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ocumentation/sysctl/vm.txt中有如下描述:
drop_caches:Writing to this will cause the kernel to drop clean caches, dentries and inodes from memory, causing that memory to become free.
To free page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As this is a non-destructive operation and dirty objects are not freeable, the user should run `sync' first.
2. cache 和 buffer的区别
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们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 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 bi会非常小。
Linux/Centos/Ubuntu清除系统缓存释放内存命令具体操作步骤
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还采取了两种主要 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O系统调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linux内存可使用的计算方法:可用内存=free+buffers+cached,清理缓存按如下顺序操作即可:
free 相关选项:
lpf@ubuntu:~$ free -h
free: invalid option -- 'h'
usage: free [-b|-k|-m|-g] [-l] [-o] [-t] [-s delay] [-c count] [-V]
-b,-k,-m,-g show output in bytes, KB, MB, or GB
-l show detailed low and high memory statistics
-o use old format (no -/+buffers/cache line)
-t display total for RAM + swap
-s update every [delay] seconds
-c update [count] times
-V display version information and exit
1、当前内存使用情况:free -m
lpf@ubuntu:~$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495 481 14 0 137 217
-/+ buffers/cache: 126 368
Swap: 509 0 509
free命令解释:
total 内存总数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shared 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 Buffer Cache和cached Page Cache 磁盘缓存的大小
-buffers/cache 的内存数: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的内存数:free + buffers + cached
2、sync(sync 命令运行 sync 子例程。如果必须停止系统,则运行 sync 命令以确保文件系统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迟的块 I/O 和读写映射文件,一定要在第3步之前运行这个命令)
3、root@ubuntu:/home/lpf#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4、查看内存使用情况:free
root@ubuntu:/home/lpf#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495 151 344 0 1 46
-/+ buffers/cache: 102 392
Swap: 509 0 509
5、echo 0 > /proc/sys/vm/drop_caches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释放缓存的方法,但是建议还是不要经常使用,如果swap没有使用很多的情况下,可以不做任何操作,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一但swap开始使用了,就考虑分析程序或者增加物理内存吧。一般情况下,应用在系统上稳定运行了,free值也会保持在一个稳定值的,虽然看上去可能比较小。当发生内存不足、应用获取不到可用内存、OOM错误等问题时,还是更应该去分析应用方面的原因,如用户量太大导致内存不足、发生应用内存溢出等情况,否则,清空buffer,强制腾出free的大小,可能只是把问题给暂时屏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