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随笔

大年初三晚向其贡献三张电影票,物有所值,中国近年来少有的如此精彩的科幻片。在此只谈几个小看法。


1、 太空救援人员主体: 中国+俄罗斯

2、人类救援主体:最后救援队中出现了英国、日本、韩国/朝鲜(记不清了)等,对,没有鹰酱。

不知道以上两点是否与国际政治局势有关? 推测:近年来对这方面鲜有涉猎,不甚了解,但猜测关系不大,毕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但我还未曾读过该小说。

3、与欧美电影相比:

    更突出集体主义、工匠精神以及奉献精神 (男主牺牲,极为罕见的结局)

    突出国际协作精神

    未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或者超能力(李一一等人定位应是普通的是高精尖技术人才)

4、极端环境下的爱恨情仇

    当得知“流浪地球”计划更名为“火种”计划时,运送“火石”的军人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的崩塌与凄凉,更代表性的反应了人类的反应。 但与常人不同的是,在最后的一线生机中,他们更坚韧的选择了希望(在此致敬兵哥哥)。

   在无希望归家的路上依然向前行驶,明知不能团聚还是不放弃的侥幸,便是家;韩朵朵 在最后等哥哥的选择;刘启毅然随着朵朵跳下地面的行动,便是家。 爷爷的回忆,触动其实挺大的。

    刘启对父亲的怨与爱,父亲对儿子最后的告别,哭得停不下来。

    刘启与队长的别扭关系,也突出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吧。

5、联合政府弃车保帅与太空中的酒——理智与情感大对决

在核心节点烧毁,Moss那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件奢侈的事”的时候,忍不住笑了,这才是人吧。

6、青少年教育问题

     韩朵朵在一开始对“希望”的看法亦或反映了当前部分青年人的看法吧。虚无主义在我们中间弥漫,至少不算是一件罕见的事。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不明白自己行为的意义何在,浑浑噩噩的度过每一天,再去迎接新的一天。 没法像朵朵那样依靠外界环境的力量/在极端状态下去重造三观,或许平凡的我们得做点什么才能改变。也或者,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在电影里,力量最弱的初中女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联系刘培强,号召国际队友等。每个人都有其责任与价值,这或许也是影片想传达的信息吧。

7、放诸海内外皆准的领域意识

    援救地球的代价是——木星game over。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浪地球》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