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群内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造像的真伪问题,我本来支持后世仿制的观点。但是灰灰说明这是馆藏物件(不知道是哪家的馆藏),但就做工而言——无可挑剔。
观看这尊造像,高大完美,禅定像,手印保存完好,小头光,螺发,白毫,大耳,面容俊美、笑容慈祥,骨骼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在薄薄的衣服下是健美且舒展的肌肉。怎么看都是一区几乎完美的犍陀罗初中期造像(1~3世纪)。
但是就现在我所掌握到的数据资料与图像资料,这尊造像乃是我的首见,我单凭经验判断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今天对其进行了图像学范畴的一些研究。科普一下犍陀罗造像的简单分级,也顺带演示一下学院派派的论证过程,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鉴定与收藏有所帮助。
但是由于自己学识与资料有限,难免判断有误,所以请各位方家多多给予意见。
第一:犍陀罗造像艺术的几个时期
犍陀罗是一个地区,大概范围在印度旁遮普邦、巴基斯坦白沙瓦、阿富汗一块中亚地区,这里是十字路口,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杂糅。这里一度是佛教传播的中心,也是希腊-马其顿文明亚洲传播的据点,也是伊斯兰文明传播的核心走廊,这里有印度人、月氏人、日耳曼人、希腊人、马其顿人、匈奴人等等民族不断变换统治。
所以犍陀罗造像艺术史大概分成四个时期
1、犍陀罗希腊化时期
2、贵霜王朝时期(迦腻色伽时期)
3、犍陀罗艺术后期
4、伊斯兰化时期
犍陀罗希腊化时期(前5世纪~1世纪)
这一阶段犍陀罗地区首先有个犍陀罗王国(中国叫:香风、香行国,梵文为:गन्धार),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的东征到达了这一地区打败了波斯人,统治并建立了多个希腊化城邦,开始产生了希腊化倾向严重的艺术形式,而这个时期还是多信仰希腊多神教。在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统治这里,并开始传播佛教。
这个时期结合了希腊化的艺术风格与偶像崇拜诞生了最早的佛像。
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希腊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1世纪)
贵霜王朝时期(迦腻色伽时期)
这个时期月氏人的一个分支(贵霜部落)打败了各个民族,又一次建立了庞大的统一帝国——贵霜王朝,王朝时间应该是在公元55年~公元425年,这一时期是犍陀罗艺术的全胜时期。也是大乘佛教传播的全胜时期,所以在这时出现了数量丰富的:菩萨、弟子、信众与弥勒造像。
特别要提的是在这全胜的时期,最高峰来自于贵霜王朝的统治者:迦腻色伽在位时期,他是一位信仰佛教的伟大统治者,同时他也强调多宗教的发展,这时犍陀罗希腊艺术开始了与印度南部秣菟罗、东部刚刚兴起的笈多等风格造像仪轨的结合,也吸收着希腊的、苏美尔的、埃兰的、波斯的神的造型(护法神体系出现),不断地丰富着了犍陀罗造像艺术。这一时期犍陀罗艺术也变得程式化与面具化。
这个时期大致在公元1世纪到4世纪。
犍陀罗艺术后期
这一时期贵霜王朝衰落,分裂成多个小的公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一时期的造像更加甜美,也更加世俗,装饰变得复杂,一反全胜时期的朴素风格。走向了装饰化风格。犍陀罗艺术走向了没落。这一阶段时间大概为(公元5世纪~公元10世纪)。
伊斯兰化时期
