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伟光谈话录(二)》—— 谈谈我的速写素描作品


这几十幅速写写生作品,大概是1983、1984年我在山西左权县麻田公社画的。画的是太行山深处的景色,有人、村庄、柿子树,还有一些老槐树、核桃树,一看就是北方的山村。村里盖的所有房子都是石头的,铺的路也都是石头的,所以整个自然环境,树木、山石,包括人、房屋都像铁打的一样,非常有力量。所以我画的这些写生作品,有时候好像人和山水、房屋都不怎么区分了,都是结结实实的,感觉整个是融在一体的。我也不是有意识这样画的,是整个山村给我的感受就是那么强烈,除了石头就是石头。尤其我画的这些小孩、大人都穿得很厚,走起路来都费劲,小孩的脸红扑扑的,感觉他们都很自然、很自在。这种朴实、质朴感觉非常可爱,跟北方这种大山大水非常相合。

这幅画的落款是“甲子年伟光写生于山西阴洪水农家里”,画中的这个小村庄是在太行山深处,只有几十户人家,相对也比较贫穷。我为什么要去这些比较艰苦的地方?就是我从心里面特别向往这种朴实、自然的山水和人,越是深山老林的地方,受外面的影响就越小,所以到了那种环境,就很受触动,一下就融到那种朴实、自然里面去了。


速写 43cm×40cm 1984

画中这个人是当地大队的队长,光棍汉,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画家是干什么的,介绍信也看不懂,只是知道我们不是坏人,就领到他家去了。他正在往灶台里面放柴火,给我们烧水。因为他们都在屋里做饭,所以熏得到处是黑的。屋里有一口大水缸,上面专门写着“清水满缸”,当时我就受触动了,所以我就把它画下来,创作了这幅作品。北方的山区缺水,有水的时候就要用大缸多存点。这个要求很低呀,就是“清水满缸”,多直接的表达,就是这个心愿也很难达到。所以我画的时候也很真诚,整张画的气氛非常好,灰蒙蒙的,炭笔颜色又重,又有淡淡的渲染,整个气氛就是那种古朴的感觉。

如果对艺术没有那么热爱的话,到这些地方去你住不下来。我是冬天去的,那时候很冷,晚上睡觉,一杯水放在那儿,早上起来都结冰了,别说是暖气,就是普通的生活取暖都没有,就靠做饭时烧柴火有点儿暖气。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感觉不到这些人有烦恼,他们都很热情,也很真诚,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感觉很愉快。虽然很冷,但是我没有抱怨心理,因为人人都这样。


速写 44cm×42cm 1984

这幅落款为“甲子年初春伟光写生山西篙沟村”的写生作品,是我到一个老乡家里边,他家里有一口大水缸,上面放着三四个白萝卜。就是这几个萝卜他们也不舍得吃,都有点蔫了。但当时我一看那个白萝卜,突然就感受到一股春天生命的气息,心里一下子就非常愉悦,所以就画了这幅画。我画这个白萝卜的时候就涂点淡绿色,用了一点花青加藤黄,在这个环境里面,那个气息就比一个水灵灵的萝卜印象还要深刻。

这个村里边很少来人,听说一个画家来了,有一个小学老师兴奋得不行,就来找我。他在镇上的一所小学教书,第二天就带我去了他们那所小学。学校的环境很艰苦,板凳、桌子都是用山杂木自己钉的,虽然很破,但是都很结实。《课堂写生》和《女学生》这两幅作品就是在那里画的。《课堂写生》中这个小男孩,他的板凳倒着放、歪着坐,这就反映了这个孩子的性格,调皮、活泼。他的衣服是蓝色的,我就给他戴的红领巾染上一点红颜色,跟前边那个女学生的红衣服正好协调,所以画的整个气氛感觉非常好。另一个男孩脖子往前伸着,使着劲儿,从这个形体动作,就能感受到他是有性格的人,写字很用功、很认真。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女孩那么安静,这两个男孩那么调皮,都感觉很纯洁,他们没有感觉艰苦,还很高兴地在那儿学习。我真的是很喜欢这些孩子,觉得太可爱了,这些速写画完,自己也感觉挺高兴。


