现。

为了掩饰政府还债的财政目的,约翰·劳设计出了一套复杂的运作模式。看好“密西西比”公司的人们并不能直接购买该公司的股价。要想持有股票,人们必须先购买法国政府的公债,然后用公债去购买公司股票。如果想卖出股票套现,大家也不能直接换回真金白银,而是换回皇家银行的银行券。

也就是说,大家用手里的黄金白银换成了“皇家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当然这个证券有法国政府做背书。所以大家对银行券的价值深信不疑。靠着约翰·劳的推广,“密西西比”的股票大涨。在这个过程中,法国政府从人民手中吸纳了大量资金。但是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密西西比”迟早会演变成泡沫。泡沫一破,必然会引发金融危机。

果不其然,1720年9月这场有预谋的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银行券的过度发行。巨大的债务窟窿让法国政府无法承担。于是政府索性翻脸,不再为“皇家银行”做担保。没了政府背书,“密西西比”的股票价格急剧暴跌。最后导致巴黎金融市场的全面失控。无数人民在“皇家银行”和“密西西比”公司倒闭的过程中宣告破产。而约翰·劳为了保命,只好仓皇逃跑。

“密西西比计划”中,法国政府成了最大赢家。但是深处灾难当中的人民并没有看到这套复杂金融架构中的因果关系。而是把矛头都对准了背锅的约翰·劳。

通货膨胀永远是政府与人民的一场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政府占据主导位置,拥有先发优势。而处于弱势的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去保护自己钱包里的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密西西比计划”背后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