这一时期是破坏的时期,从公元10世纪开始,因为伊斯兰反对偶像崇拜,所以开始了有目的有步骤的摧毁寺院、佛塔、石窟与佛教壁画。犍陀罗艺术就此消亡。
再次发现也是差不多1000年后了。
第二、关于开头释迦摩尼的图像数据对比
1、佛陀造型
此类年轻俊美的造像在犍陀罗艺术中有专有的名词叫做“阿波罗式造像”,因为这种俊美异常的造像明显结合了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的标准形象。多出现在希腊化时期与贵霜时期的过渡段。
可见这尊待考佛像是典型的阿波罗式佛陀,开脸比较英武,下巴饱满,只是法衣为通身式法衣,造型可以划归到较早时期的造像(公元前1世纪~1世纪)。
就资料而言对待考佛像的初步推断,应该不是释迦摩尼太子时期造像。
2、螺发造型
螺发就是佛陀的头发,这个由五部分组成:中分线、肉髻(最上突出部),分割线、发际线、发尖。
这尊待考佛像的螺发较为特殊,是由一些突出发髻分割构造。
待考佛像发髻疑点重重。
前图说明虽然待考佛像的发髻样式非常少见,但是存在的。
对比之后发现就现在的资料来看,发髻的前四部分没有过多疑点,但是待考佛像的发尖过于突出,不符合现有证据,与犍陀罗雕塑传统有背离。且推断造像年代也与八号发髻出现有些许出入。(参见前文图片)
最贴近待考佛像的造像是巴基斯坦境内寺院遗址的一尊。
但是虽然此佛的发尖突出,但此发髻并非待考造像的螺发样式。
是匠人的创造性加工(他们掌握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是有可能改动的),还是臆造,虽有疑点,但上不可考。
3、手印造型
待考佛像手印为禅定印。右手置于左手上,双掌朝上,左手拇指微微扬起,右手自然下垂。
可见手印符合规范仪轨。
4、身躯骨骼肌肉造型
这是待考佛像最大鉴定疑点,因为此尊造像着实太强壮健美,超出一般对于佛陀不入轮回,超脱六道,无分阴阳的一般认识。一般认为佛陀是不会刻意区分肌肉、第二性征与第一性征的,会把这些要素全部抹除,让佛陀性别中性化。
虽然阿波罗式佛陀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讲佛陀男性化,但是就现有资料来看还是太过于强壮了,待考佛像对比之后的菩萨、弥勒(此时他们都还被认为人性大于神性)像会有表现肌肉的做法,但是也没有到达表现:高耸的三角肌、后凸的三头肌与紧致的腹部,犍陀罗佛像就算表现一部分肌肉,也会在腹部加以加工,不会使腹部收紧。
确实没有图像证据证明存在着如此男性化的佛陀,此疑点待考。
5、图像资料文献上的疑问
此文由于写的非常匆忙,所以资料选取的为国内外最权威的中文文献,其中图片资料都来源于这些书籍与本人资料收集。翻查过几本著作与自存资料,确实没有发现这尊待考造像的著录与研究成果。
待考造像体型巨大,工艺精湛,且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性的图像数据,但是没有图录刊登,这一点非常奇怪,需要进一步的图像资料文献的证实与进一步了解情况。
此为主要参考资料
辅助资料还有:
《犍陀罗式雕刻艺术》 丁文光 人民出版社 1959
《美术所见释迦摩尼的生涯》 日文 肥冢隆
《犍陀罗美术寻踪》 日文 宫治昭
《涅槃与弥勒佛的图像学》同上
结论
待考佛像存在两个疑点待考
1、发尖与发髻不匹配,发髻出现时间与造像形式不符
2、小腹过于紧致,肌肉过于发达,男性化明显
所以可能性的结论
1、待考佛像为臆造。依靠精湛的工艺被定为珍品进入博物馆收藏。
2、待考佛像为公元前1世纪早期作品,极初期,尚存有大量希腊雕刻的手法与构造,包括肌肉构成等待考元素,发髻则是在原则下的匠心独运所致。
3、待考佛像在设计之初就要求要完全仿造阿波罗神来进行塑造,时间可能要到公元2世纪前后,用来替换寺院或其他需要的地方已经破损或老化的早期佛像。
这篇小文是一时兴起所做,所以多有漏洞,且已经很长,很长时间没有搞过学术理论研究,多有错误请大家多多包涵。
再次感谢厨艺群里的各位朋友与前辈,谢谢大家。
梁越于2020年2月21日作于珠海得山堂