速写 43cm×40cm 1984

我画完《课堂写生》这幅速写以后,好几个学生觉得我画得挺好、挺有意思,就找我也给他们画一张,我一开始是不太愿意画头像画的,但是他们那么真诚,所以我就受感动了,就画了这幅《女学生》。为什么选择画这个女孩?就因为她特别能代表山里边那种女学生的感觉,嘴唇比较厚,眼睛也挺大,非常朴实的一个形象。这个女孩也很爱美,扎着一个红头巾,围巾也都旧了,这个围巾是她妈妈或者是她姐姐戴过的,又给她戴了,所以都是褪色的,围上感觉更朴实。所以这种朴实善良的气息就很足,这跟我们现在这种浪费完全不一样。

这幅《洗衣》画的是冬天几个妇女在小河沟边,拿棒槌捶洗衣服的情景。在北方山区那个环境里面,就一个小河沟,水也不深,周围都是石头蛋子,两个人在那儿“啪啪”地捶衣服,那个声音挺大的,当时感觉这个生活太有意思了,这就是艺术的生活。这两个妇女也穿得很厚,感觉也像“石头蛋子”,都很结实。我画她们的时候,心里面感觉这些人都永恒了,就感觉她们都很健康。在这种环境里面,所有人都很老实、朴实,没有小心眼儿,跟这些人打交道都是敞亮的,而且可靠。


速写 45cm×36cm 1984

那时候太行山区很多家里都是用窗户纸贴窗户。这个窗户纸是麦秸做的,结实度不如宣纸好,发黄、发粗,但是这种纸味道很足,所以我就用这种纸来画写生和速写。其实我当时也带了正常的速写纸,但是去了以后,我在供销社发现这种纸挺好,跟这种大山大水的感觉比较吻合,所以我就全换成了这种纸。

其中有一幅作品《农家小院》,就是用钢笔在这种窗户纸上画的。这个房子盖得挺有意思,门和窗户都是用木头做的,也没怎么加工,就是歪歪斜斜的,这种味道感觉真是很自然。院里还有手推的车子、挑水的扁担、晾晒的粮食,旁边还摆着水桶、葫芦,包括门两边贴的春联。他们没什么文化,但春联写得都特别好,而且跟他们的愿望非常吻合、直接,所以我就把它也记录在画里了。上联是“人勤土变金”,下联是“家和百事顺”,横批是“壮丽河山”。

其实我骨子里边特别喜欢这种很简单的农家小院,东西随便摆放,以实用为主,要吃饭了,架起个石头片子就当桌子,放个石头蛋子就当凳子,不经过多少考虑,就是越自然越好。我自己相对来讲偏重喜欢这种感觉,喜欢这种非常自然的、不经意的摆设。不要把自己的环境搞得太规矩、太干净了,太规规矩矩,实际上身心是感觉不自在的,这种摆设会感觉心情很放松,不为物所累,但也不宜过乱,过乱的话,会感觉心里不舒服。


速写 45cm×44cm 1984

每个山村的村口,一般都有几棵几百年以上的大槐树,还有好多老柿子树和核桃树,都长得非常结实、非常有力量。这些树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这些树跟自然抗争了几百年,所以我们就不能小看它们了,对它们就会生起一种崇敬感,你能感到它们内在有种力量。它们的树干、树根、树皮,包括树的本身,那种内在的生命气息和能量也会唤起你的一种精神。我画这些树,就是想把这种精神表达出来。面对这么坚强的树,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

同样是我画的树,这幅就画得非常结实、永恒、苍茫。画树皮纹用颤笔比较多,就感觉这个树再过多少年以后,都要风化了,这就有种“悲”的力量。而这幅画中的树就画得感觉像铁、像铜、像化石,甚至像白银的感觉。同样的树能画出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感觉来。

我那时候一个人在山里边画画,也不浮躁,所以画的那种气息也与此相应,深沉、质朴。有些人也去画了,为什么画不好?因为他浮躁了进不去,他欣赏不了也感受不到这些东西。我们到山区去写生,不能是一种旁观者、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心态。画人家要尊重人家,要有真情真意,这样才能感受到那种内在真正美好的东西。


速写 50cm×43cm 1984

我画过很多类似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像这幅,一个小女孩在院里抱着自己的弟弟,一个妇女在纳鞋垫儿,这就是他们的正常生活。男孩有力量了就跟爸爸下地干活,女孩在家看弟弟妹妹,妈妈做被子、纺线、纳鞋底儿操持家务,爸爸是一个家的靠山,盖房子、抬东西、担水、砌墙,很多体力活都得靠爸爸,这样才能正常生活。我觉得这些很重要,一个家庭的亲情关系是自然的,各尽其职,实际上这样对人身心都有好处。

我的画全是在冬天冰天雪地里画的,笔笔都很真诚,笔笔都很到位,根本不受天气影响。实际上回想起来,当时冻得哆哆嗦嗦的,但是手再冻,画的时候也都忘掉了。我为什么画一个小女孩手揣到袖子里面,就是我每次画完画以后,也经常干这个事儿,手冻得很难受,赶快揣起来暖和一会儿。这个很管事,戴着手套没法画画。真冻得厉害了,往袖子里揣也不管事了,就得把手放在胸脯或胳肢窝,这样一会儿就暖过来了,没有这个经验的人,绝对说不出这个话来。

接下来谈谈我的素描作品。以下三张是我1979年画的素描作品的照片,那时候我十九岁,原作已经被别人收藏了,就留下了几张照片,但就是照片也很珍贵。


素描 109cm×78cm 1979

第一幅画的是大卫石膏像素描,画得很投入,你要是看了原作感觉会更好。画石膏的课程一般是七天,七天画完就不画了。我七天以后还在继续往里边画,老觉得得把它一下画透了才行。为什么要画它?怎么能把这个石膏画得非常永恒、非常立体、非常深入?得要有触动。长期刻画一个东西,目的就是要细致地观察,深刻地认识对象,强化那种感受。通过这种长时间训练,就把石膏的感觉画出来了。石膏是白的,但不是光滑,很多人把石膏画成光的,虽然画得很细、很深入,但石膏的质地就发生变化了。

下一幅画的是一张静物,桌子上铺的是织有小眼的台布,上面摆的有梨,还有小熊猫玩具。我画这种素描静物有一种感触,就是画得深入的时候,不仅能把这个形体感受刻画得很好,而且还能画出颜色来。这个静物摆在一起,通过黑白灰相互对比,能感觉到这个梨是黄颜色,那个石榴是红颜色,色度把握得非常准,要差一点就不行了。画一个静物,每天去画,画一个星期,这个星期满脑子就这件事,会有很多感受,所以我觉得长期素描、长期的写生也很重要,使人能够安静下来,能够细致地去观察、研究、感受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长期刻画对人非常有好处。

最后这幅素描,画的是一个女模特的头像。我画的这幅女头像,颜色比较重,皮肤比较油,有很多反光,所以你能感觉到这个人是黑色的皮肤,红色的脸。其实这个很难表现出来,我当时就是想表达这个微妙。尤其有一点我到现在印象都很深,就是在我画的当中,这个模特鼻子有点出汗,这个就很不好表现,我就老想把那个汗滴滴的、有点发亮的感觉表达出来,所以整过来整过去,下了很大功夫。

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设难题。画完以后还是感觉很有意思,实际上还是画进去了。真进入以后,你才会整体观察,才会把整体感受把握到位。就像这位女模特非常健康,身体也很结实,头发又黑又多,这都是连为一体的。如果你把这位女模特头发画的稀稀拉拉的,颜色也发黄,那就跟她这种黑皮肤、脸很红润、身体很健康的感觉就不协调了。人本来就是协调的,要健康了,她整体都是健康的,人也会感觉很有力量、很结实,所以在画她肩膀这个地方时,我就把她衣服上的褶画得贴在身上,这就能表达这个人很有力量。如果画得衣服很松,就感觉跟身体不协调。最后这幅画画出来以后,你心里面感觉是非常踏实的,觉得这个感受你表达出来了。


素描 78cm×54cm 1979

我画的所有画都有个缘起。为什么我要画那个东西?一种情况就是直接有感受,受触动了,很强烈地想去表达。还有一种是触动不强烈,但是在画的当中,找到那种触动了,找到那种强烈的感觉。如果不能对应,就一直在技术里面,或者停留在一种浅层里边,那画画绝对是没有感觉的。

只要真诚地去画,就能把那种感觉画出来。我的速写一展开,一股乡土、朴实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下就感受到了。真诚以后,画的画是有能量的。这是个关键。

一个艺术家最应该具备的就是真诚。一个真诚的艺术家,画任何东西都会感动人,因为他自己首先真的被感动了。他有感受了,然后再把它辛辛苦苦表达出来,所以画什么是什么,画什么什么有意思。不是非要选择什么对象,那是一方面,你真心对待任何东西,真的受到触动了,画出来的东西就会有意思。

艺术绝对是自己人格的显现,人不真诚,画的画怎么都是肤浅的,人要是真诚,画什么都有真气弥漫,就会感动人。

艺术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提升了我们世俗的境界。我们现在的人缺少这种境界的东西。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我们用我们的艺术品去感染他们、感动他们。好的艺术品能触动很多人,他会觉得还有这样美好的东西,多一点这种美好的东西就会对人的心灵有好处。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价值意义就在这,希望大家尽量去做。

艺术它能作用于人心,能改变人心,所以我们搞艺术最低限度是要创造出对人身心有好处的艺术,人类就会受益。行善越多,慢慢福德就多,自己整个心灵世界也都在提升。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真正善良、真正有慈悲心的人,努力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创作出的所有艺术品对人都有好处,做得越多、越好,对别人益处就越大,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做起。



2019年11月20日(录)

申伟光先生简介

申伟光先生,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

1959年生于河北邯郸市。1981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98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1年笃信佛教,修学佛法。1994年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1997年定居北京上苑艺术家村。2007年,课徒授艺。2009年,受三皈五戒。2015年,受菩萨戒。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上苑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今日美术大展、“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超验艺术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艺术大展,并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已出版油画作品集《申伟光作品》《申伟光艺术20年》《超验艺术》《申伟光超验绘画》。出版水墨作品集《申伟光水墨》。出版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集》《申伟光书写圣号作品集》。出版写生作品集《申伟光写生作品集》。出版艺术研究文献《申伟光超验艺术评论集》《纠结与超脱——申伟光油画作品评论集》《申伟光艺术精神评论集》《净行——一艺术家群落修学与生活纪实》。个人著述有《申伟光谈话录》《申伟光谈话录(二)》《申伟光的话与画》《申伟光谈艺录》《申伟光谈艺录(二)》。



北京普慧美术馆简介

北京普慧美术馆,是长期展示、收藏和研究申伟光先生艺术作品及文献资料,长期关注具有信仰及精神性的艺术家,并致力于其艺术作品的展示、研究、收藏、教育和传播的非营利性私立美术馆。

北京普慧美术馆主馆位于著名的北京市昌平区上苑艺术家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对外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其前身为北京上乘艺术空间,最早成立于2012年,后与北京普慧艺术空间合并,于上苑艺术家村,以三个独立美术展馆院落和数个艺术家工作室院落为主体,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群落式美术馆形态,构成了艺术展示、学术研究、修学生活体验、文化交流、艺术教育、艺术品收藏、图书编辑出版等一体化独特的艺术生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申伟光谈话录(二)》—— 谈谈我的速写素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